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舰式即海上阅兵式,是一种彰显国威、军威,增进相互交流的海军传统庆典仪式,通常在国家和海军重大节日期间举行。海上阅兵发展到21世纪,更多的是增进国内民众对海军的了解;组织国际多国海上阅兵,是各国海军互相交流与了解的最好平台。邀请外国军舰参加这一仪式,成为全球海军的流行趋势。阅舰式也是海军武器装备、海军军人与军事爱好者的一场盛宴。海上阅兵通常是海军在国家重大节日期间举行传统庆典仪式时所进行的一个项目内容,也是许多国家阅兵总计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展现国家海上实力、增进彼此间军事交流、加强各国民众友谊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且越来越受到各国海军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邀请外国军舰参加这一仪式更成为很多国家海军一种流行趋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海上大阅兵
- 外文名:Large military parade
- 目的:展示国力、激发信心的仪式
- 古代称谓:观舰节
- 最早:1342年
- 首创:英国王爱德华三世对英国舰队检阅
- 规模最大的:2005年6月,近40个国家,英国
历史背景
阅舰式与近现代海权相伴而生,是海军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1342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在和法国进行海战之前对英国舰队的检阅被视为海军阅舰式的开端。1415年亨利五世时,正式将检阅海军舰队称为阅舰式。作为一个极端重视海军的国家,从爱德华七世之后,英国每位国王登基时都会举行阅舰式,此后就逐步形成了现代的海上阅兵式。截至2010年,英国共举办过近50次阅舰式。
地球的表面积约有七成是海洋,人类近代文明的开端就是从探索海洋开始。海军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力量建设靡费极多,阅舰式更是非大国强国不能有的奢侈行动。下图是1914年英王举行英国大舰队(Grand Fleet)的阅舰式,即使照片模糊泛黄,也丝毫没有减弱其冲击力。

相比西方,曾在古代诸多领域长时间领先的亚洲却在这方面远远落后。
中国往事
检阅北洋海军,李鸿章力挽狂澜成一梦
随着时代不断变迁,阅兵的形式与内容在不断丰富。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他们拥有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为了鼓励士气,操练海军,李鸿章曾多次检阅北洋海军。例如,1891年5月,李鸿章对北洋海军进行成军后的第一次大检阅。这次,先进的鱼雷艇部队成为李鸿章关注的重点。部队先在大连湾演练黑夜偷袭,白天则调集七艘战舰和六艘鱼雷艇演放鱼雷,结果“均能中靶”,李鸿章很满意。
1894年5月,李鸿章再次检阅北洋海军。这一年,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因此检阅规模格外盛大。5月9日,李鸿章一行到达大沽口,由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的北洋舰队早已等在那里了。5月10日,全体舰船趁落潮出海,沿途行驶操演,不时改变阵形,或雁行或鱼贯,操纵自如。李鸿章在甲板上观看,屡屡捋须点头。正当李鸿章陶醉时,远处有一艘日本兵舰尾随而来。原来日本探悉北洋海军演习,特派“赤城”号尾随观看,还打着致礼的旗号。而北洋舰队当局始终不警惕,任其跟随。17、18两日,北洋水师进行鱼雷和大炮演习,鱼雷均能命中,大炮中靶率也在七成以上。5月19日,北洋舰队全部舰只到威海卫,部分兵舰登入,演习陆上枪炮阵法,变化灵活,敏捷利落。还调集南北各船,各挑水军枪队20名打靶,每名射击3次,均能全中。当晚全舰队万炮齐发,进行实弹演习,受到英、法、俄、日四国来宾的盛讚。北洋海军检阅至此结束。
李鸿章这次检阅北洋海军,可以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然而,仅仅就在几个月后,北洋水师便全军覆没。
1894年的检阅成为李鸿章的绝唱,清朝大势已去,貌似强大的海军难挡一个王朝倾覆的命运。
走进世界各国海上阅兵式
通常情况下,海上阅兵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举行阅兵式时,受检阅的舰船在固定泊位整齐排列,检阅舰则搭载着本国领导人和海军将领以及受邀的别国宾客依次检阅。分列式又称为码头校阅式,受阅舰艇编队以一定顺序从码头的检阅台前驶过。
一般而言,举行大型海上阅兵式之前要进行繁杂的準备工作,既要考虑技术性问题,也要考虑一些礼仪和外交问题。由于邀请外国军舰参加海上阅兵目前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确定众多舰艇的泊位和活动区域,这既要参照国际惯例,还要考虑个别国家的特殊要求和本国国情。主办方準备相应的油料和后勤物资,必要时还要从参阅国运来。受阅舰艇也将按照阅兵计画进行相应的训练。此外,本国国家元首和军方领导人搭乘的检阅舰也会费尽思量。
中国 海军阅兵仅有4次
众所周知,英国首创海上阅兵。但有资料证明,中国在海上阅兵的历史也很悠久。1405年(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240多艘海船、27400名船员的庞大船队,从苏州出发,开始了七下西洋的伟大曆程。大明舰队每一次出发,也相当于是一次重大的海上阅兵。
新中国成立第一次海上阅兵是1957年周总理受毛主席委託,海上检阅青岛基地官兵。改革开放后,中国又于1995年和2005年两度举行海上阅兵式。
经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海军在2009年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邀请多国海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友好交流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规模海上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印度、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纷纷派舰艇参加,成为一次由许多国家海军舰艇和海军代表团共同参加的海上盛会。
英国 海上阅兵历史最久
从1415年至今,英国有记录的海上阅兵举行过数十次之多,举行时机并不固定。最初是在出征前,其后也在外国元首访问时展示实力。19世纪以来成为新君王加冕或君王在位25、50、60、70周年等重大庆典时的庆祝仪式,也因邀请他国海军参与成为国际性的海军活动。2005年6月,为纪念特拉法加海战200周年,30多个国家的167艘舰船参加英国主办的海上阅兵。
英国的历代君主自15世纪以来,便一直在索伦特海峡举行隆重的海上阅兵仪式。从以往的历次阅兵仪式来看,各类私家小船和游艇与海军战舰并驾齐驱。然而自从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这种“不分彼此”的情况便成为了历史。根据当时出台的安保规定,届时到场的3000至5000条私人游艇和小船只能以略高于最低航速的速度航行,而且必须与在索伦特海峡主航道上游弋的海军战舰保持至少200米的距离,前者的活动範围将被严格限制在海岸附近。据说,如此严格的规定其目的只有一个,避免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叶门亚丁港遭遇“基地”快艇偷袭爆炸事件的重演。
韩国 海军力量成长迅速
1998年韩国曾举行第一届国际海军观舰节,以纪念韩国建国50周年。2008年,韩国第二届国际海军观舰节在其第一大港口城市釜山拉开帷幕,由50余艘军舰和30余架飞机参加的海上阅兵仪式十分壮观,成为韩国庆祝建国和建军60周年的高潮。当时观舰式的重头戏是举行多国联合海上阅兵仪式、反恐演习、海空联合火力演习。包括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内的12个国家派出50艘军舰和30架飞机,共有1万名士兵参加整个观舰式和相关演习。
此外,各国海军士兵还进行军乐表演,并上街游行,各国军舰也向韩国民众开放。上世纪40年代韩国甚至没有海军部队,但是60年后,韩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2008年的观舰式上,韩国海军主力军舰纷纷亮相,其中排水量超过7600吨的“世宗大王”号宙斯盾驱逐舰和排水量超过1.4万吨的“独岛”号两栖登入舰尤为引人注目,另外还有3艘4500吨级的驱逐舰公开展出。
日本 远洋作战能力不断加码
近年来,日本特别重视发展海空力量,坚持以“海空优先”为指导原则,不断提高自卫队现代化水平。特别是“9·11”事件后,日本政府藉机出台出兵海外的3项法案,派遣战舰赴印度洋,为美军提供支援,以满足由近海不断向远海推移的海上作战需要,逐步形成远洋作战能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2006年曾在东京西南的相模湾海域举行阅兵式,48艘军舰、9架飞机和7900余名官兵参加了海上操演。阅兵式上,海上自卫队进行了发射反潜飞弹和海上加油等“表演”,还展示了可以把大批官兵迅速投放到一般舰船难以到达地点的新型高速气垫船舰。据悉,日本海上自卫队新型舰艇将广泛採用隐形技术、先进的三维对空搜寻雷达、垂直发射系统以及各式新型舰载飞弹。而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评估指出,在海上力量方面,日本有3个“世界第一”,分别是反潜能力、扫雷能力和常规潜艇战斗力。更有分析人士认为,到2015年左右,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很可能将赶超美国太平洋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