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洛阳捷运

(2019-11-15 09:54:45) 百科
洛阳捷运

洛阳捷运

洛阳捷运(Luoyang Metro)是指服务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非省会城市捷运系统。

洛阳捷运第一期建设规划于2016年2月正式上报到国家发改委,2016年8月25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建设,标誌着洛阳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获批建设捷运的非省会城市,河南省第二个获批建设捷运的城市。

洛阳捷运近期建设规划由4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105.4公里,车站数量63座,其中换乘站8座。远期规划共12条线路,均为捷运系统。洛阳捷运作为公共客运体系的骨干,未来将承担洛阳中心城区公共运输出行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洛阳捷运将成为构建洛阳现代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捷运1号线一期工程预计2021年6月前开通运营,洛阳捷运2号线一期工程预计2022年6月前开通运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洛阳捷运
  • 外文名:Luoyang Metro
  • 开通日期:预计2021年12月
  • 轨道类型:捷运系统
  •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省洛阳市
  • 报站语言:国语、英语
  • 管理规章:《洛阳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起草)
  • 运营机构: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历史沿革

2009年1月,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成立洛阳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2010年3月,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请专家在洛阳召开《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谘询会。
2011年9月,洛阳市发改委、洛阳市轨道交通项目筹建处组织召开轨道交通项目文物保护规划研讨会。
2012年9月,线网规划已完成,1号线、2号线预可研报告基本完成,土地利用控制性详规初步方案已确定。
2013年8月,1号线、2号线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于8月底上报河南省发改委审核。
2013年9月,规划上报河南省发改委审查结束,河南省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
2014年7月,国家文物局批覆《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文物影响评估总报告》。
2014年11月,国家环保部批覆《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14年11月,《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通过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等相关部门专家的评估。
2016年2月,洛阳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住建部的审批,并上报国务院。
2016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该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洛阳捷运顺利获批,洛阳成为河南省第二个获批建设捷运的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获批建设捷运的非省会城市。
2016年9月27日,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史家湾站和洛阳龙门站两处试验段2016年底前开工。
2016年10月8日,洛阳捷运项目建设筹建处对洛阳捷运1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等信息进行公示。洛阳捷运1号线试验段于2016年底前正式开工,全段计画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全段预计2021年年底建成通车,总投资估算为170.58亿元。
洛阳捷运1号线史家湾站施工现场洛阳捷运1号线史家湾站施工现场
2016年12月31日,洛阳捷运1号线、洛阳捷运2号线试验段开工仪式正式举行。1号线史家湾站和2号线一期工程洛阳龙门站率先开工。
2017年6月16日,由中信重工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联合研製的,套用于洛阳捷运建设的首台盾构机“牡丹号”正式下线,预计洛阳捷运开工后,将陆续有不少于18台这样的盾构机批量下线。
2017年6月28日,洛阳捷运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正式开工建设,2号线一期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建,这标誌着洛阳捷运1号线1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017年7月20日9时58分,洛阳捷运1号线牡丹广场站内一台钻机开始挖掘工作,这意味着牡丹广场站启动围护桩钻机施工,与之同时开钻的还有启明南路站和塔湾站。这标誌着洛阳市捷运工程建设又迈进一步,进入站点实质性建设阶段。
2017年8月2日,洛阳市召开捷运1号线征迁工作动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征迁工作任务、节点和责任,为下一步1号线各站点出入口、风亭、车辆段和停车场土建施工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也标誌着捷运1号线征迁工作全面启动。
洛阳捷运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洛阳捷运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
2017年8月28日左右,洛阳捷运1号线3标段7工区夹马营车站首根桩基顺利开钻,是青年宫站、夹马营站、丽景门三站标段中第一个开工的车站。
2017年9月26日,洛阳捷运1号线试验段史家湾站首段底板顺利浇筑。按照计画,2017年10月底,捷运1号线首台盾构机将从史家湾站专用通道下井、始发。12月19日前后,史家湾站将主体封顶,全面转入地下施工阶段。
2017年12月26日,洛阳捷运2号线启动动员会举行,标誌着洛阳捷运2号线工程全面开建。
2018年1月,洛阳捷运1号线史家湾站最后一段顶板混凝土完成浇筑,史家湾站成为捷运1号线首个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车站。
2018年6月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成,捷运1号线塔湾站主体结构封顶,这是继史家湾站后第二个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的车站。
2018年6月20日,洛阳捷运1号线建设迎来重大进展!“牡丹1号”盾构机在地下行进1168米后于当天凌晨1时58分在塔湾站破土而出。随着“牡丹1号”盾构机巨大的刀片缓缓停转,标誌着1号线首段史家湾至塔湾南线盾构区间隧道成功贯通。
2018年7月5日,1号线建设再传捷报,“牡丹14”号盾构机从应天门站北侧始发向丽景门站掘进,标誌着应天门站至丽景门站盾构区间成为1号线继史家湾站至杨湾站盾构区间后,第二个实现双线同步掘进的盾构区间。
2018年7月16日,“牡丹16号”盾构机在1号线七里河站始发,沿南线向牡丹广场站掘进,这是1号线涧西区施工範围内首个开始盾构作业的区间。
2018年7月20日,“牡丹7号”盾构机从1号线长安路站始发向上海市场站掘进,加上本月已经始发掘进的“牡丹14号”和“牡丹16号”两台盾构机,7月共始发掘进的3台盾构机成为我市捷运1号线项目开工建设以来盾构始发最密集的一个月,创下单月历史之最。
2018年7月31日,“牡丹8号”盾构机从秦岭路站南线始发向谷水站掘进,这是1号线下井的第10台盾构机,也是第9台始发掘进的盾构机。
2018年8月25日,1号线第11台盾构机“牡丹17号”从七里河站北线始发向牡丹广场站掘进。
2018年10月19日,随着“牡丹3号”的破桩而出,史家湾站至杨湾站南线盾构区间隧道也顺利贯通,此次贯通较计画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这也是捷运1号线首个实现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隧道。
2018年10月25日,“牡丹14号”盾构机在丽景门站北线破桩而出,标誌着应丽区间南北双线盾构区间隧道贯通,这是继史杨盾构区间南北双线贯通后捷运1号线第二个实现南北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
2018年10月26日、27日、28日,捷运1号线连续3天3条盾构区间隧道相继贯通,其中塔湾站至启明南路站、应天门站至丽景门站盾构区间隧道均为南北双线贯通。
2018年10月31日,“牡丹6号”盾构机在捷运1号线丽景门站始发,开始沿北侧隧洞向东朝青年宫站掘进,这是1号线第14台首次始发的盾构机。
2018年11月1日,启明南路站主体结构按计画如期顺利封顶,这是继史家湾、塔湾、应天门3座车站后,捷运1号线第4座主体封顶的车站。
2018年11月11日,捷运1号线杨湾站实现主体封顶,成为继史家湾、塔湾、应天门、启明南路站后第5座实现主体封顶的车站。
2018年11月13日,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北广场二期地下工程首块底板开始浇筑,标誌着该工程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2018年11月19日,随着牡丹7号,牡丹10盾构机相继在上海市场站坡桩而出,完成掘进,标誌着长安路至上海市场站成为捷运1号线第4个实现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
2018年12月11日,洛阳轨道交通控制中心开工建设,为捷运1、2号线如期投入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12月26日,捷运1号线红山车辆段工程开工建设。
2018年12月29日,洛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南广场改造工程开工,洛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是洛阳市规划的中心城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集铁路、捷运、长途客运、公交、出租等多种城市交通方式于一体。
2019年5月30日,1号线2标段承建的6个盾构区间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成为1号线全线首个完成全部盾构区间建设任务的标段。洛阳1号线盾构隧道建设已完成98%工程量。
按照施工计画,洛阳捷运1号线施工时间表已明确:预计2019年5月底前将实现“洞通”,2020年12月底前实现“轨通”,2021年4月前实现“电通”,2021年12月底前实现全线试运营。
预计2022年12月底前洛阳捷运2号线实现全线试运营。

建设规划

在建线路

线
起讫站
站数(站)
里程(千米)
列车编组
标识色
通车时间
洛阳捷运1号线一期
谷水西站-文化街站
18
23
6B
红色
2021年
洛阳捷运2号线一期
经三路站-龙门大道站
15
18.3
6B
淡绿色
2022年
据2018年12月综合信息显示,洛阳捷运有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正在建设中,在建里程共41.3千米。

拟建线路

线路
起讫站
站数(站)
里程(千米)
洛阳捷运2号线二期北延线
寨坪村站-经三路站
4
---
洛阳捷运2号线二期南延线
龙门大道站-兴业街站
3
---
洛阳捷运3号线
北郊机场站-体育中心站
26
31.2
洛阳捷运4号线
洛孟路站-龙门石窟站
12
17.4

总体规划

根据国务院批覆的《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和《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方案,洛阳捷运远景规模共有12条线路。

线路介绍

1号线

洛阳捷运1号线
1号线规划全长23公里,共设18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有3座换乘站,设有杨冢停车场、瀍东车辆段。
1号线最小站间距为920m(长安路站~上海市场站),最大站间距为1909m(安居路站~杨湾站),平均站间距为1.30km,车站顶板覆土3m,车站长度220m,标準段宽19.3m。
洛阳捷运一期工程洛阳捷运一期工程
1号线线路西起中州西路西端,东至中州东路延长线,贯穿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和洛龙区白马寺镇。
站点名称如下:谷水站、秦岭路站、武汉路站、长安路站、上海市场站、牡丹广场站、七里河站、王城公园站、解放路站、周王城广场站、应天门站、丽景门站、青年宫站、夹马营站、启明南路站、塔湾站、安居路站、杨湾站。
1号线与城区东西方向的直径线基本重合,覆盖了洛河以北东西向的主要客流走廊,沿途经过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和洛龙区。它将主要解决洛河以北城区东西向客流运输的问题,以加强洛河以北各区之间的联繫,高峰流量预测值3.21万人次/小时。

2号线

洛阳捷运2号线
2号线全长33.8公里(2号线伊河以北段长约23.5公里,伊滨区段10.3公里为远景预留),沿途设车站22个,其中换乘站5个,设有杨冢停车场、刘富村车辆段。
2号线大致为“Z”字形,线路北起西工区红山乡寨坪村,向南经洛阳火车站至洛阳龙门站,连线洛北城区和洛南新区。
洛阳捷运2号线示意图洛阳捷运2号线示意图
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8.3km,均为地下线路,共设15座车站,其中设3座换乘站。最小站间距为738m(洛阳火车站~纱厂东路站),最大站间距为1982m(九都西路站~博物馆站),平均站间距1239m。
站点名称暂如下:寨坪村站、衡山路站、下沟村站、华山北路站(换乘3号线)、经三路站、王城北路站、机场路站、洛阳火车站、纱厂东路站、解放路站(换乘1号线)、九都西路站、博物馆站、隋唐城站、体育中心站、开元大道站(换乘3号线)、展览路站、关林大道站、洛阳龙门站、龙门大道站(换乘4号线)、司马大道站、伊洛大道站(换乘3号线)、兴业街站。
捷运2号线的主要作用是连线洛阳火车站和洛阳龙门站两大交通枢纽,以加强洛北主城区和洛阳新区之间的联繫。与此前公布线路相比,2号线有局部调整。原有规划中,位于2号线的洛阳龙门站、2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站龙门大道站,都距离洛阳龙门站北站房较远,客流换乘距离过长,规划将其局部线位和车站移至洛阳龙门站北广场影响区内,规划2号线建设先于3号线,通过2号线,将3个综合客运枢纽串联起来。高峰流量预测值3.1万人次/小时。

3号线

洛阳捷运3号线
3号线全长31.2公里,其中伊河以北段长约23公里,沿途设18个车站,其中4个为换乘站,高峰流量预测值3.07万人次/小时;伊滨区段规划8.2公里,沿途设8个车站,为远景预留。
大体为“L”字形,起点位于新规划的310国道与华山路交叉口,沿华山路向南到中州西路,之后沿中州西路向东到太原路,经牡丹广场、南昌路、河洛路,然后从瀛洲大桥侧面穿越洛河,经开元大道向东进入伊滨区(终点)。
3号线北起洛阳北郊机场经华山路、南昌路、开元大道向东至伊滨区,主要连线西工区、涧西区、高新区、洛龙区和伊滨区五个城区。

4号线

洛阳捷运4号线
4号线全长17.4公里,沿途设车站12个,其中3个为换乘站,高峰流量预测值2.55万人次/小时。
4号线起点位于现310国道与洛孟公路交叉口,沿洛孟公路向南,穿越陇海铁路到洛阳东站,之后经环城北路、环城西路、金业路,从洛阳桥侧面穿越洛河到龙门大道,沿龙门大道一直到龙门石窟。
4号线北起310国道与洛孟公路交汇处,向南经洛阳火车站、洛阳东站、龙门大道至龙门石窟,主要服务瀍河区、老城区、洛龙区和龙门石窟。

建设模式

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洛阳市政府授权由洛阳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已经国资委研究并通过公司章程、股东会决定等资料,完善了出资人手续,2016年9月27日洛阳市工商局完成审核,公司正式成立。
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将负责洛阳捷运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设计、製作、代理、发布国内广告;轨道交通设备销售和租赁;站场物业管理;轨道站线及相关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及上盖物业开发;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其他特捷运系统许经营权的经营、投资业务等。
洛阳捷运项目将採取“指挥部+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同时聘请了国内轨道交通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洛阳捷运建设有关问题进行谘询、决策。

文化特色

凸显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牡丹元素等
洛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捷运站点建设、车厢设计等环节,将更多凸显特色历史文化、牡丹元素等。
按照“建捷运就是建城市”的理念,2016年9月以来,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邀请多家公司按照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对捷运沿线地下综合开发工作开展专题研究,重点围绕上盖物业开发和地下空间利用,实现以捷运沿线物业的升值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同时,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已邀请设计单位开展捷运与各种交通方式无缝接驳方案的规划研究。
为达到捷运站与周边城市功能、设施融为一体,方便民众出行的目的,未来,洛阳捷运站将按照“一体化综合交通”方式设计,各个捷运站口将科学设定,确保与公交站、公益脚踏车出租点、计程车停靠点等接驳换乘设施有效衔接。

价值意义

符合洛阳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洛阳捷运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线路走向要沿着主客流方向选择并通过大客流集散点。1号线路自西向东穿越工业区、大型住宅区、商业文化中心、公交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便于乘客直达目的地,减少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频次。
2号线、3号线和4号线的规划方案,缩短了洛河以北城市区和洛阳新区的时空距离,符合我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拓展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市中心的金融、贸易、服务业的功能,提升我市城市土地的单位使用率等方面将提供有力的支撑。
将有效缓解市民出行难
运量大。数据显示,中州路在交通高峰期的通行效率约为每小时1万人,按照每两分钟一趟的饱和发车密度,我市公车单线的运力为每小时3000人至5000人。规划中的1号线按照高峰期客流量每小时3万人进行设计,是现有中州路通行能力的3倍。其运量大的特点将有效弥补现有交通运输结构运力差的问题,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速度快。1号线的设计最高时速将达到80公里,算上停靠沿途站点的时间,平均时速也在40公里以上,比现有机动车的平均时速快两倍。1号线沿途初步规划了19个站点,单向运行时间为30分钟左右,建成投用后将极大缩短洛河以北城市区居民的旅途时间。
时间準。1号线建成投用后,初步确定头班车为早晨5时始发,末班车为21时,运营时间长达16个小时。在客流高峰期,发车密度为3分钟左右,由于规避了拥堵等问题,可确保乘客準时到达目的地。
安全舒适。洛阳捷运将使用技术先进的B型捷运列车。该车採用先进的车载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智慧型化、自动化水平高,集列车监视、诊断和控制功能于一体,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最先进的主流技术,具有无人自动折返功能。
具备良好的产业带动能力
洛阳捷运的全部线网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修建1号线全线及2号线大部分,规模为41公里。作为一项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广泛的系统工程,洛阳捷运的建设运营不仅能满足广大民众的出行需求,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吸纳就业。洛阳捷运工程主要能提供三大类就业机会。第一类是参与建设、维护的人员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开通后的运营、管理人员。以1号线为例,建成投用后,仅全部站点以及车辆上直接安置的服务保障人员就能达到数千人。第二类是因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衍生的服务业人员。第三类是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后会带动房产、广告、捷运艺术等行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初步估算,1号线可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
提升我市装备製造业水平。按照规划,最先启动的1号线总体投资约为150亿元,在初期运行阶段至少需要100台车,其中相当数量的车由我市企业製造,按照每台车1000万元左右的採购价格,这笔丰厚的订单将有力拉动我市装备製造业的发展。此外,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使用大量的盾构机等重型工程机械,这将为我市盾构机生产企业以及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