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属(学名: Amaranthus L.)是被子植物门苋科下的一个属,该属物种均为茎直立或伏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为全互生有柄叶;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成无梗花簇,腋生再集合成单一或圆锥状穗状花序;果实为胞果球形或卵形,侧扁具有膜质,伴有盖裂或不规则开裂。该属共约40种,分布于全世界,有些种为伴人植物,中国产13种。该属均为作蔬菜食用,药用或栽培供观赏。该属是由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卡尔·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于1802年设立并命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苋属
- 学名:Amaranthus L.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中央种子目
- 科:苋科
- 属:苋属
- 分布区域:全世界,中国产13种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态特徵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伏卧。叶互生,全缘,有叶柄。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或杂性,成无梗花簇,腋生,或腋生及顶生,再集合成单一或圆锥状穗状花序;每花有1苞片及2小苞片,乾膜质;花被片5,少数1-4,大小相等或近此,绿色或着色,薄膜质,直立或倾斜开展,在果期直立,间或在花期后变硬或基部加厚;雄蕊5,少数1-4,花丝钻状或丝状,基部离生,花葯2室;无退化雄蕊;子房具1直生胚珠,花柱极短或缺,柱头2-3,钻状或条形,宿存,内面有细齿或微硬毛。
胞果球形或卵形,侧扁,膜质,盖裂或不规则开裂,常为花被片包裹,或不裂,则和花被片同落。种子球形,凸镜状,侧扁,黑色或褐色,光亮,平滑,边缘锐或钝。
分布範围
约40种,分布于全世界,有些种为伴人植物,中国产13种。
下级分类
中文名 | 拉丁文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五被组 | Sect. 1. Amaranthus | |
尾穗苋 | Amaranthus caudatus L. | L.,1753 |
千穗谷 | 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 | L.,1753 |
繁穗苋 | Amaranthus paniculatus L. | L.,1753 |
反枝苋 | 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 L.,1753 |
绿穗苋 | Amaranthus hybridus L. | L.,1753 |
刺苋 | Amaranthus spinosus L. | L.,1753 |
三被组 | Sect. 2. Blitopsis Dumort. | |
苋 | Amaranthus tricolor L. | L.,1753 |
白苋 | Amaranthus albus L. | L.,1753 |
细枝苋 | Amaranthus gracilentus Kung | Kung,1936 |
腋花苋 | Amaranthus roxburghianus Kung | Kung,1935 |
北美苋 | Amaranthus blitoides S. Watson | S. Watson,1877 |
皱果苋 | Amaranthus viridis L. | L.,1753 |
长芒苋 | Amaranthus palmeri S. Watson | S.Watson,1877. |
合被苋 | Amaranthus polygonoides L. | L.,1753 |
老鸦谷 | Amaranthus cruentus L. | L.,1753 |
凹头苋 | Amaranthus blitum L. | L.,1753 |
薄叶苋 | Amaranthus tenuifolius Willd. | Willd.,1805. |
普氏苋 | Amaranthus pringlei S. Wats. | S.Watson,1887. |
鲍氏苋 | Amaranthus powellii S. Wats. | S.Watson,1875. |
糙果苋 | Amaranthus tuberculatus (Moq.) Sauer | (Moq.) Sauer,1955. |
矮苋 | Amaranthus pumilus Raf. | Raf.,1808. |
假刺苋 | Amaranthus dubius Mart. ex Thell. | Mart. ex Thell.,1912. |
生长习性
苋的适应性强,在中国各地皆可种植,且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其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在生育期间能忍受30厘米的土层含水量仅4%-6%的极度乾旱条件。在土壤含盐量0.1%-0.23%的中度盐渍化土壤及pH值5.5-8.6的酸性和硷性的土壤中都可以生长良好。大部份各类的苋10月中下旬还能正常生长,只有遇到霜冻才停止生长。
繁殖方式
播种
苋的种子小,直径不足1毫米,所以要精细整地,同时要施足底肥,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苋是喜温作物,当气温稳定在14度时即可播种,3-5天可出苗,播期4月下旬到8月下旬。播种方式採用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播种时将种子伴细土、细沙或火土灰同播,也可播净种子后盖一层薄细土。要求在排水良好(雨后不渍水)春季返暧快,并且整地精细的土壤中播种。土壤水分不宜过高。播种深度2-3厘米为宜,当耕地整好后,按行距拉练踩印,用开沟器开沟,然后撒、点种子(也可取一节竹筒,把竹节间隔膜用铁丝一个小孔,顺沟摇动竹筒溜籽),下籽后盖土2-3厘米,用脚轻轻镇压。播种量1亩地50克左右,如有育苗移栽,播种量可减半。有的地块种苋也可用免耕开沟撒播法。由于苋生长速度快,一般不必中耕除草。
育苗
为了避免在盐硷土等逆境条件下难以出苗,可进行营养钵育苗移栽法。一般提早15-20天进行温床育苗,苗床深40厘米,填20厘米厚的肥土,先灌足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上面,然后覆上一层1.5-2厘米厚的细土,上面盖膜。然后一周,当苗高2厘米时,可适当揭膜放风。注意苗床温度勿高于40度,以防烧苗。当苗高10-20厘米时带土移栽,以阳光较弱的午后或阴雨天移栽为好,儘量避免伤根。栽后浇定根水。
栽培技术
定苗
直播的地块,株高10厘米(2-3叶期)时进行间苗,此时如出苗不齐可就地补苗。株高20厘米(4-5叶期)时可定苗。
中耕
苗期生长慢而弱,要及时薅草,防止欺苗。中后期生长快,枝叶繁茂,在抑制杂草作用,要及时鬆土培土、保墒防倒。
追肥
苋是净光合作用高的作物,除施足底肥外,在中后期要追施尿素,底肥每亩用腐熟廄肥4000千克为宜,追肥按每亩20-30千克尿素折算。苋是一种富钾植物。在土壤缺钾的情况下,最好适当施以钾肥。
水分
苋耐旱而不耐渍,苗期灌水保苗,中后期遇到20天以上乾旱要灌水抗旱。遇雨后要结合培土进行清沟排渍,促使植株根系发达。
整枝
打掉影响美观的旁枝,使其向整齐、利于花序生长的株形发展。
病虫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可用呋喃丹进行土壤处理或伴种。出苗后可用敌百虫等製成毒饵诱杀地老虎。中期用多菌灵加五氯硝基苯,按1:1的比例製成0.2%的药土,培土撒入根部,可防止根腐病。出穗开花期用敌杀死或氧化乐果防治蝽象和食叶害虫。
植物价值
主作蔬菜食用,药用或栽培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