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1984》读后感_1100字

(2019-09-04 13:41:27) 读后感

《1984》读后感1100字

终于理解为什么村上春树要写1Q84 致敬1984了,乌托邦式的世界,冷峻的思考,反映出一个具有超现实性的社会。老大哥真的存在吗?或许只是权力的化身,一个存在于脑中的形象。温斯顿顽冥不灵地反抗着现实世界,他坚持人的精神,坚持自我原则,坚持客观存在,是唯一的少数派,是真理的追求者。他否认历史的可篡改性,反对虚伪的文字记录,对抗着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一开始,他以为只要是头脑中的意识活动,就可不被探知。或者避开电屏幕,在隐蔽的地方写着不可告人的日记,甚至在日记本放上一粒尘埃,就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或者到查林顿的书店楼上去,如同走进一座密不透风的城堡,他的一切活动,包括与朱莉雅的约会,读戈德斯坦的书,煮咖啡论政治,都能神不知鬼不觉。可是,监视无处不在,似乎奥布赖恩一直都在等待时机,七年前他就开始发现史密斯的异端思想,但他的伪装,他的眼神传递出虚伪的信号,让温斯顿认定他就是兄弟会的成员。后来,为了彻底揭开温斯顿的罪恶,他让温斯顿阅读一本他参与著作的书,不得不承认,文章的内容极具深度,思辨性很强,蕴藏的智慧无穷无尽。等书看的差不多时,他包围了温斯顿。其实这情节有点像推理小说,关键时刻揭开面具,露出真实面目,唏嘘不已。之后便是惨不忍睹的折磨,讯问拷打逼供,多措并举,各种花样,印证了那一句,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温斯顿在仁爱部开始理解学习接受,不断改造思想,承认2 2=5,承认主观存在,承认官方权威。第三部分可以说是全书最精彩之处,透过对话可以看到涉及人类世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宇宙世界,历史发展,政治立场等等。但人终究还是脆弱的,总有自己无法抗拒的害怕之物,总有自己不得不妥协的现实需求,即便知道自己最后的宿命是死路一条,也要挣扎着多活几分钟。战争即和平,可以说三权制衡,或是三国鼎立,战争的目的是战争,是持续性的无休止的,最终为了愚弄国民,控制思想,牢牢掌握权力。自由即奴役,也可以反过来说,奴役即自由。通过绝对的控制,才能不加思考获得自由。无知即力量,底层人民是无知的,他们日复一日辛勤劳动,不去管什么政治,只为了摆脱饥饿而苟延残喘,这也是维持战争经济体系运作的无穷力量。总之,乔治奥威尔的笔触十分尖锐,理性冷静的思考,惊心动魄的冒险,温斯顿的命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步步为营,步步惊心。小说中的辅助人设,如晾尿片的肥胖妇女,她是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有血有肉,缺少某种思想,但却活得很自在,无拘无束,略带讽刺意味。朱丽雅则是反抗者的形象,离经叛道,浪荡不羁,无所畏惧,但最终的命运如同温斯顿,无处可逃。温斯顿用尽四十年的时间,终于明白老大哥的笑容到底是什么含义,斗争也就结束了,他战胜了自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