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后井村,是闽侯县的明星村,全村村落整齐,古厝保护完整;马岚山是福建着名景区,是身心灵休养地;车山府、六公殿,道教圣地。独一无二的猎神信仰广泛传播至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印尼…为福建先民“走西洋”精神寄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后井村
- 外文名称:Houjing Village
- 别名:玉井
- 行政区类别:村
- 所属地区: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
- 下辖地区:后井,周宅,前路,岭兜、山头、七斗、马岚山、鹫峰、下底店等
- 政府驻地: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大湖村
- 电话区号:0591
- 邮政区码:350103
- 地理位置:闽侯县北部
- 面积:12270亩
- 人口:1512人(2015)
- 方言:闽东方言(福州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七斗生态园,马岚山,车山府,六公殿,天湖
- 机场:长乐国际机场
- 火车站:福州南站,福州站
- 车牌代码:闽A
- 气车站:福建省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西客站
村情概述
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后井村后井村,位于大湖乡南部偏西,距乡政府6.5公里。东邻箬洋村,西接仙山,南接白沙镇林柄村,北近洋山村。管辖5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周宅、山头、七斗、前路、亢里、岭兜、鹫峰、下底店、祖腊、黄坪桥、马岚山风景区。
地理简介
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总面积12270亩,山地7572亩,耕地面积1470亩。
居住人口
全村总户数332户,人口1512人,原住民姓氏以吴、罗、陈、谢、关为主。
村落古史
后井村宋至明属怀安县;清属侯官县;雍正12年属大湖分县同乐东乡施化里53都;清末废乡、都,成立大湖区,后井村属箬洋村;1939年属坂箬乡;1945属箬后乡;1948年属大湖乡;1949年9月属洋山村;1973年成立后井行政村。后井村山体属半丘陵盆地,周高中低、背靠马岚山,与白沙北部成为天壤之别。
地貌特徵
后井村地貌以马岚山独立为全村中枢地带,成为与鹫峰、黄坪桥形成内外之别,山体南北自东向西倾斜;水源顺山体经本村过洋山河大坪溪。村内最高峰为“马岚山”海拔1039.6米。村内建成了水泥路,交通、电力、通讯已初具规模。
教学设施
后井国小,为福州市闽侯县办学较早学校。学校几经修造,闽侯最早的乡村国小,现已停办。
后井国小

历史迷云
后井村里一处叫“重金山”的山丘下隐藏着一个古代地下密室,洞口很大,却没有门,有老人在多年前误入过这个密室。此山正对面的马岚山六公传说是否与地下密室有关,专家表示需要进一步考证。也有专家表示,山丘下也许会是一个天然溶洞。
据《海峡都市报》报导。
重金山遗址

马岚山
最美杜鹃花欣赏地,可观赏云海日出。高山草甸可宿营,庙宇祈福许愿祈求美好生活,有求必应!都市慢生活胜地。
京台高速G3,从福建福州市区到珍山出口车程37分钟,延盘山公路再行9公里即到。
杜鹃花开

着名景区
七斗生态园
园区组培实验室,是福建农林大学实训基地。
园内植物丰富,有紫苏、鱼腥草、高山兰、台阶草、紫竹、薄荷、紫苏、金线莲……园内有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松树和红豆杉树。
马岚山
方圆20多平方公里,山峰景秀,风光旖旎,夏无酷暑,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景区内有陈六公殿,六公原名陈文松,在汉朝时代担任元帅之职,当时京都设在长安〔今西安〕。父亲陈有福,母亲王秀清,他结谊兄弟三人,陈七公原名陈文斌,担任总兵之职,陈八公原名陈文昌,担任将军之职。当时三兄弟在京都受汉朝纂位奸臣王榜的迫害,离开京都,由河南到江西,再到福建上符欧宁乡南画白鹤村。当时母亲上山砍柴被猛虎迫害,陈六公就手提弓箭和鸟枪,脚穿草鞋,穷追老虎到闽候县大湖乡后井村马岚山高峰的草侖上,当时,草侖上有许多年青放牛郎,看到六公老人家年迈高龄,身体衰弱又加上烂脚丫,躺倒在草地上,就走到六公面前,六公就对放牛郎们说:“你们把我背到山顶法石床上,我若归世后,对你们有很多的好处的。”后来,六公归世得造为神,享年84岁〔八月十五日午时生〕,六公得造奇穴朝天马,面朝彭湖两尖峰,天上玉帝赐他盘古帝王印,王母娘娘增他桿和法书,为天信士弟子,除妖解难,不论求财、求寿、求学、求升官、做生意,均有求必应,名闻四海。〔陈七公得造闽候大湖乡长箬洋茶山下为神,陈八公得造古田三口渡为神。〕
六公殿
又称车山府,位于闽候县大湖乡后井村马岚山上。始建于汉代,主祀猎神陈六公。坐西朝东,前后两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楹,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前殿为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后殿重建于1786年。占地600平方米。此殿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外围,系石墙原始建筑,墙体约1米之宽、5米之高,全部用青石垒砌,厚实坚固,古朴庄严。民间传说,猎神陈门君,生于汉代,原籍河南,是屡立战功的勇将。由于他不趋炎附势,极恶如仇,结果遭到奸臣陷害,被迫举家迁徙闽北建瓯深山。该地虎豹出没,六公老母不幸身遭虎害。六公率兄弟二人矢志除害,一路餐风露宿,追蹤老虎至闽候马岚山,与虎殊死搏斗,终于毙虎,自己也身受重创而亡。当地村民按其遗嘱就地埋葬,遂垒石为庙以纪念这位打虎英雄。其弟七公、八公逝世后,亦相继从祀于六公殿。此后六公殿名声远扬,经历代传承,成为民间信仰的镇邪趋恶的神庙,至今香火不绝,而且还分布奇岩、怪石、天湖等自然景观,堪可闢为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