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污水淤泥

(2019-06-12 08:23:34) 百科
污水淤泥

污水淤泥

从各种类型的水中分离出来的累积的固体沉澱物,潮湿或与液体成份混合在一起,是自然或人工处理过程的产物。

城市污水、给水厂及工业废水处理站,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排出大量污泥,污水厂的污泥数量约占处理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计),这些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污水淤泥
  • 外文名:Sewage sludge
  • 解释:自然或人工处理过程的产物
  • 性质:有害物
  • 分类:有机物为主的污泥等

淤泥处理

淤泥为什幺需要处理
①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寄生虫卵、病源微生物、细菌、合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不处理造成二次污染;
② 含可利用物质:植物营养素(N、P、K)、有机物、水等。
①使污水厂正常运行,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②使有毒有害物质得以妥善处理;
③使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得到稳定;
④使有用物质综合利用。

淤泥的分类和性质

有机物为主的污泥:处理有机物废水的产物,常含有肥料成分,例如生活污水的污泥中含N量为2-6%,P(P2O5)1-4%,K(K2O)0.2-2.4%和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要注意,工业废水污泥可能含有毒物质。生活、肉类加工废水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中卵等;
污泥性质:易腐化、发臭,颗粒细,δ↓,含水率高,不易脱水,是呈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初沉、二沉池——沉澱物属这类)。
无机物为主的沉渣:自然沉澱和化学沉澱法处理无机废水或天然水的产物,也含有毒物质和一定量的有机物;
沉渣的性质:颗粒较粗,δ↑,含水率低,易脱水,流动性差(沉砂池和工业废水沉澱池产物——沉渣)。
初沉池污泥:性质随废水性质不同而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污泥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固体),大量病菌、寄生虫卵;(含水率95-97%);
剩余污泥: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排泥主要成分微生物细胞(含水率99.2-99.6%);
腐植污泥:来自生物膜法二沉池排泥,主要成分脱落的微生物膜(含水率97%);
厌氧污泥:上述三种污泥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熟污泥(消化污泥) ;
厌氧处理设备排出的污泥——厌氧污泥, (含水率97%);
化学污泥:混凝沉澱处理天然水和工业废水排出的污泥,由于水质差别大,成份複杂。

淤泥的化学稳定

向污泥中投加化学药剂,抑制和杀死有害生物质,消除污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产生恶臭和病菌)。
石灰稳定法:加石灰使污泥pH↑11-12.5,15℃下接触4小时,能杀死全部大肠桿菌及沙门氏伤寒桿菌,但对钩虫、阿米巴孢囊的杀伤力较差,若採用石灰乳投加则製备麻烦,产生的渣量大,但其脱水性好。
氯稳定法:氯能杀死致病菌,有较长期的稳定性,但pH值低,过滤性差,而且会产生有毒的氯胺,给后续处置带来一定困难。

城市污水淤泥生物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针对北方育苗取土难、基质保水和保肥性较差等问题,本试验採用了城市生活污水淤泥加工製成的淤泥生物质作为育苗基质进行育苗。研究结果发现,过10 目筛后的淤泥生物质保水性较营养土好,容重适宜。以过10 目筛的淤泥生物质为基质培育的幼苗成苗率高,物质积累速率快;在茎粗、百株重、重高比、壮苗指数和生长函式G 值等幼苗素质方面,均显着优于营养土,利于秧苗移栽。
我国北方育苗多採用集中旱育秧技术,每年都需採集大量的优质旱田耕地表土作为育苗床土,取土难已成为当前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现阶段兴起的水稻基质育苗技术因其具有节能、节本、增效、秧苗素质好、缓苗快和成活率高等优点, 已基本解决了水稻集约化育苗关键环节的瓶颈问题。然而受到资源的有限性和成本的束缚,水稻育苗基质的配製因主体原料构成不同,在育苗效果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诸如育苗基质不易保水保肥,盘根性差,移栽时基质漂浮,秧苗瘦弱等问题均有出现。城市污水淤泥生物质是城市生活污水在好氧高温生物乾化工艺处理后形成的黑色无味颗粒产物,具有微孔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可塑性高、结合力强等特点,使其可以吸附和固持更多的养分离子和水分,保水保肥增温效果显着。
水稻育苗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育苗基质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秧苗的素质。而容重是反映育苗基质紧实程度的重要指标,在0.1~0.8 g /cm3 範围内效果较好,既能固定幼苗根系,也能满足机械化插秧的要求。本试验发现,淤泥生物质颗粒大小适宜,容重明显低于营养土(0.8496 g /cm3),且过10 目筛后的淤泥生物质最大持水量高,保水性也明显优于营养土。另外,以过10 目筛后的淤泥生物质作为基质生长的水稻幼苗生长状况良好, 各项外观形态指标均优于营养土和未过筛淤泥生物质基质,而过20 目筛后的淤泥生物质颗粒较小,过于緻密,不利于根系呼吸,其各项指标也较差。幼苗各形态指标中, 茎粗是衡量水稻秧苗壮苗标準之一, 其所含乾物质以及维管束的多少决定水稻秧苗移栽后的分櫱及成穗数。以淤泥生物质作为基质的幼苗茎粗显着明显高于营养土,说明其秧苗健壮,有利于幼苗移栽后分櫱。高继平等研究发现,通过炭基质培育的秧苗叶比营养土多0.4~0.8 个,成苗率也高,主要是由于炭基质在吸热保温方面性能较好,能够促使种子萌发,加快其生长,从而有利于物质积累。本试验所採用的淤泥生物质基质与炭基质类似, 在成活率和叶龄上也优于营养土,乾物质积累较多,全株乾重也显着高于营养土。在秧苗素质指标上,也体现出淤泥生物质基质较营养土好。因此,针对以城市生活污水淤泥生物质为基质的水稻育苗与后期产量和品质的研究以及建立配套栽培技术也尤为重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