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转变与实现》首先对自主学习及其环境因素进行了细緻的研究,并探讨了信息技术引入后带来的改变和契机。分析了从传统学习环境到ple学习设计所产生的转变,在基于ple开展自主学习及其环境架构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构想后,初步建构了基于ple的自主学习的概念模型。
基本介绍
- 书名:个人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转变与实现
-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 页数:220页
- 开本:16
- 作者:郁晓华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310043340
内容简介
《个人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转变与实现》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1终身学习视角下的自主学习
1.1新时代背景下的学习景观
1.1.1景观横跨:正规教育主导下非正式学习的不断繁荣
1.1.2景观纵深:终身学习渗透下学习的全方位和深度化演进
1.1.3数字变革冲击下的未来学习
1.2自主学习及其时代发展
1.2.1自主学习简介
1.2.2自主学习的新时代价值
1.2.3终身学习视角下自主学习的认知转变
1.3未来的自主学习者
1.3.1数字原住民的网路行为一瞥
1.3.2未来学习者的行为转变
1.3.3未来核心学习技能
1.4未来自主学习的技术给养
1.4.1Web2.0、Web3.0的理念与技术
1.4.2教育云中学习的无限可能
2PLE作为未来的自主学习环境。
2.1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环境
2.1.1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2.1.2自主学习环境的构成
2.1.3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环境
2.2一窥当前自主学习环境:问题与挑战
2.2.1自主学习环境发展现状
2.2.2自主学习环境面临的挑战
2.3自主学习环境发展的新机遇:PLE
2.3.1PLE发展溯源
2.3.2PLE的相关概念
2.3.3PLE的环境建构视角
2.4PLE与自主学习结合的必然
2.4.1学习文化必然:PLE表达了一种自主学习所需的面向学习者的环境
建构理念
2.4.2技术方法必然:PLE提供了一种契合自主学习的个性化聚合的环境
架构方式
2.5个人学习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的转变
2.5.1从技术增强学习到技术使能学习
2.5.2PLE中的自主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3建构基于PLE的自主学习模型
3.1模型设计的相关理论
3.1.1联通主义与学习网路
3.1.2社会性学习与集体智慧
3.1.3活动理论与层级组织
3.1.4教学传通与环境要素
3.1.5根茎学习与碎片关联
3.1.6Zimmerman模型与自主调控
3.2模型设计的技术思考
3.2.1平台架构的设计要素
3.2.2平台发展的三类取向
3.2.3平台实现的三种技术途径
3.2.4不同平台上自主学习的实现
3.3基于PLE自主学习模型的建构
3.3.1PLE.SR2L的概念模型
3.3.2个人视角下模型的解读
3.3.3技术视角下模型的解读
3.4模型在开放网路世界中的意义
3.4.1个人自主学习网路的建构
3.4.2对不同学习形态的融通
4PLE中自主学习的组织建设
4.1PLE中自主学习的组织模型
4.2学习组织的五类元素对象及其关係
4.2.1五类元素对象
4.2.2元素对象之间的关係
4.3学习组织的三级逻辑层次及过程
4.3.1第一层:目标主题层
4.3.2第二层:行动方案层
4.3.3第三层:活动操作层
4.3.4PLE.SRL模型的典型学习过程
4.4自主学习活动的建构与导航
4.4.1学习环境的四种建设方式
4.4.2学习活动的“记忆式”导航
5PLE中自主学习的调控运作
5.1PLE中自主学习的调控模型
5.2技术参与下的自主调控
5.2.1技术参与调控的两种形式
5.2.2技术支持下三类主要的调控表征
5.2.3不同阶段的调控行为
5.3调控运作的感知基础
5.3.1感知信息的类型
5.3.2感知信息的过滤
5.3.3感知的线索设计
5.3.4感知的可视化
5.4调控支持的提供时机
5.4.1调控支持设计:活性系统模型
5.4.2学习调控支持的切入点
5.5调控实现的工具集
5.5.1学习计画器
5.5.2学习空间管理器
5.5.3过程跟蹤器
5.5.4学习关联网路工具
5.5.5讯息时间轴
5.5.6可视化论坛
5.5.7提问与回答器
5.5.8时间分配显示器
5.5.9自主学习技能评价器
6PLE中自主学习的关联共享
6.1关联共享的发展
6.2关联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6.2.1SALT机制及其常见套用
6.2.2PLE中关联的实现
6.2.3关联建立的影响因素
6.3关联类型及其解读
6.4分享与準入规则
6.5参与共享激励机制
7PLE中自主学习的支持设计
7.1PLE中学习支持的认识转变
7.1.1对学习支持的一般认知
7.1.2PLE中学习支持的新认知
7.2认识集体智慧与社会导航
7.2.1集体智慧及其作用机制
7.2.2社会导航及其实现过程
7.3建构社会关联支持机制
7.3.1社会关联支持的发展必然
7.3.2从社会导航到社会关联支持
7.3.3基于集体智慧的学习支持建构
8PLE中自主学习的支持实现
8.1社会关联支持实现建模
8.1.1学习支持的运作过程
8.1.2学习支持实现的三层模型
8.2学习活动流及情境分析
8.2.1学习行为与学习活动流
8.2.2学习活动流描述
8.2.3学习活动流中的情境分析
8.3关联推送与支持策略
8.3.1学习支持与关联推送
8.3.2常用关联推送方式梳理
8.3.3关联推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8.3.4关联推送策略矩阵
8.4推送评价与关联最佳化
9基于PLE自主学习的教育套用
9.1不同风格自主学习者的学习开展
9.2教师指导、同伴合作的整合体现
9.3与正式学习活动的融合设计
9.4与常规学习系统的结合方式
10基于PLE的自主学习系统开发
10.1PLE—SRL系统与现有自主学习系统的比较
10.2PLE—SRL系统的功能架构
10.2.1系统各功能模组
10.2.2部分关键实现技术
10.3PLE—SRL系统的互动界面
10.3.1PLE—SRL模型的信息建构要求
10.3.2关键互动界面
10.4—个典型的PLE—SRL案例系统
10.4.1系统的学习过程
10.4.2系统的学习调控
附录
1.简介
2.TELE—SRL量表
3.TELESTUDENTS—SRL量表
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
中文部分
1.1新时代背景下的学习景观
1.1.1景观横跨:正规教育主导下非正式学习的不断繁荣
1.1.2景观纵深:终身学习渗透下学习的全方位和深度化演进
1.1.3数字变革冲击下的未来学习
1.2自主学习及其时代发展
1.2.1自主学习简介
1.2.2自主学习的新时代价值
1.2.3终身学习视角下自主学习的认知转变
1.3未来的自主学习者
1.3.1数字原住民的网路行为一瞥
1.3.2未来学习者的行为转变
1.3.3未来核心学习技能
1.4未来自主学习的技术给养
1.4.1Web2.0、Web3.0的理念与技术
1.4.2教育云中学习的无限可能
2PLE作为未来的自主学习环境。
2.1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环境
2.1.1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2.1.2自主学习环境的构成
2.1.3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环境
2.2一窥当前自主学习环境:问题与挑战
2.2.1自主学习环境发展现状
2.2.2自主学习环境面临的挑战
2.3自主学习环境发展的新机遇:PLE
2.3.1PLE发展溯源
2.3.2PLE的相关概念
2.3.3PLE的环境建构视角
2.4PLE与自主学习结合的必然
2.4.1学习文化必然:PLE表达了一种自主学习所需的面向学习者的环境
建构理念
2.4.2技术方法必然:PLE提供了一种契合自主学习的个性化聚合的环境
架构方式
2.5个人学习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的转变
2.5.1从技术增强学习到技术使能学习
2.5.2PLE中的自主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3建构基于PLE的自主学习模型
3.1模型设计的相关理论
3.1.1联通主义与学习网路
3.1.2社会性学习与集体智慧
3.1.3活动理论与层级组织
3.1.4教学传通与环境要素
3.1.5根茎学习与碎片关联
3.1.6Zimmerman模型与自主调控
3.2模型设计的技术思考
3.2.1平台架构的设计要素
3.2.2平台发展的三类取向
3.2.3平台实现的三种技术途径
3.2.4不同平台上自主学习的实现
3.3基于PLE自主学习模型的建构
3.3.1PLE.SR2L的概念模型
3.3.2个人视角下模型的解读
3.3.3技术视角下模型的解读
3.4模型在开放网路世界中的意义
3.4.1个人自主学习网路的建构
3.4.2对不同学习形态的融通
4PLE中自主学习的组织建设
4.1PLE中自主学习的组织模型
4.2学习组织的五类元素对象及其关係
4.2.1五类元素对象
4.2.2元素对象之间的关係
4.3学习组织的三级逻辑层次及过程
4.3.1第一层:目标主题层
4.3.2第二层:行动方案层
4.3.3第三层:活动操作层
4.3.4PLE.SRL模型的典型学习过程
4.4自主学习活动的建构与导航
4.4.1学习环境的四种建设方式
4.4.2学习活动的“记忆式”导航
5PLE中自主学习的调控运作
5.1PLE中自主学习的调控模型
5.2技术参与下的自主调控
5.2.1技术参与调控的两种形式
5.2.2技术支持下三类主要的调控表征
5.2.3不同阶段的调控行为
5.3调控运作的感知基础
5.3.1感知信息的类型
5.3.2感知信息的过滤
5.3.3感知的线索设计
5.3.4感知的可视化
5.4调控支持的提供时机
5.4.1调控支持设计:活性系统模型
5.4.2学习调控支持的切入点
5.5调控实现的工具集
5.5.1学习计画器
5.5.2学习空间管理器
5.5.3过程跟蹤器
5.5.4学习关联网路工具
5.5.5讯息时间轴
5.5.6可视化论坛
5.5.7提问与回答器
5.5.8时间分配显示器
5.5.9自主学习技能评价器
6PLE中自主学习的关联共享
6.1关联共享的发展
6.2关联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6.2.1SALT机制及其常见套用
6.2.2PLE中关联的实现
6.2.3关联建立的影响因素
6.3关联类型及其解读
6.4分享与準入规则
6.5参与共享激励机制
7PLE中自主学习的支持设计
7.1PLE中学习支持的认识转变
7.1.1对学习支持的一般认知
7.1.2PLE中学习支持的新认知
7.2认识集体智慧与社会导航
7.2.1集体智慧及其作用机制
7.2.2社会导航及其实现过程
7.3建构社会关联支持机制
7.3.1社会关联支持的发展必然
7.3.2从社会导航到社会关联支持
7.3.3基于集体智慧的学习支持建构
8PLE中自主学习的支持实现
8.1社会关联支持实现建模
8.1.1学习支持的运作过程
8.1.2学习支持实现的三层模型
8.2学习活动流及情境分析
8.2.1学习行为与学习活动流
8.2.2学习活动流描述
8.2.3学习活动流中的情境分析
8.3关联推送与支持策略
8.3.1学习支持与关联推送
8.3.2常用关联推送方式梳理
8.3.3关联推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8.3.4关联推送策略矩阵
8.4推送评价与关联最佳化
9基于PLE自主学习的教育套用
9.1不同风格自主学习者的学习开展
9.2教师指导、同伴合作的整合体现
9.3与正式学习活动的融合设计
9.4与常规学习系统的结合方式
10基于PLE的自主学习系统开发
10.1PLE—SRL系统与现有自主学习系统的比较
10.2PLE—SRL系统的功能架构
10.2.1系统各功能模组
10.2.2部分关键实现技术
10.3PLE—SRL系统的互动界面
10.3.1PLE—SRL模型的信息建构要求
10.3.2关键互动界面
10.4—个典型的PLE—SRL案例系统
10.4.1系统的学习过程
10.4.2系统的学习调控
附录
1.简介
2.TELE—SRL量表
3.TELESTUDENTS—SRL量表
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
中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