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

(2020-08-10 10:38:02) 百科
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

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每周精选推出一个节目中出现的“冰封辞彙”,通过电视、报纸和网路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
  • 外文名:Chinese Words Warming Activity
  • 发起单位:央视科教频道、搜狗输入法
  • 服务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第三季
  • 启动时间:2014年7月20日

行动介绍

2014年,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宣布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活动每周精选推出一个节目中出现的“冰封辞彙”,通过电视、报纸和网路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加入这一文化传承的升温活动。

行动优势

众人拾柴升温冰封汉字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宣传语“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引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总导演关正文介绍说:“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有很多具有传承价值和在今天依然鲜活的使用价值。之所以需要‘活’起来,是因为其中有很多被冰封了,处于冬眠状态。焐热这些汉字,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送给自己母语的温暖礼物。它的参与方式非常简单,我们通过电视、报纸发布,你只要仔细阅读了,就是在焐热。我们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你只要转发了,就是在升温。我们通过输入法发布,你只要敲击了,就是在激活。你可以用它造句,让它更广泛地流传。每个人的举手之劳,一个冰封在古籍里的文字就会重新拥有生命的体温。”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创意初衷来自键盘时代更容易发生的提笔忘字现象。这个节目在2013年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但是在关正文看来,如果仅仅限于对提笔忘字现象的提醒,那幺节目的价值就是有限的。2014年,这个节目的目标直接指向了复活那些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希望大家通过增加文字和语词知识,更加接近传统经典,并从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价值观。
知难而进强过妄自菲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第一季开始就始终受到关于字词难度的质疑。很多言论指出这样的听写节目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即便有价值,也应该限定在常用易错字的範围里,而不该用冷僻字词为难学生。
“问题是谁在说难。”关正文说:“很多字词仅有14岁的学生选手写起来很轻鬆,成人却已经难到崩溃。这只能说明我们成人的母语知识结构有缺陷。我们的母语价值观长期被局限在简单、常用、讲求效率的单一层面上,忽略了表意的细緻、语词的丰富和美感营造的价值取向。”
社科院语言所所长刘丹青先生说:“语言分为有限语码和细分语码。过于强调了常用有限语码,就会让体现生动表意功能的细分语码萎缩,语言的生命力也会因此衰微。”
随时随地轻鬆参与
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的目标是完成一次参与人数庞大的集体狂欢。据主办方介绍,参与这个活动几乎是零门槛,哪怕你只是看一眼这些辞彙,都是在参与焐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活动宣传片中,各种书写工具在书写同一个辞彙“葳蕤”,甚至用花瓣组字也在其中,显示了随时随地轻鬆参与的特性,而包裹文字的冰块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融化。

焐热辞彙

第一季

第一期——葳蕤
  • 拼音:
葳蕤wēi ruí
  • 释义:
  1.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形容枝叶繁盛。
  2. 羽毛繁複华美的样子。
  3. 华美、艳丽的样子。
  • 例句:
  1. 屈原《楚辞》: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2. 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 葳蕤紫鸾鸟,巢在崑山树。
  • 网友造句精选:
  1. 幸得各位伸手翊赞,感激之心甚为剀切,途中偶遇佳树,婆娑葳蕤。故此搴芳一束相赠,小小心意还望哂纳!(第18524561处热源用户提交)
  2. 年少自葳蕤,卿莫负韶华。(第12619642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100万人次
  • 热度
≥84℃
第二期——搴芳
  • 拼音:
搴芳qiān fāng
  • 释义:
採摘花草。
  • 例句:
  1. 孟郊《湘妃怨》:搴芳徒有荐,灵意殊脉脉。
  2. 杨用修《怀归》:汀洲春雨搴芳杜,茅屋秋风带女萝。
  • 网友造句精选:
  1. 搴芳虽易,栽培不易,且搴且珍惜。(第28279132处热源用户提交)
  2. 袅袅风姿惹人怜 谁道搴芳非男儿。(第28239433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900万人次
  • 热度:
≥98℃
第三期——翊赞
  • 拼音:
翊赞yì zàn
  • 释义:
辅助,辅佐。
  • 例句:
  1.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君升朝翊赞,道先王之法言;公府弼谐,对上天之休命。
  2.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今日之胜,皆赖军师妙算,随使者游说之功,诸将翊赞之力。
  • 网友造句精选:
  1. 将军此行,若无众谋士翊赞,恐不归矣。(第24669843处热源用户提交)
  2. 所谓独木不成林,独溪不成海,万物不可自立自成,皆需翊赞。(第24669843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9974280人次
  • 热度:
≥99℃
第四期——剀切
  • 拼音:
剀切kǎi qiè
  • 释义:
  1. 跟事理完全相合。
  2. 切实。
  • 例句:
  1. 蔡东藩《唐史通俗演义》:大臣等应诏陈言,多切时弊。魏徵上十思疏,尤为剀切。
  2. 李汝珍《镜花缘》:“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
  • 网友造句精选:
  1. 臣妾所言句句剀切,望皇上明察。(第19501967处热源用户提交)
  2. 青春,是剀切的流年。道不尽回忆和期许,只留那天真笑颜。(第19333355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500万人次
  • 热度:
≥91℃
第五期——哂纳
  • 拼音:
哂纳shěn nà
  • 释义:
  1. 笑纳。客套话,用于赠送礼品,请人收下的谦词。
  2. 讥讽侵吞他人财物的行为。
  • 例句:
  1. 钱钟书《围城》:礼券一张,是结婚的贺仪,尚乞哂纳。
  2. 吴晗《给士兵以“人”的待遇》:新兵有规定之行粮,三餐则剋扣两餐,医药茶水费用则全部哂纳。
  • 网友造句精选:
  1. 我爸妈总是哂纳我的零花钱和压岁钱!(第10959134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300万人次
  • 热度:
≥87℃
第六期——颟顸
  • 拼音:
颟顸mān hān
  • 释义:
最初指脸大,所以可以表示面积大。后来的意思是糊涂而又马虎。
  • 例句:
  1. 《官场现形记》:信上隐隐间责他办事颟顸,帮着上司,不替百姓伸冤。
  2. 《红楼梦》第八一回:“如今儒老太爷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的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以颟顸了事。”
  • 网友造句精选:
  1. 长得颟顸不是问题,可做事这幺颟顸就是你的问题了!(第3330944处热源用户提交)
  2. 做题总是颟顸,考试就考不好。(第2956809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800万人次
  • 热度:
≥96℃
第七期——藜藿
  • 拼音:
藜藿lí huò
  • 释义:
藜和藿,两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藜芦和藿香。藜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刘良注曹植诗:“藜藿,贱菜,布衣之所食。”
引申指贫贱的人,布衣,平民百姓。
  • 例句:
  1. 闻一多《奇蹟》诗:“这心是真饿得慌,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
  2. 南朝 梁 江淹《效阮公诗》:藜藿应见弃,势位乃为亲。
  • 网友造句精选:
  1. 虽品藜藿之羹,而昃食宵衣,立志识遍方块字;虽享粝粢之食,而宵衣旰食,发奋读遍天下书。(第6294820处热源用户提交)
  2. 虽品藜藿之羹,而胸无城府面无愁容;虽享粝粢之食,而胸有激雷面如平静。(第2764332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200万人次
  • 热度:
≥85℃
第八期——惮烦
  • 拼音:
惮烦dàn fán
  • 释义:
“惮”是怕、畏惧的意思。“惮烦”就是怕麻烦的意思。
  • 例句:
  1. 《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2. 明 方汝浩《东度记》:果然日日走入这社,一则也觉惮烦,一则也觉没趣。
  • 网友造句精选:
  1. 人生若惮烦,大半光阴便也是虚度。(第3341178处热源用户提交)
  2. 真的很想减肥,只觉惮烦,一直没有行动。(第2575053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800万人次
  • 热度:
≥97℃
第九期——香醪
  • 拼音:
香醪xiāng láo
  • 释义:
美酒
  • 例句:
  1. 杜甫《崔驸马山亭宴集》: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2. 南唐李煜《一斛珠》: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3. 宋柳永《西江月》: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4. 清 陈维崧《薄倖》:酒槽珠溅,向当垆小语,香醪可许新词换?
  5. 《西游记》: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
  6. 李国文《第一杯苦酒》:那简直是诱人的佳酿香醪,往心眼里甜,往骨头里醉。
  • 网友造句精选:
  1. 窗外闻得芬芳溢,哪知香醪愁人肠。(第13884894处热源用户提交)
  2. 香醪糟米出深巷,闻香十里醉路人。(第13881846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700万人次
  • 热度:
≥94℃
第十期——骀蕩
  • 拼音:
骀蕩dài dàng
  • 释义:
  1. 无所拘束,放纵,放蕩。
  2. 舒缓起伏,蕩漾。
  3. 怡悦。让人怡悦,使人舒畅的。
  • 例句:
  1. 《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蕩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2. 明 汤显祖《答凌初成书》:昔有人嫌魔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魔诘冬景也。其中骀蕩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
  3. 汉 马融《长笛赋》:安翔骀蕩,从容阐缓。
  4. 南朝 齐 谢朓《直中书省》: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蕩。
  5. 清 孔尚任《桃花扇》:骀蕩柳绵沾客鬓,叮咛莺色恼人肠。
  6. 冰心《往事》:除了骀蕩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
  7. 宋 范成大《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云烟酿春色,心目两骀蕩。
  8. 孙为刚《烟台的海》:厦门的浪,疏朗而温馨。暖风骀蕩如春,牵起层层浪花。
  • 网友造句精选:
  1. 远山青黛光,心随鸟不还。 氤氲云霄碧,骀蕩仙境长。(第39713900处热源用户提交)
  2. 放浪形骸,骀蕩不羁,长啸风流,英雄不息!(第39489808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500万人次
  • 热度:
≥90℃
第十一期——乖剌
  • 拼音:
乖剌guāi là
  • 释义:
违逆,不和谐。悖谬失当,性情不合常规。
  • 例句:
  1. 《楚辞·怨世》: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2. 唐 白居易《桐花》: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3. 宋 陆游《南唐书·欧阳广传》:措置乖剌,大失人心。
  4. 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倘如旧说,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播下乖剌的种子。
  • 网友造句精选:
  1. 吾非乖剌绝俗间,清高总向世俗偏。 尘事纷繁不堪力,愿负耒锄南山田。(第30812162处热源用户提交)
  2. 此间乖剌者良多,虽人所不喜,既存于世,必有因。吾等且淡定视之。(第3263418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3600万人次
  • 热度:
≥73℃
第十二期——驽骀
  • 拼音:
驽骀nú tái
  • 释义:
指劣马。喻低劣的才能,才能低劣平庸无能者。
  • 例句:
  1. 《楚辞·九辩》: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2. 唐 李群玉《骢马》:青刍与白水,空笑驽骀肥。
  3. 《晋书·荀崧传》:臣学不章句,才不弘通。思竭驽骀,庶增万分。
  4. 元 无名氏《谢金吾》:割捨了我个老裙钗,博着你个泼驽骀。
  5.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承大帅栽培,深恐驽骀不足以副宪意。
  6. 邹韬奋《弁言》:我于愧怍之余,一面想乘此机会把自己充实一些,以作继续为社会勉竭驽骀的準备。
  • 网友造句精选:
  1. 我虽为驽骀,但求每日进步,以成良驹。(第3793615处热源用户提交)
  2. 驽骀扬鞭奋进,可达雄鹰之皓!(第3459944处热源用户提交)
  • 参与人数:
>4300万人次
  • 热度:
≥86℃
第十三期——猬集
  • 拼音:
猬集wèi jí
  • 释义:
像刺猬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比喻事情繁多且集中。
  • 例句:
  1. 俞安期《衡岳赋》:华榱猬集而纵横。
  2. 《平山冷燕》:百事猬集,一刻不得空闲。
  3. 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王战死矣,敌军猬集,欲劫王尸。
  4.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本想于这几天为《文学季刊》作一小文,而琐事猬集,不能静坐。
  5. 谢雪畴《古塔的神话》:大队猬集在城门跟前,等候工兵上来安炸药。
  • 参与人数:
>4500万人次
  • 热度:
≥91℃

第二季

第一期——踬仆
  • 拼音:
踬仆zhì pū
  • 释义:
跌倒。
  • 例句:
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 参与人数:
>3100万人次
  • 热度:
≥63℃
第二期——飙尘
  • 拼音:
飙尘biāo chén
●释义:
比喻行止无常。
例句:
《古诗十九首》之四:“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参加人数:
>2900万人次
热度:
≥58℃
第三期——璀错
  • 拼音:
璀错cuǐ cuò
●释义:
繁盛,胜美。
例句:
张载《叙行赋》:“舍予车以步趾,玩卉木之璀错。”
李白《拟古》诗之七:“人非崑山玉,安得长璀错。”
参加人数:
>4100万人次
热度:
≥82℃

汉字争锋

支持方

文化学者郦波撰文表示,当今的汉字正在经历百年来的第四次危机,即由汉字手笔书写向汉字键盘或语音录入的巨变所引发的母语情感的淡化。他说,百年以来,汉字经受着“百年孤独”,经受了至少三次汉字危机:一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废灭汉字”危机,一是建国后的世界语冲击,一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计算机技术冲击。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呼唤并激发国民的汉字书写与母语情怀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事情。如果再没有民族文化根本的倡导与弘扬,百年而后,国民丢失的将不仅仅是母语情感,还有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人民日报刊文:专家认为,我们所追求的传统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渗透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细节,更渗透在我们时时接触的文字中。焐热汉字行动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弥合历史和文化的割裂,拉近了现代与传统的距离。每一个汉字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值得深思。字词虽小,意蕴无限。它以简单凝练的形象表达着微妙複杂的意味,它以稜角分明的外形包裹着波诡云谲的内涵,它以朴素直观的形式诠释着丰富深厚的文化。珍视文字即是感知、传承文化的捷径。“焐热”汉字,其实是在“焐热”我们文化的根脉。
湖南师範大学语言学副教授丁加勇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尤其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丰富的辞彙,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学习、使用这些具有丰富意境、书写複杂的词语,不仅汉语的生命力逐渐旺盛,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复兴和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程荣认为,其实质疑者跟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的出发点和愿望是一致的。“在不用‘死字’这一点上双方的意见没有分歧。从已经播放的五场複赛题目看,用到的字没有超出去年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範汉字表》8105字的範围。”
一些网友认为,如果把汉字的文化传承限定在3500个常用字上,对于文化而言,是倒退;对于母语来讲,是灾难。

质疑方

《工人日报》2014年8月11日“文化周刊”载文对节目以及活动提出疑问,认为当下最需要呼唤的是3500个常用汉字的运用,而不是去复活“冰封汉字”。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冰封辞彙有热用的可能,如“槑”、“囧”等字,但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弘扬传统文化,而生僻汉字想要真正“解冻”,重新回归到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是很难的。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鑒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採访时委婉地指出:“新生的词语不断涌现,有些词语则逐渐淡出,以致成为语言化石。”他认为词语的冷热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有些冷词一旦有了现实需要,便可能枯木逢春,比如前几年的‘守望相助’。但人为地焐冷为热,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活动影响

2014年7月20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动的“全民焐热汉字行动”正式启动,活动在并未进行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网路反响强烈、网友呼声高涨。
首期焐热辞彙“葳蕤”上线24个小时后,参与者达到120万。随着活动不断的开展和深入,参与人数呈爆炸性增长。第二期辞彙“搴芳”,仅半天参与者就突破百万,发布不到72小时,参与焐热人数突破千万。正第九期辞彙“香醪”,突破千万人次仅仅用了8个小时——成为最快破千万的焐热辞彙。
2014年8月13日,参与焐热汉字行动的人次破亿。全程下来,大会发布了“葳蕤”、“搴芳”、“翊赞”、“剀切”、“哂纳”、“颟顸”、“藜藿”、“惮烦”、“香醪”、“骀蕩”、“乖剌”、“驽骀“、“猬集”共十三个焐热辞彙,每个辞彙的首周参与人次稳定在3000万人次以上,参与总人次超5亿。
如该节目总导演关正文说:“这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更具有互动性和网路特徵,更能体现当代中国人传承祖先文明成果的普遍热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