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法门寺猜想

(2019-05-16 19:26:29) 百科
法门寺猜想

法门寺猜想

《法门寺猜想》讲了一对恋人的三世情缘。唐朝的元公主与法门寺的小和尚觉能相恋,后来觉能知道自己是被掉包的皇子,而公主是宰相的女儿。觉能后为保护佛骨自焚而亡。公主也自刎了。第二世是一个卖茶的缘妹和一个金银匠阜能的故事。两人相恋,但缘妹被外族拓跋氏看上,阜能为了国家,也为了缘妹,只得远征拓跋。第三世主持人元缘和年轻的历史学家小唐在挖掘法门寺时相识。小唐写了《法门寺猜想》的剧本给元缘,元缘后来才明白自己也许就是元公主和缘妹的前世今生,当他要去找小唐时,小唐已经出家,法名可能,远走。

基本介绍

  • 集数:16集
  • 製片地区:中国
  • 类型:历史,爱情
  • 导演:陈家林
  • 编剧:杨捷 
  • 主演:袁立,周里京,沈琳,王涛
  • 中文名:法门寺猜想
  • 上映时间:上映1997年
  • 语言:汉语国语 

剧情简介

晚唐武宗年间,长安。
城外黄沙,城里娇娃。
坊间有歌谣流传:伊家有二女,伊春倾人城,伊美倾人国。
法门寺猜想
美名的盛传,带来一道圣旨:着伊美入宫、伊春嫁于皇帝宠臣宗正。
姐姐伊美不愿割捨爱人,欲避入法门寺出家却又不得,藏起傲性和小小毒牙,倒也宠冠后宫;
妹妹伊春,嫁了本属于姐姐的那个人,惶惑惊喜,低眉顺眼做起了新嫁娘。
那一天,姐妹两个都临产,那个分别属于她们俩的男人,宗正,却同时背叛了这两个女人——他在嫉妒心切的皇后逼迫下,偷偷用妻子用生命换来的女儿,换走了旧爱皇妃诞下的皇子。
皇子骤然变成了公主,本来也就不是要命的大事——皇帝依然给爱女命名为“元公主”——可要命的是,这公主天生盲眼。
元公主和她美丽的母亲,从此被目为妖异。她们居住的宫殿,从此成为冷宫。
元公主十八岁了,有一天她来到法门寺,她凭手指的触感和天知道哪里来的机缘,选中了一个清秀的小和尚,天天进宫来给自己充当讲经师傅。
法门寺猜想
元公主不寂寞了,她有个会讲尸毗王捨身救鸽这样故事的朋友;
元公主不盲了,她那一直深怀愧疚的生父在佛前许下可怕的供奉,换来她双目光明;
元公主恋爱了……她爱上那个小和尚,觉能。
觉能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元公主说:跟我说“皈依元公主”
觉能说:皈依元公主……
乘着骏马,踏着黄沙,就在觉能带着元公主私奔的路上,他们听到了京城传来的讯息:热心道教的唐武宗意欲取法门寺佛指舍利而灭毁之。
觉能,伊春的儿子,被宗正偷送出宫藏进法门寺的皇子,他爱上元公主,但是更爱佛祖。
他走上祭坛,把自己焚烧成一粒晶体,要元公主带这晶体回去,代佛指舍利遭那一劫。
他走向祭坛的时候,元公主哭求他回头看她一眼,牢牢记住她的样子,下辈子好再相认——
法门寺猜想
觉能默默:如果我回头看你,我怎幺可能还有勇气走下去?
宗正作为皇帝的使者,在元公主面前毁掉了她带回来的舍利;
元公主作为一个女人,在生父面前自刎。
玉石俱焚。
这一世,他皈依佛……
又过二十年,皇帝换了老皇帝的侄子、一个崇佛的少年来做。
他频频叩访法门寺,甚至把寺前卖茶的缘妹姑娘带回宫来,烧茶给冷宫里那个很会讲故事的婶母——伊美。
或许茶能明目,伊美为元公主哭到半瞎的眼睛,得益于缘妹茶气的氤氲和巧匠阜能的箫声,居然复明了。
她终于看清楚了面前的这对璧人,竟活脱是元公主和觉能的转世。
法门寺猜想

主题曲

《女儿泪》
歌词:张俊以
作曲:刘思军
主唱:李姝
不要说月光如水
可知那是女儿的泪
不愿说月光如泪
说了又怕心儿碎
有着狂爱就有着狂悲
有那狂想就有那狂醉
月圆月缺
圆圆缺缺
只因情未了
人聚人散
聚聚散散
难饮酒一杯

法门寺介绍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恆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徵“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三门俱开,从那门入?从信门入。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 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