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

(2020-04-09 17:27:29) 百科
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

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

基本介绍

  • 书名: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
  •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 页数:195页
  • 开本:32
  • 作者:刘兴诗 汤寿根
  •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2866033, 9787532866038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编辑推荐:实则是一本科普读物,只不过它的视角和写作技巧新颖:以汶川大地震切入主题,展开并加以分析,介绍了地震的科学知识。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并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作者简介

汤寿根,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组织委员会顾问。获科普编辑家、科技编辑家、科普编创学科带头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等荣誉证书,2009年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建会30周年卓越贡献“荣誉奖”。其业绩被中宣部出版局收入《编辑家列传》。主编的图书和着作多次获得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沙锦飞,笔名老沙,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科普理论研究、科普的创作与作品研究以及科普创作实践,着有科学家专访及电视专题片、研究论文、科幻小说、专栏文章等各类科普作品。
刘兴诗,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果树古生态环境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952年,开始科普创作。共出版图书172部,获奖132次。其中国际奖1次,海峡两岸奖1次,全国奖36次。有25本(套)是全国推荐书,9本(套)连续5届(2005~2009)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部优秀图书”,4本(套)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

图书目录

序/汤寿根
身在北京心在四川
【连结·知识库】什幺是地震
【连结·知识库】地震的类型
【连结·历史档案】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
【连结·历史档案】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万米高空的震情讨论会
【连结·知识库】地震最多的地方
回家的感觉真不好
【连结·知识库】地震来了,怎幺办
一夕数惊的成都
【连结·知识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连结·知识库】为什幺地震的时候站不稳
【延伸连结·回忆录】地质人员“走红”的旧事
成都“安全岛”
【连结·知识库】决定地震影响範围的因素
【连结·知识库】按照震源深浅的地震分类
初入灾区
【连结·知识库】地震与板块
【连结.知识库】对口支援灾区
龙门山地质构造
【连结·知识库】山脉的概念
龙门山不是“睡狮”
【连结·历史档案】叠溪的黑色档案
青铜凝固的地震信息
【连结·神话天地】鳌鱼翻身的神话
【延伸连结·知识库】三星堆文明
这次地震是怎幺发生的
【连结·知识库】喜马拉雅山脉隆起
“跷跷板”现象
【连结·知识库】古代地震记录的方向性
地震命名原则讨论
【延伸连结·故事会】二夜沉陷的邛都古城
余震,余震,说不完的余震
【连结·知识库】话说余震
【连结·历史档案】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百倍警惕次生灾害。
【连结·知识库】山崩·滑坡·土石流
【延伸连结·回忆录】一次野外考察的回忆
【延伸连结·回忆录】土石流发现记
下一次发震何时
【连结·历史档案】台湾地区近代7级以上大地震
【连结·历史档案】台湾地区20世纪以前造成百人罹难的大地震
【连结·历史档案】我国历史上8级大地震
【连结·历史档案】小小的地震大大的损失
需要加强关注的地方
【连结·知识库】地质学里的时代和地层体系名称
【连结·历史档案】成都地震活动历史记录分析
水库地震面观
【连结·历史档案】暗藏的“水雷”
【引伸连结·知识库】中国水力发电资源
地震可以预报吗
【连结·历史档案】海城地震预报
【连结·知识库】地震预报的类型
【延伸连结·历史档案】一份湮没的地质报告
【连结·知识库】破火山口
【连结·科学幻想】让地震为人类服务
地震与建筑
【连结·知识库】地震波的种类
【连结·知识库】高层建筑与地震
【连结·历史档案】义大利、土耳其地震的故事
【连结·历史档案】台湾“9·21”地震废墟考察
灾后重建
银厂沟银厂沟
【连结·知识库】彭(州)汶(川)公路
【连结·真实的档案】受难的灾民
危城北川
【连结·新闻报导】“重新穿越地震带活动”——重返北川
【连结·真实的档案】接触灾民
【连结·紧急讯息】来自唐家山堰塞湖的警报
【连结·知识库】堰塞湖
【连结·现场档案】保留安县堰塞湖的意见
灾后二王庙
【连结·历史档案】二王庙的由来
【连结·历史档案】大道无形的“哲学”都江堰
【连结·知识库】都江堰治水箴言
【连结·知识库】“天府之母”都江堰
汶川搬迁之争
【延伸连结·地方故事】妙用马超、姜维
【延伸连结·回忆录】汶川铁索桥的回忆
地震中的另样生命——废墟里的两只猫
【连结·现场新闻】善良的小黄狗和“猪坚强”
答南开中学老同学问——代结束语

序言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从採集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世界上已开发国家的工业文明,已有200多年历史。在这些国家里,约有10亿人民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水平,实现了现代化。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没有离开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但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后果: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恶化,引起了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2008年9月以来,世界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到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三重危机,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一场国际科技竞争、技术革命正在兴起。
综观世界各科技强国的动向,这场技术革命将发生在如下领域: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主的能源技术革命,以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为主的环保技术革命,以纳米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为主的材料技术革命,以转基因育种、新型生物能源、干细胞再生医疗、创新药物为主的生物技术革命,以3G手机网路、新一代网际网路、感测网、物联网为主的网路技术革命。其他的重要领域还有空间、海洋,以及地球深部的开发利用等。
21世纪的特徵是:数位化的世界,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化的社会。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文理兼容的、具有知识生产(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运用)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以上观点与角度就是这套科普丛书的视角。
本丛书尝试以新的视角和写作技巧,探索青少年科普读物的创作风格。其特点为:
第一,在选题上:首先选取与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民生、改变或即将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等关係密切的技术成果(或领域),重点展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改变,力争做到具有前瞻性,以促使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嚮往。
第二,在创作技巧上:寓知识于故事或事件之中。以故事(或案例)切入主题,展开并加以分析,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融,步步深入,引导读者进入科学胜境,共同经历科学发展的过程。
第三,在传播科学知识上:要求有核心知识点,提出重点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读者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精神,接受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锻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丛书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并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