泜水之战是中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的一场战役,以晋国胜利结束,巩固了霸权。
基本介绍
- 名称:泜水之战
- 时间:公元前627年
- 参战方:晋国 楚国
- 结果:晋国胜利
- 主要指挥官:阳处父 子上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儿子姬欢继位,是为晋襄公。秦国趁着晋国新君刚立,欲偷袭郑国,晋襄公披麻戴孝,御驾亲征,在餚山设伏,全歼秦军,秦主将三人被俘。同年八月,狄人侵犯齐国,又进攻晋国。晋襄公以先轸为帅,在箕地大破敌军。箕之战中,晋国名臣郤缺俘获敌军首领,开始崭露头角。
晋文公去世后,不仅秦国蠢蠢欲动,南方的楚国也开始跃跃欲试。
公元前627年,楚国打败晋国的依附国陈国和蔡国,又攻打郑国。鑒于此形势,先且居提议出兵,杀杀楚国的威风,并推荐了阳处父。
公元前627年冬,阳处父带兵攻打蔡国,楚国以令尹子上(斗勃)领兵救蔡,晋楚在泜水相遇。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月,并无进展。这个时候,阳处父心生一计,上演了之后淝水之战的一幕。
阳处父对子上说,双方相持,大家都在消耗。不如我军退兵,你们过河来战。或者你军退兵,我军过河来战。子上担心到晋军对岸后,会遭到伏击,于是主动撤退。正在退兵的时候,阳处父高喊:“楚军败了,楚军败了。”楚军也因此大乱,为晋国击败。回国后,子上被楚成王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