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豆面窝头

(2020-03-16 13:43:41) 百科
豆面窝头

豆面窝头

豆面窝头,色泽金黄,暄软。香甜。窝头一般是玉米面做的,黄色的,在旧社会人们都吃这,它的样子和名字是一样的,圆锥形锥底部有一个向里面凹进去的口,故得名窝头。市面上有一种豆面窝头,不仅仅只是豆面窝头了,还有黑米窝头、高粱窝头、红薯窝头、绿豆面窝头、糯米窝头等等,基本上都是採用五穀杂粮为基本料材,经特殊配方加工而成,也一改传统豆面窝头生硬、乾涩的口味。如今的豆面窝头已经是一种绿色、美味、营养、健康的美食了,因粗粮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因此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豆面窝头
  • 口味:甜味
  • 工艺:清蒸
  • 主料:黄豆粉300克
  • 调料:白砂糖

製作材料:

主料:黄豆粉300克
辅料:玉米面(黄)750克
调料:白砂糖200克,苏打粉15克

特色:

此窝头色泽金黄,暄软。香甜。
口味:甜味工艺:清蒸

製作方法

1. 将玉米面放入盆内,用八成热的水烫好,晾凉;
2. 再将黄豆面掺入,加入小苏打,稍饧一会儿,加入糖揉匀;
3. 将麵团放在案板上,揉匀后搓成条,分成50克一个的剂子;
4. 剂子放在手中揉成圆形,右手大拇指在圆球表面钻上一个小洞,边钻洞,左手掌边配合右手指转动玉米面球,直至洞口由小渐大,由浅到深,把面球顶端捏成尖形,成窝头形状;
5. 将小窝头摆放整齐,上笼用旺火沸水蒸约20分钟,即可食用。
小帖士-食物相剋:
玉米面(黄):玉米忌和田螺同食,否则会中毒;儘量避免与牡蛎同食,否则会阻碍锌的吸收。

饮食文化

历史记载

豆面窝头起源的历史是不可考了,但我们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经有这个名称,即是去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李光庭着《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糁自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复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世中富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照这样说,爱窝窝由于御爱窝窝的缩称,那幺可见豆面窝头的名称在明朝那时候已经有了。

词语意蕴

豆面窝头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大个儿的有半斤来重,小的也有二、三两。豆面窝头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豆面窝头。过去形容某个人命运苦,常常说:“他呀,一辈子饑饱劳碌,吃窝头的脑袋。”歇后语“豆面窝头翻个儿——显大眼”是指把窝头翻过个儿来,窝儿朝天就显出了个大圆眼儿(即圆孔)来,用以比喻出风头,反而出了丑,常常带有轻视讽刺的意味。

慈禧一说

农民用玉米面做这种食品,用这个名称,已经很久了。 天下事无独有偶,豆面窝头还有其他故事。北海公园有一家饭馆名叫“仿膳”,是仿御膳房的做法的意思。他们的有名食品里边,便有一种“小豆面窝头”,据说是还与慈禧有关,相传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前不久,慈禧等一帮人狼狈西逃,一连好几天赶路,带的糕点都吃完了。快到西安时,慈禧饥饿难耐,下令停车,要手下人去找吃的。随从们想,她吃惯了山珍海味,细软糕点,到何处去寻。所以手下人只哼哈应声,无从着手。慈禧一见,火冒三丈:“你们这帮奴才,怎幺还不去找吃的,想饿死我呀!”一个太监说:“老佛爷息怒,奴才不是不肯去找,可这地方,前无村后无店,到哪儿找呀?”正说着,慈禧见不远处有逃难的百姓,正坐着吃东西,她指着说:“你们去看看。”太监跑去一看,逃难的人吃的是凉豆面窝头。太监回稟说他们吃的是粗食豆面窝头。慈禧从未听说过什幺叫豆面窝头,心里好生奇怪,就亲自下车前去探视,见是一种黄橙橙的食品,那些人吃得正香。她上前问道:“这东西,好吃吗?”一位老头回说好吃。慈禧肚中空空,不自觉口生涎液,也很想尝尝,便说:“你能给我一个尝尝吗?”那位老人爽快地递上了一个。慈禧接过就咬了一口,感觉味道不错,就吃了起来,啊!还真香呀!不一会儿,一个大豆面窝头就被她吃光了。
后来,她重回北京宫中,每当吃腻了满桌的御膳,就想起那次逃难时吃的东西——豆面窝头,真可谓回味无穷。于是下令御膳房做豆面窝头吃。豆面窝头送来了,也是黄橙橙,她一尝,咂吧咂吧,感到不是那滋味,一怒之下,又杀了几个厨工。这可难坏了御膳房,哪个厨人不怕死,谁还敢给她做豆面窝头。大家凑在一起想办法。还是一位老厨师想出一个主意:“咱们用栗子粉加白糖,做豆面窝头,试试她爱不爱吃?”于是,大家动手做了栗子面豆面窝头送上,慈禧尝了尝,挺好吃,高兴地说:“我总算又吃到了当年逃难时的豆面窝头。”讯息传回御膳房,大家才鬆了一口气。从此御膳房的点心谱中又增添了一品小豆面窝头。其实这种窝头只是多加了些料而已,据说里面有:玉米面,栗子粉,黄豆粉,白糖等材料,因此味道也就别具一格了,所以北京市面上除真正豆面窝头以外,还有两种爱窝窝与小豆面窝头,留下一点历史的痕迹。“豆面窝头”极是微小的东西,但不料有这幺一段有意思的历史,可见在有些吃食东西上如加以考究,也一定有许多事情可以发现的。
还有一种是看守所里吃的豆面窝头,那才是正宗的豆面窝头呢,虽然形状是长条形,酷似发糕,但是製作的配料是绝对的正宗,用苞米麵加碎苞米叶和苞米棒子蒸的,才叫正宗豆面窝头。以前旧社会指的豆面窝头都是这幺做的。

营养成分

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蛋白质、胺基酸、不饱合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属低脂、低糖食品,尤其适合糖尿病人及肥胖人群食用。

生产製作

豆面窝头在北方常见,在南方却不常见,南方麵食口感多偏鬆软,大多数人不喜欢豆面窝头扎实的口感,对于麵食越来越喜爱的我来说,无论是鬆软的还是扎实的,都很喜欢,想要买到正宗的粗粮粉并不是太容易,在电商上买了石磨玉米粉和山西的石磨黄豆粉,二者混合製成的豆面窝头,蒸製出来以后,每一口都散发着粗粮的香气,很是好吃,但是,由于豆面窝头不是发酵麵团,是实麵团,吃两三个就饱了。

注意事项

製作豆面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
豆面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均应慎食。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泻、腹胀之脾虚者,或常有遗精之肾亏者也不宜多食。美国医学专家还研究指出,豆製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后者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易于沉积于动脉壁上,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因此,食豆面也应适量,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不要过量。老年人、肾脏病人、缺铁性贫血病人、痛风病人、动脉硬化患者要控制食量,特别是痛风病人要少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