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赣南

(2020-01-22 13:39:22) 百科
赣南

赣南

赣南,是江西省(江西省简称“赣”)南部区域的地理简称,主要由地级赣州市下辖的3区14县1县级市组成。赣南面积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约占江西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赣南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定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呈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地四季分明,地形複杂,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地域差异大,森林树种垂直分布明显,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之一。赣南地区还是着名的红色革命老区。

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全方位多领域努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全面振兴。至此,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赣南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赣南世称“客家摇篮”、“客家原乡”,与闽西、粤东等并称为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是中国三大客家人集中聚居地之一、客家四州之一。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并建有客家文化城、客家博物馆等。本地居民主要语言为客家语(分宁龙片及于桂片,统称赣南客家语)。2013年1月6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发文批准,同意在江西省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赣南
  • 外文名称:Gannan
  • 别名:赣州、虔州、客家摇篮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赣州
  • 下辖地区:3区14县1县级市
  • 政府驻地: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长征大道8号
  • 电话区号:0797
  • 邮政区码:3410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南部
  • 面积:3.94万平方公里
  • 人口:981.46万人(2018年户籍人口) 
  • 方言:客家语-赣南话、西南官话-赣州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通天岩、郁孤台、八境台、客家文化城、小武当山、阳明湖等
  • 机场:赣州黄金机场、瑞金机场(在建)
  • 火车站:赣州站、赣州西站(在建)、瑞金站、兴国站、于都站、龙南站等
  • 车牌代码:赣B
  • 特产:赣南脐橙、南酸枣糕、赣南茶油等
  • 文化保护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历史沿革

先秦

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化远于唐虞".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

秦汉三国

秦并六国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战五岭,使尉屠睢将五军,其中一军守庾岭界,置南壄县,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政权之始.
赣南行政区划图赣南行政区划图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属楚.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年),汉灭楚,赣南始隶汉.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领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于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赣县、于都县为新增设县.西汉末年(9~23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兴平元年(194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于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为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之始.

两晋隋唐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三年(282年),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于都,将南野併入南康领6县.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赣州八境台赣州八境台
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平固併入赣县、南野併入南康、虔化併入宁都.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併入宁都.虔州领4县:赣县、于都、南康、宁都.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如前.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贞元四年(788年),分出于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天佑元年(904年),从于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

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两宋元明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隶江南西路;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领13县.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隶江南西路.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赣南地形图赣南地形图
明明吴二年(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清史民国

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县直隶省.民国3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南道,治赣县,领17县: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赣南3个政区複合为一.民国15年(1926年),废赣南道,县直隶于省.民国21年(1932年)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区.第十一行政区(后改称赣南行政长官公署)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第十二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第十三行政区设龙南,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民国22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区合併,改名赣南政务专员公署,先设大余,后迁赣州,领11县.民国24年(1935年),全省改划为8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第八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
1937-1945年,蒋经国先生推行了着名的"赣南新政",赣州成为当时中华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示範区"人口由不足十万扩增至五十万,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赣南经验后来成为台湾民主和社会发展的典範.
民国18年至23年(1929年至1934年)赣州大片土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8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新中国

1949年8月赣州各县先后解放,设赣西南行署区,辖赣州、瑞金、吉安3专区。赣州专区辖赣州市和赣、大庾、安远、虔南、崇义、龙南、定南、南康、上犹、信丰10县,瑞金专区辖广昌、雩都、石城、会昌、瑞金、宁都、兴国、寻邬8县。
1950年撤销赣州专区,所属市、县直隶赣西南行署区,瑞金专区更名为宁都专区。1951年6月17日撤销西南行署区,恢复赣州专区,今赣州各县分属赣州专区、宁都专区。1952年8月29日,宁都专区併入赣州专区,广昌县划归抚州专区。
1954年5月改称赣南行政区,广昌县来属。1957年雩都、寻邬、虔南、大庾县分别更名为于都、寻乌、全南、大余县。
1964年5月赣南行政区复名赣州专区。1970年改称赣州地区。1983年7月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1994年南康撤县设市。1995年瑞金撤县设市。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赣州市改为章贡区,管辖範围不变。1999年7月1日,地级市赣州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6月,赣州开发区成立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2014年7月,赣州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南康区三江乡的解胜、博罗、筱坝三个行政村划归潭东镇管辖。南康区潭口镇的下坝、金塘、台头、村头四个行政村划归南康区龙岭镇管辖。潭东镇、潭口镇划归章贡区管辖。2014年2月25日,赣州市南康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县区的行政区域。2016年12月28日,赣州市赣县区正式挂牌成立。
赣州市现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共有28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另有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6年3月,赣州蓉江新区获批成立,是赣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区,是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管理区域範围:北起上犹江(凤岗至蟠龙段),南至潭口镇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龙岭交界段),东至章江,包括潭东镇、潭口镇全域,以及蟠龙镇武陵村、坝上村、当塘村、虎形村、箩渡村等5个行政村全域(含黄金村位于坝上村的部分土地),黄金岭街道办事处坪路村、新路村等2个行政村全域。

行政区划

赣南,是江西省(江西省简称“赣”)南部区域的地理简称,主要由地级赣州市下辖的18县(3区14县1县级市)组成,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信丰县、安远县、会昌县、寻乌县、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石城县、瑞金市,均属于赣南区域。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赣州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赣州
章贡区是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赣州全市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2018年户籍总人口为981.46万人,常住人口为864万人,全市人口99%以上为汉族。
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共同组成赣州市中心城区。

地理

气候环境

赣南属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无霜期287天,年平均降雨量1605mm,年日照时数为1813小时,且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宽皮柑桔和橙类的生长。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山地土质造就了赣南的公有製品质,是赣南发展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赣南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在栽培实践中已探索出一条“猪-沼-果”的生态模式,是生产无公害水果的天然地带。
兴国县兴国县

林业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的源头,俗称赣南,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山区。林业的发展对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风景优美的赣州城市中央公园风景优美的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全市现有22个森林公园,面积203.39万亩。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面积167.07万亩(安远三百山、崇义阳岭、上犹五指峰、大余梅关、宁都翠微峰、龙南九连山、上犹陡水湖、江西峰山);省级森林公园14个,面积36.32万亩。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29个,面积338.53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龙南九连山,属省林业厅管理),面积20.12万亩;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52.22万亩(崇义阳岭2.82万亩、崇义齐云山25.66万亩、石城赣江源头自然保护区23.74万亩);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上犹陡水湖自然保护区,市林业局管理),面积33.9万亩;县级自然保护区24个,面积232.29万亩。
森林资源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森林质量还不高,全市林分亩平蓄积较低;二是林种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多、成熟林少;三是树种结构不合理,针叶树多、阔叶树少。
  • 林业用地资源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552.4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1%;其中有林地面积4069.6万亩(纯林2857.9万亩、混交林1031.2万亩、竹林180.5万亩),疏林地面积53.4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94.2万亩(其中灌木经济林面积236.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9.2万亩,苗圃地面积0.3万亩,无立木林地面积49.3万亩(採伐迹地、火烧迹地、天然更新林地等),宜林地面积15.8万亩,辅助生产林地面积0.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4.2%,位居全国的前列。
舌尖2拍摄地—上堡梯田舌尖2拍摄地—上堡梯田
  • 林木蓄积资源
“十五”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统计,全市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9800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分蓄积量9523万立方米。与1999年相比,全市森林资源总蓄积量由7900万立方米增加到9800万立方米,净增1900万立方米;毛竹株数由2.06亿根增加到2.16亿根,净增1000万根。全市年净增活立木蓄积380万立方米。
  • 森林採伐限额
省政府批准我市年商品材最高採伐限额为125万立方米,商品竹1417万根。我市商品材生产一般控制在65万立方米左右(杉树约34万、松树约13万、阔叶树约10万、集约经营材约8万),商品竹生产717万根左右。
  • 森林植物资源
全市历年的森林资源调查已採集到的标本有126科、384属、1170种。其中,有乔木树种500余种,灌木650种,竹类20余种。在这些树种中,有乡土树种1000余种,有从外地引进的树种100余种。
  • 森林野生动物资源
1997-2000年,市林业局组织人员对我市的森林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据调查统计:全市有陆生野生动物326种。其中,鸟类189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45.00%;兽类55种,占全省种数的52.38%;爬行动物56种,占全省的61.54%;两栖类26种,占全省的65.00%。全市有国家级保护动物48种,如金钱豹、猕猴、水鹿、水獭、苏门羚、黄腹角雉、白鷳、灵猫、穿山甲、云豹、金猫、虎纹蛙等。其中,华南虎、黑麂、斑羚、藏猴等四种兽类是在访问调查中,根据民众描述的形态特徵推定的;黑鹳是迁徙途中经过我市,被人打伤无法救治而获标本;黑熊仅活动于石城木兰乡东坑村与广昌县交界处。
赣州峰山雪景赣州峰山雪景
  • 林业机构设定情况
市林业局机关内设办公室、机关党委、监察室、造林经营科、林政资源管理科、政策法规科、计画财务科、科技合作科、人事教育科、绿化科、森林防火科、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林业工作站13个科(室),行政编制47名。
市林业局下属市森工局、市森林公安局、市林政管理稽查支队3个副县级事业单位和林业技术推广站、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林木种苗站、老乾所、林业规划设计院、林业职工培训中心、东方建筑设计院、峰山森林公园管理处、白塔水上木材检查站等科级事业单位。除东方建筑设计院、林业职工培训中心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外,其余均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市林业局下属赣州木材一厂、赣州金林人造板厂、赣州森铁处、赣州贮木场、赣州林业工程公司、赣州市犹江林场6个企业。
全市现有森林公安机构84个(其中市森林公安局1个、县级森林公安分局18个、基层森林派出所65个)。
全市共有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42个,有乡(镇)林业工作站291个。
全市现有国有林场123个(含国有苗圃)。

稀土王国

凭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科技实力及强大的产业集群,经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审议通过,并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赣州市被正式命名为“稀土王国”。
赣州是南方离子型稀土的发现地,也是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开採技术的发明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赣州已经形成从矿山开採、稀土分离、金属冶炼、深加工及套用到贸易、科研的完整稀土产业体系,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级加工环节优势明显,分离能力约占全国同类矿的50%;稀土金属冶炼能力占全国的60%左右;年处理稀土废料能力超过5万吨,可回收稀土氧化物超过1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金属生产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同时,生产的钇基重稀土複合球化剂等稀土添加剂产品获国家多项专利。特别是精深加工及套用产业异军突起,该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磁性材料和发光材料及其套用产品生产基地。2011年,赣州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利税总额逼近100亿元大关。2012年1至8月,全市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7亿元。有关专家表示,赣州荣获“稀土王国”称号有利于该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培养稀土专业人才队伍,促进稀土产业科学发展,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人口面积

2018年,赣州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81.46万人,常住人口为864万人,约占江西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2016年10月赣县撤县设区获批后,由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组成的赣州中心城区总面积达到5416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底,赣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扩至1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179万人。按照规划,赣州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至2020年发展到200万人,至2035年发展到320万人,建成I型大城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至2020年为200平方公里,至2035年为320平方公里。
赣南也是掀起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地方。二十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在赣南战斗生活过,并在瑞金创建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赣州因此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工农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兴国是着名的将军县,当年有80%青壮年参加工农红军,其中有近30%的人为国捐躯。蒋经国先生也曾在赣州工作和生活了5年多时间。

交通

2018年,赣州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1054.9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赣州境内)通车里程1490.26千米。2018年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19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货物运输周转量270.36亿吨千米,增长9.5%;旅客运输量8129万人,比上年下降6.1%;旅客运输周转量55.62亿人千米,下降5.9%。机场旅客吞吐量162.52万人次,增长27.0%;过站旅客吞吐量22.47万人,增长25.2%;运输起降1.36万架次,增长31.7%;铁路货物运输量528.7万吨,比上年增长24.3%;旅客运输量19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944675辆,比上年末增长18.3%。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886381辆,比上年增长18.3%。

旅游

综述

赣南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章贡区和瑞金市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章贡区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宋城,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窟)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赣南有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梅关古驿道旅游区;有道教第35福地翠徽峰金精洞;还有传说中汉钟离得道成仙的汉仙岩;有天然氧吧阳岭,人间仙境小武当山,水上明珠陡水湖,还有东江源头桠髻钵山……。 赣南推出有“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三个旅游品牌,并整合包装了三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可供旅游者选择。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赣江(东江)的源头在赣南。到赣南去,走进赣江(东江)源,探寻客家源,追溯共和国之源。您收穫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与美丽的风景,更有这里悠扬的风韵和纯朴的民情。

景点介绍

  • 瑞金市
瑞金市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传统的九堡密溪客家围屋(瑞金密溪古村)景点。也有太平天国时留下的旧址、风景秀丽、自然风光绝佳的罗汉岩风景区。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建立时所留下的红色旧居旧址获得国家级保护文物、景(区)点更是全国之最。瑞金境内共和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拥有红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这些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同时,自1995年新华社在瑞金修建革命旧址、续写“红色家谱”以来,修建革命旧址,在叶坪乡、沙洲坝镇已经成规模较大的国家部委旧群,成为瑞金红色旅游的一大景观。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于2015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成为赣南首个5A级旅游景区。
  • 通天岩
通天岩通天岩
通天岩风景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素有“丹霞地貌独特,生态景致宜人,文物遗蹟丰厚,石窟艺术宝库”之称谓。通天岩之名源于“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是一座开凿于晚唐,兴盛于北宋晚期的石窟寺,至尽保留自唐代以来较完整的摩崖造像359尊,题刻128品。这里,林木苍翠,景致独特,是一处发育良好的丹霞地貌风景区,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历史景区主要由忘归岩、观心岩、通天岩、翠微岩五个岩洞构成。忘归岩是丹霞地貌发育最好,景致最独特的岩洞。1996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专题节目专程来此地拍摄取景。通天岩是整个景区的中心,内有古老的广福禅寺院,蒋介石企图囚禁张学良将军的双桂堂、苏东坡拜访阳孝本的阳公祠。蒋经国先生避暑之所、玉水池、一滴泉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蹟,整个山岩绝壁环绕,颇具佛国气象,山岩上还保留有北宋中期所雕刻的拱卫毗罗遮那佛及五百弟子听佛讲经群像,气势雄伟壮观。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景区由原来的0.5平方公里扩展到6平方公里。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绿化美化了景区;同时为游客提供了商品购物一条街,开放了蒋经国舞厅和怡心阁竹楼住宿,一个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风景区已初具规模。
  • 郁孤台
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以山势高埠、郁然孤峙而得名,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郁孤台坐落在城区西北部的贺兰山上,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以其地山势高埠、郁然孤峙,故名。郁孤台在唐代宗时就有记载,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其中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菩萨蛮》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成为千古绝唱。景因文传,郁孤台也随之名扬四海。原台已毁,但有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所建的全木结构的楼台一座,1982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其形制外观均未改动,仍为3层、高17米。登上郁孤台,可鸟瞰古城全景。
郁孤台郁孤台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简析】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準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祐太后,隆祐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併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 八境台
八境台建于北宋嘉毡年间(1056-1063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製《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历代文人在这里的题咏甚多。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新建的八境台为歇山重檐,朱楼碧瓦、飞檐书栋,雄丽壮观,屹立在章贡两江汇合处的古城墙上,大有控三江之势。登台远眺,碧波白帆、绿树红楼,历历在目;江风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八境台八境台
  • 赣州古城墙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
说起古城墙,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万里长城,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座历史悠久、至今还在为防洪起着重要作用的砖城墙,那就是赣州宋城墙,当时是土城,后来因江水岁岁沖坏土城,至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孔宗瀚任赣州知州,开始用砖修筑城墙,但是这些地方的砖城墙都是明代洪五年间以后的,包括北京万里长城。明代洪五年间创建大明皇朝以后,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下令各州、县筑城墙,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而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清朝鹹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古城墙有3600米。这些城墙、城门不仅成为今天的游览景点,而且至今还在为赣州防洪发挥重要作用,赣州市政府每年还拨出一定经费维护古城墙。 尤为珍贵的是,在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带有文字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载有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主要的是××年、××督造、××窑烧造等。最早的一种铭文砖记有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记载着赣州古城的兴衰、嬗变,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赣州古浮桥
赣州古浮桥环绕赣州市的章贡两江上,原有浮桥3座,既市区西北部章江上的浮桥,俗称西河浮桥; 市区东部贡江上的浮桥,俗称东河浮桥;市区南部章江上的浮桥,俗称南河浮桥。赣州其他地区章江、贡江流经处也分布很多浮桥,如赣州市南康凤岗镇码头古浮桥。分别始建于北宋宁熙年间(1068—1077年)、 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和淳熙年间(1174—1189年)。 3处浮桥都採用篾缆联舟结构。3舟用横樑固定为1节,樑上铺以板,每节长10米,宽4米。 西河浮桥长252米,东河浮桥长500米,南河浮桥长300米。 1986年新建西河大人行桥通行后,南河浮桥也拆除。1990年南河大桥建成通行后,南河浮桥也拆除。现仅存市区东部建春门外东河浮桥1座。游人行走浮桥,目睹碧波粼粼,耳闻江涛声声,别有一番情趣上心头。
现存的东河浮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始建者叫洪迈,江西鄱阳人,在赣州当过知军。着有《容斋随笔》,是唐宋笔记中规模最大、影响甚深的一部笔记。古浮桥全长400米,用了100只小船拼接而成,每三只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线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过去在很多临江的城市都有浮桥,在赣州已沿用了9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历史景观。
  • 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
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位于赣州市章贡区龟角尾公园内。客家人南迁纪念坛分基座、铜鼎二个部分,基座借鉴北京地坛的建筑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同时体现了客家人以农为本的特色,基座分为三层,象徵着客家民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形成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基座的踏步分为五级,象徵客家人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五次大迁移。在基座上安放一个高达5米的三足大铜鼎,象徵客家人在通过五次大迁移、完成了三个发展阶段之后,以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扎根在相毗邻闽粤赣三省的大地之上,在纪念坛上安置铜鼎,一则有定鼎之意,二则铜鼎之足,又寓意客家人的大本营,立足于闽粤赣三省;三则铜鼎为古代祭祀之重器,有插置香烛的实用功能,同时还可将纪念文字铭铸在鼎身之上。纪念坛按120度分为三个面,各个面又分别代表赣南、闽西和粤东,寓意三地在历史上对客家文化的贡献不分伯仲,在当代客家社会相互依存,今后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纪念坛相对应的三组踏步,则象徵着客家人聚居地的三条生命之源——赣江、汀江和梅江。纪念鼎铭文是由华南理工大家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先生所题,铭文文体为志铭体,文稿分为纪和颂两大部分。铭文说明了铸鼎的缘由、时间、地点及其意义,记载了客家发展的历史,颂扬了客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篇寓意深远、文辞优秀的佳作。
南迁纪念坛南迁纪念坛
  • 客家文化城
客家文化城位于赣县区的东南面,南依逶迤而过的贡江水,对望风水祖师杨救贫隐居地杨仙岭,远眺赣南名山——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衬,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占地600亩,总投资6000万元。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建筑风格即秉承了客家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她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赣县客家文化城赣县客家文化城
客家文化城是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重要参观点之一,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城内包括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等主要景点。
  • 将军园
将军园位于兴国县将军大道南端,占地300亩,是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範基地”,为弘扬苏区革命传统,缅怀将军位的丰功伟绩,充分利用好兴国红色旅游资源而建。将军园由将军广场、将军纪念馆、大型群雕、休闲广场、将军湖、将军岛等组成。将军广场正中安放由汉白玉石雕刻的5.2米高的毛泽东主席巨型雕像,园内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安放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4位共和国将军的雕像,并利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首长征组歌;大型群雕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範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百军旗及69位冲锋陷阵组成的战斗场面群雕环绕组成。将军纪念馆位于将军园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屋顶是红军八角帽造型,展厅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突出兴国红军县的特色,它将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将军位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英勇事迹。
赣南
  • 生态保健度假村
明骏九曲生态保健度假村为中国首席生态保健景区。位于定南县天九镇九曲河畔,九曲河位于为东江之源,九曲度假村依山傍水,距离深圳只有320公里,是依据原有地理风貌投巨资建成的集休闲、度假、旅游、保健于一体的生态景区,那里山清水秀、竹海片片、古朴深幽,充分体现着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和革命老区的古朴民风,客人可在景区内泛舟、骑马(自费)、射箭(自费),行吟山水间,漫步竹林里,畅游九曲河。
“南武当山”位于龙南武当横岗村。此处以山峰奇险壮美为风景名胜,诸山四面峭壁如削。丛山云雾绕绕似仙境佳地,99座石峰齐耸立,“排如直戟”,直刺穹天,且形似奇异,有“金龟望远”、“巨象凌云”、“五女拜寿“众僧朝圣”、“神女静坐”、“情侣携手”、“玉柱擎天”、“天马跃空”等百姿千态,巍巍壮观。上南武当广东省只有一条九曲盘肠山道。因山势陡峭,有“按胸石”之险,故置铁索供攀援。山上有数百年的两副石刻楹联,皆取“武当”两面三刀字作联首,历来为游人称道。此山明代始建佛堂,清代重修且有“重建武当新碑”。首建佛堂开山祖师钟点有能,法名映莲。传说他一生习武研佛,布善施医,有顶天之力。圆寂葬西岩崖。此后,夕照西岩,常出现“佛光映莲”的奇观。南武当山风景点甚多,除清风关、绝壁天门、寒谷飞虹、空中走廊、“一线天”,尚有松坡、观音井、寒谷、后山等。
  • 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位于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是赣南至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围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历时29年。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2000年7月,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与燕翼围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关西新围,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围墙高约9米,墙厚2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关西围整体结构如巨大的“回”字,围屋的核心建筑就在中间的“口”字部位,其构造如同乌石围,是在客家民居“三进三开”特徵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从而形成“九栋十八厅”大型客家民居的典型建筑,共有主房124间。关西新围开基祖徐老四,名名均,字韵彬,号渠园。因他姐姐嫁在燕翼围,常到姐姐家做客,时常为燕翼围的雄伟高大所神迷,内心暗藏竞争意识。姐夫赖世樟资助精明肯乾的徐老四做木头生意,他天生聪慧,生意竟渐渐做大。有一回,他从赣州发排往南昌时,顺路搭了省府税官之公子返省,公子的父亲有感于徐老四慷慨助人,遂给了他一块免税牌。从此,徐老四做生意如鱼得水,呼风有风,唤雨有雨,一时间,许多排贩纷纷依附徐老四,也求他给打上其“西昌”火印商号,徐老四则收商号费,从而盈利滚滚。
龙南县杨村燕翼围龙南县杨村燕翼围
神奇的燕翼围神奇的燕翼围
  • 赣南森林小铁路
赣南森林小铁路于1964年竣工,全线长65公里,途经原赣州市、南康区、上犹县,因生态保护的需要,辉煌一时用于运输沿线地区木材的赣南森林铁路于1998年停用。曾称之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 的小蒸汽机车和窄轨线路之一”,被中科院旅游资源评估小组专家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赣南森林铁路被改造成森林铁 路旅游专线,通过把铁路沿线上犹五指峰和陡水湖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第一座坝内式厂房上犹江水电站、国家A4级景区通天岩、宋城古墙、明代谭邦古城、唐代客家围屋群卢屋村、阳岭森林公园、聂都溶洞群等旅游“珍珠”串联起来,使这条“退役”了6年的森林铁路重现生机。
  • 阳明湖景区(原陡水湖景区)
阳明湖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处于上犹江中游。上犹江史称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净,全长198公里。 陡水湖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湖岸线长264公里、湖湾427个、湖心岛42个,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上犹江上建成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了“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高峡平湖,百里烟波;岛屿港湾,鳞次栉比;火树银花,满江金龙,为犹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远眺陡水湖,但见湖水环抱群山,叠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近看湖水如绸如缎、恬静无痕,偶尔风生斜波、漪涟万顷、袭人芳心。由于环湖植被绿化状态极佳,加之湖水靠近源头,陡水湖的水体更显翠绿清澈。奇峰、异树、石林、飞瀑、漂流、温泉、古庙共同纳入陡水湖绿色生态旅游圈。
上犹阳明湖风景区上犹阳明湖风景区
  •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原阳岭国家森林公园
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距离赣州市中心城区约77公里,是集原始森林、天然飞瀑、溪湖山寺为一体的3A级自然风景区。方圆五十平方公里,有秀峰三十六座,飞流瀑布九处。公园内峰峦叠障,古木参天,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珍禽异兽鹹集,保持了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风貌。苍山翠竹间有云隐寺、观音庙等古蹟。由于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空气负离子含量特别高,平均值达每立方厘米9.2万单位,最高处为14万个单位,基尼斯总部曾向崇义县阳岭国家森林公园颁发了“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的风景旅游区”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被称为天然氧吧。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主要景点有:
云隐寺位于两座高耸入云山窝中。寺庙种了许多花草,到这里犹如进入世外桃源。听说云隐寺求神拜佛很灵验,信者信之,不信者游之,大家可以进去看看。
赣南
阳峰景区阳峰海拔1295米,相对高差1022米。阳峰之趣,在于高、在于险、在于云、在于石、在于杜鹃,登阳岭之巅,经838级台阶,有“直入云天”之感。从齐云阁东行至天竹亭,尽可体验其高——群山皆俯伏,一览众山小;其险——蜿蜓曲折,壁立峭绝。阳岭是阳明湖、西湖水源发源地,相对高差超千米,加上森林茂密,湖水蒸腾作用,常年云雾缥缈,云蒸霞蔚,非常壮观。秋日午后,雨过天晴,有“佛光”现象。阳岭山石属丹霞石质,似大佛、似鲤鱼、似神犬、似金龟……极具神韵。阳峰四周遍布杜鹃矮林,“人间四月芳菲尽,此处杜鹃始盛开”。每年四、五月间,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奼紫嫣红,或红、或白、或紫、或红白相间,品种繁多。
瀑布景区在阳岭森林深处,有众多的瀑布,以龙吐水瀑布和兰溪瀑布名气最大。龙吐水瀑布出水处似卧龙吐水,所以得名。瀑布落差18.6米。紧随其后,又一落差15.8米的兰溪瀑布。这里兰溪蜿蜒,遍生兰草,夏秋之交,竟相绽放,幽香萦绕,沁人心脾。所以称兰溪。在瀑布下的这个亭子,叫兰溪亭,是供游人观景休憩的。水出瀑布,两岸山峰耸立,形成了兰溪峡谷。水在峡谷中穿行,迎风摇曳,幽香阵阵,兰溪瀑布及兰溪峡谷区是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区域。在兰溪亭憩息,或在兰溪峡谷中漫步,胜过氧吧吸氧,令人精神倍增。
雨林景区海拔700米以下的阳岭山林主要为原始阔叶林。兰溪瀑布以下都是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指人迹罕至,或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森林群落,其主要标誌为倒伏木多。雨林则另有概念,它有三个特点:一是绞杀,二是寄生,三是常绿。阳岭沟谷雨林,既是原始林,又是雨林。沟谷两岸林木挺拔,藤林粗壮。在这一带还有亚热带极为珍贵的生物基因。据初步调查有木本植物87科371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有水杉、秃杉(又称台湾杉)等12种,省级保护树种63种;野生脊椎动物135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稀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鷳、娃娃鱼等32种。
赣南
  • 白鹭古村
白鹭古村位于赣县区北面,距城区60余公里,是赣南的原始村落。该村的开基人是唐代宰相钟绍京第16代孙--钟舆。传说他当年放鸭从兴国来到此地,天晚露宿河边,夜梦白鹭栖息于此,受点化而定居此地,村庄也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毗邻兴国和万安,是以又有一脚踏三县之称。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
到目前为止,白鹭是江南保存完好集中,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村内古建筑,大多为雕花门楼,前后三进的天井式民居,用料讲究,构造精细,设计精巧,古朴典雅.白鹭古村还是赣州东河戏的发源地。
赣南
主要景点:
恢烈公祠:又被人们称为“山沟里的大观园”,前后三栋,为白鹭最大的的联体建筑,屋内仅大小天井就16个,与“九井十八厅”相当。大堂内还有前面说到的金砖,这块金砖为正方形,又黑又厚,一侧刻有印记。在大堂的天井内,为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其中有雌雄两株,彼此厮守了近三百年的罗汉松,雄树只开花不结果,雌树只结果不开花,仔细看看就能发现,雌树婀娜多姿,雄树则粗壮挺拔。
王太夫人祠:这是说到白鹭不得不提的一个祠堂。在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也许除了贞洁牌坊,极少有以女性的名字命名建筑物,尤其是祠堂。王太夫人的乐行善施一直为当地百姓所传颂。临终前,王太夫人还念念不忘建立义仓的事,并叮嘱其儿子义仓的规模每年不得小于1000担,存放于二楼,用于赈灾济贫,是以当时有白鹭无叫花子之说,据说还有不少穷人慕名远道而来。除此以外,王太夫人祠的一楼还成了赤贫子弟的私塾,理所当然,这里成了白鹭人心中物质和精神上的救济圣地。所以,祠堂的门楼也比白鹭的其他门楼更宽阔,恢弘。
越国世家宗祠
《越国世家》宗祠,位于安远县长沙乡篔筜村,始建明成化丁亥年(1467),明万曆、清康熙、乾隆、宣统和民国曾6次修整和增建,宗祠由门楼和三幢厅组成,门楼为硬山顶单昂建筑。底平面长8.9米。宽3.8米。三幢厅由前、中、后三幢厅堂组成。纵深43.3米,内宽9.4米。前幢厅内有木匾二块,一是清道光三十年立的“圣旨”匾,二是清代诗人钟元弦手书“画获遗辉”匾,门楼左侧7米处有一建于乾隆五年的二柱,无楼式石牌坊,高4.68米,24米,2004年4月有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篔筜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赣南
三僚风水文化景区
三僚风水文化景区位于兴国县东部,距梅窖镇6公里,距兴国县67公里,距南昌400公里、赣州机场、井冈山机场分别150公里,处在兴国、宁都、于都三县边界。景区邻近319国道和泉(州)南(宁)高速公路,距兴国东出口为13公里,交通便利。始建于唐朝末年,由中国风水江西形势派创始人杨筠松和首座弟子曾文辿选址,距今已有1200余年,是中国风水文化始祖地。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赣州宝葫芦农庄、崇义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原阳岭国家森林公园)、瑞金中央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兴国三僚景区、定南九曲度假村、瑞金叶坪红色旅游景区、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大余丫山景区、于都屏山旅游区、赣州通天岩景区、龙南关西新围、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汉仙岩风景名胜区、赣县客家文化城、石城通天寨景区、上犹阳明湖景区(原陡水湖景区)、三百山风景名胜区、宁都翠微峰景区、宁都小布镇景区、瑞金罗汉岩景区、安远东生围景区、龙南虔心小镇景区、龙南南武当山景区、全南雅溪古村景区、信丰中国赣南脐橙产业园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

所获荣誉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考察在赣南实在考察后认定:“赣南发展柑桔得天独厚”。在中国柑桔区划中,赣南被列为“宽皮柑桔最适宜区”和“橙类适宜区”。全市现有果园种植面积10多万公顷(柑桔6.5万公顷),水果总产量34.59万T,柑桔占25.78万T),初步形成了以脐橙为主,甜柚、甜桔、蜜桔等多种名特优水果相结合的中国重要的新兴优质水果生产基地。赣南的果品品质优良。脐橙蜜桔等果品多次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在同类产品评比中名列前茅,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原国际柑桔学会理事、中国柑桔专家章文才教授评价说:“赣南脐橙品质特优,自然着色橙红鲜艳,含果汁55%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以上”;美国佛州大学柑桔博士戴维斯教授评价说:“赣南的脐橙色泽品质可与美国脐橙媲美”。
赣南的果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一九九七年赣南果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柑桔第一股。市设立了柑桔研究所,市、县、乡三级均设有果业局和果技站,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和健全的服务网路。

客家小菜

赣南客家人有喜辣、鹹、酸味的饮食习惯。许多人家长年备有浸泡酸菜的“醋罈”,即将辣椒、豆角、生姜、萝蔔、蒜头、黄瓜、刀豆、菜梗等洗净晾乾放于坛罐中,压紧,用盐糖水浸泡製成,可作小菜也可作佐料。为人称道的有赣南的信丰香乾萝蔔、南康辣椒酱、崇义甜酸藠头罐头。
  • 信丰香乾萝蔔
始产于明朝嘉靖年间,畅销省内外。主产地为信丰县桃江两岸的同益、大塘埠、铁石口、龙舌、星村等地。年产萝蔔5000万至8000万公斤,年产香乾萝蔔2000多万公斤。这是用当地白萝蔔加工製作的。信丰白萝蔔呈椭圆型,皮肉均为雪白,肉质细嫩,甜脆爽口,不易空心。用来炒辣椒、炒肉片、炒鱼或与肉炖汤,别具风味。而经日复腌渍晒加工的香乾萝蔔,色黄,柔软,肉脆细嫩,鹹淡适度,浓香扑鼻,风味独特,耐储存,便携带,是日常用菜和上等佐料。信丰萝蔔加工产品现已多样,有用白萝蔔改块为条,再配以适量的味素、辣椒、香料等,增制出多味萝蔔条、白雪条等新品种。
  • 甜酸藠头罐头
为崇义县出产。是以当地藠头为原料加工製成。其甜酸适度、香脆可口,色质俱佳,且有清口解热,调节胃口,增进食慾,帮助消化的功能。尤以乳酸自然发酵的芳香味,令人回味。在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远销香港、澳门等地。
  • 南康辣椒酱
始产于明末清初,由南康蓉江製作,牌名德福斋“顶呱呱”。其选用优质糯米、大米、大豆、红辣椒、白砂糖和食盐为原料,米用传统工艺流程精製。配料比例为大豆4.5公斤,糯米12公斤,白砂糖12公斤,红椒辣30公斤,食盐9公斤,大米4.5公斤。其选料精细,色泽鲜艳,酱香味浓,甜辣适口,营养丰富,开胃生津,经久耐藏,经济实惠。曾获浙赣皖特产联合展销会甲等奖。20世纪50年代后,其质量有更大提高,产量也大幅度增加。1982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年产量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3万公斤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的13万多公斤,产品销往16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

客家名菜

三杯鸡、糯米鸡、生煎鸭、米粉鱼、鳝鱼饊子、陡水湖全鱼宴、赣南小炒鱼、鱼饼、鱼粉皮、珍珠粉、客家酿豆腐、蝴蝶鱼、荷包胙、蛋菇汤、兴国鱼丝、竹筒粉蒸肠、民间瓦罐煨汤、豫章酥鸭、三杯狗肉、赣味乳狗肉、四星望月等。
赣南小炒鱼赣南小炒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