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贻王肃

(2020-02-12 13:51:13) 百科

贻王肃

此诗是王肃北奔之后,其妻谢氏赠予他的诗作。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贻王肃
  • 创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 作者:王肃之妻谢氏

作品全文

本为箔上蚕,今作络上丝。
得络逐胜去,颇忆缠绵时?

创作背景

王肃之父王奂,当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襄阳与徐州一样,也是边境重镇。因为隐瞒军情、擅杀长史等事,齐武帝派军队收捕他,襄阳城内的军人乃将他杀死。随在襄阳和留在建康的六个儿子也都被处死。王肃当时在建康任秘书丞,却独能脱身逃走,奔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受到了魏孝文帝的接见,并且谈得十分投机。孝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当时正规划自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改革旧制,变更风俗,接受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王肃乃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孝文帝很尊重他,称他王生;在洛阳城南为他安排第宅,命名其里为延贤里。直至临终前,还遗诏以他为尚书令。
  王肃在南方时,娶着名文人谢庄的女儿为妻。奔亡时妻儿都未及跟随。入魏后,又奉诏娶了孝文帝的妹子陈留长公主为妻。说来也巧,这位公主就是三十年前自南来奔的刘昶的儿媳妇。其夫刘承绪早死,如今乃再嫁王肃。这里要介绍的,便是王肃这两位妻子的诗。
  原来谢氏在丈夫仓皇北逃后,出家做了尼姑。后来又带着子女入北,前来投奔王肃。见王肃已经再娶,便作诗一首给他:
  本为箔上蚕,今作络上丝。得络逐胜去,颇忆缠绵时?
  诗中用了江南民歌中常见的谐音双关手法,以“丝”谐“思”。逐胜,指王肃在魏得志。她的意思是:如今您得志了,还记得当初你我两情缠绵之时吗?她的伤心、失望、无可告诉的痛苦,都凝聚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了。陈留长公主却并不感动,她代王肃答诗一首:
  针是贯线物,目中常纴丝。得帛缝新去,何能衲故时!
  公主虽是北人,且是拓跋族人,此诗却有吴歌风格。它也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纴丝”,字面上是说针眼中可穿丝线,实际意思是“任思”——任凭你思念去!“衲故”字面上是说缝衲旧物,实际意思是“纳故”——容纳旧人。公主的意思是:你管你思念好了,任你怎幺思念,王肃岂能再容纳你这旧人!好一副公主的派头!谢氏只得忍气吞声了。王肃即使不能容纳前妻,怎幺连答诗都得后妻代庖呢?大约总是惧内之故吧。不过他自己也觉惭愧,便在所居延贤里内造正觉寺安置谢氏,自此遂不复与谢氏相见了。后来他任扬州刺史(北魏扬州治今安徽寿县),卒于任上。临终前,谢氏才携带女儿和儿子王绍去扬州看他。陈留长公主虽对谢氏不肯宽容,但北魏对她们母子大概还是不错的。其女儿被魏宣武帝纳为夫人,儿子王绍做到中书侍郎,王绍之女又被魏孝明帝纳为妃嫔。顺便说一下:公主答诗用的韵脚“丝”、“时”,与谢氏原诗一样,因此它可算是最早的一首次韵(步韵)之作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