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的和平战略与杜鲁门的遏制战略及艾森豪的解放战略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是强调达到战略目的的途径与手段有所不同。1960年1月1日,甘迺迪发表演说,提出并解释其和平战略。甘迺迪的和平战略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强调用和平的方式加强西方盟国的地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与扩张,确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甘迺迪“和平战略
- 日期:1960年1月1日
- 背景:五十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实力上升
- 内容:加强军事力量
背景
五十年代末,美苏争霸中苏联实力上升,赫鲁雪夫採取积极称霸政策,美国与苏联差距拉小,在对抗中处于劣势。赫鲁雪夫执政以来在外交政策上有了重大变化,谋取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并加强了美苏对话,实现了访美,并在核实验和裁军问题上採取灵活态度。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控制和统治的倾向明显增强,昔日团结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铁板一块的东欧出现裂缝。
内容
其要点有:
(一)加强军事力量,推行灵活反应战略
——消除美苏之间的飞弹差距,加强威慑力量。甘迺迪政府军费开支迅速增长,1961年为474亿美元,1964年为536亿,增长13%。在军事战略方面,甘迺迪政府批评“大规模报复战略”,提出并实施“灵活反应战略”,但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用军事手段遏制苏联的扩张。
(二)寻求与苏联的对话
甘迺迪既强调美苏之间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又认为对苏政策应坚持在对抗中寻求某些对话,在某些双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有限的合作和对话,包括:摆脱军备竞赛造成的沉重负担;垄断核武器;经济科发展等。
(三)扩大同东欧国家的来往,进行和平演变
甘迺迪认为“解放”东欧的政策只是空幻的希望,美国并没有解放东欧的决心和能力。他主张要制定具体目标,採取具体措施,并要有实施的具体计画,对东欧实行渐进的和平演变,特彆强调经济技术援助和意识形态渗透。
(四)以援助开道,向第三世界扩张
甘迺迪批判其前任对第三世界政策的过于空泛而未取得实际进展(注: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的形成始于杜鲁门之“第四点计画”),明确提出要改进美国的经济工具,施行更有力的政策。
(五)坚定维护西方利益
甘迺迪的和平战略首要目标是维护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利益,维护西欧政治和领土的完整
影响
甘迺迪的和平战略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和平演变战略发展到一个新的具体实施的阶段,也是甘迺迪政府处理其后一系列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飞弹危机等)的指导思想。长期来看,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