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C无功补偿装置即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由电容器及各种电抗元件构成与系统并联并向系统供应或从系统吸收无功功率的装置,简称静补。装置的主要部分没有机械活动部件,它的输出无功功率可以快速改变以达到维持或控制电力系统某些参数的目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SVC无功补偿装置
- 外文名: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
- 学科:电气工程
- 作用:供应或吸收无功功率
- 别称: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 分类:电磁型和晶闸管控制型
介绍
虽然传统的SVC有多种型式,但它们所发出的无功功率都来自并联电容器,无功功率的吸收都是由各种型式的并联电抗器或特殊设计的变压器来实现。其总输出无功功率的改变,一是通过投切并联电容器组、电抗器,或是通过改变并联电抗元件的电抗值来达到。通常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是由多个并联支路,多种补偿形式组合而成。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入工业套用的静止同步补偿装置的原理与传统SVC截然不同,它是通过具有直流电压源的开关型逆变器产生感性或容性交流无功补偿电流。
投切电容器组或电抗器是改变SVC总无功最直接的方法,可用断路器或晶闸管阀实现。晶闸管阀比断路器成本高,但其回响速度快,投切操作对系统的冲击小,对操作的次数没有限制,维修的频度也远比断路器低。投切方式只能做到级差调节,做不到连续调节。TCR型静补採用反向并联晶闸管阀与电抗器串联,利用晶闸管阀相位角控制导通的功能,使得电抗器所吸收的无功电流得到连续性控制:触发角为90°时全导通,触发角的继续增大该电抗支路所吸收的无功电流逐渐减小,触发角为180°时晶闸管阀全关闭。控制触发导通的相位角会导致谐波的发生。同样的相控技术还可以用在高漏抗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控制上,成为TCT型静补。而饱和电抗器型静补则是利用其饱和特性曲线自有的调节特性实现控制功能。
特性参数
SVC无功补偿装置特性参数包括:①输出特性(U-I特性),调节的连续性;②回响时间、控制系统参数可调性、分相控制能力;③所产生的谐波,是否需要滤波器;④损耗;⑤过负荷能力及耐受过电压能力;⑥启动的方便性。
套用
在电力系统的套用 主要有:①系统电压控制;②提高系统静态、动态及暂态稳定性,从而提高输电系统能力;③提高系统对功率振荡以及次同步振荡的阻尼;④对三相电压的平衡化;⑤降低暂时过电压;⑥向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器提供所需的无功功率,实施电压控制。
在大型工业用户的套用: 用于有冲击性负荷用户,如轧钢机、矿山绞车、电弧冶炼炉、电焊机、电气机车、高能加速器、频繁起停的大型电动机等。其作用是:①补偿负荷快速变动的无功需求,改善功率因数;②稳定母线电压,降低电压变动和闪变;③滤除高次谐波,减少向系统注入的谐波电流;④降低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⑤改善负荷的工作条件,提高工效,降低电耗。
主要类型及性能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可分为电磁型和晶闸管控制型两大类,晶闸管控制型又可分为开关控制和相位控制两种。电磁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是利用装置自身的饱和特性根据系统电压的变化来改变与系统间的无功功率交换,有可控饱和并联电抗器型(CSR)及自饱和并联电抗器型(SR)。电磁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正常情况下工作于电抗器特性的饱和段,其输出含有谐波。晶闸管开关控制型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有;晶闸管投切并联电容器型(TSC)和晶闸管触发相位角控制阀的导通时间,以控制通过它的电流。这类装置包括晶闸管控制并联电抗器型 (TCR)及晶闸管控制变压器型(TCT)。由于对触发角进行了相位控制,在全导通与全不导通之间变化时,电流的波形会畸变, 其输出具有谐波的成分。

几种主要类型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性能和适用範围比较表
CSR | SR | TCR | TCT | TSC | TSR | |
动态回响速度 | 较慢 | 很快 | 快 | 快 | 快 | 快 |
能否连续调节 | 能 | 能 | 能 | 能 | 级差调节 | 级差调节 |
过载能力 | 约1.3倍 | 短期3~5倍 较长期1.3倍 | 决定于晶 闸管 | 决定于晶 闸管 | 决定于晶 闸管 | 决定于晶 闸管 |
产生高次谐波情况 | 有 | 不大 | 有 | 有 | 无 | 无 |
能否增加附加控制 | 可以 | 不能 | 可以 | 可以 | 可以 | 可以 |
能否分相控制及对三相 电压平衡的作用 | 不能, 但有改善作用 | 不能, 但有 改善作用 | 可以 | 可以, 但 有局限性 | 可以, 但 有局限性 | 可以, 但 有局限性 |
是否需要配有载调压变 压器 | 不 | 需要 | 不 | 不 | 不 | 不 |
噪声 (dB) | 100左右 | 100左右 | 约75 | 约85 | 约60 | 约75 |
损耗 (%) | 1.5 | 1.5 | 0.7 | 1.5 | 0.3 | 0.7 |
对电力系统的适用性 | 近年酝酿在输电系统 使用 | 适用于限制 过电压 | 强 | - | 适用 | 适用 |
对工业用户的适用性 | 适用 | 适用 | 适用 | 适用 | 适用 | 不适用 |
发展动向 | 以前套用很少, 近年 酝酿在输电系统使用 | 已少有使用 | 套用广泛 | 套用已很少 | 较广泛 | 超高压输 电套用较多 |
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初, 首先研製出CSR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之后英国GEC公司研製出SR型静补, 并于1964年套用于有冲击负荷的工业用户,后又将它套用于远距离输电线路的中间变电站, 以提高线路电压和输电能力,以及套用于输电线路末端,实现调相、调压功能和抑制暂时过电压。70年代以来,随着固态电力电子器件製造技术的发展, 以晶闸管为主要控制器件的各种静止补偿装置也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晶闸管控制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已成为国外动态无功补偿的主流,技术已相当成熟,全世界已有超过220套、总容量为35000 Mvar的SVC在输配电系统运行;有超过380套、总容量达18000 Mvar的SVC在工业部门使用。80年代中期起,俄罗斯对CSR型静补做了改进,从1987年至今,独立国协国家已生产并投入使用40多台,用于6~110 kV系统无功电压调节,220 kV以上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补偿和提高线路输送容量,限制过电压等。其最大容量已达180 MVA,525 kV。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SVC技术的研製开发,SR、TCR及TSC型静补都已有产品在生产,TCT型也有工业样机在使用。1981年~1990年中国进口了500kV输电系统用的SVC有5套,容量在60~170Mvar,型式为TCR加TSC或机械投切电容器组。工业套用的SVC则主要在钢铁行业配合电弧炉或轧机使用,容量常在10~50Mvar。工业套用的具有TCR型SVC总共有30多套,其中近一半为中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