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莲蒿(学名:Artemisia vestita Wall. ex Bess. )是菊科,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或为小灌木状。植株有浓烈的香气,根木质,稍粗,根状茎粗短,中部叶片叶卵形、椭圆状卵形或近圆形,裂片长椭圆形、披针形或楔形,苞片叶分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多数,球形或半球形,花序托小,凸起;雌花冠狭管状,两性花,花冠管状,花葯线形,瘦果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8-11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新疆、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青海及西南省区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地区,其他省区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见于山坡、草地、灌丛、林缘等处。
毛莲蒿地上部分入药,有清热、消炎、祛风、利湿之效。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毛莲蒿
- 学名:Artemisia vestita Wall. ex Bes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科:管状花亚科
- 族:春黄菊族
- 亚族:菊亚族
- 属:蒿属
- 亚属:蒿亚属
- 组:艾蒿组
- 种:毛莲蒿
- 命名者及年代:Wall. ex Bess.,1837
形态特徵
半灌木状草本或为小灌木状。植株有浓烈的香气,根木质,稍粗,侧根多;根状茎粗短,木质,直径0.5-2厘米,常有营养枝。茎直立,多数,丛生,稀单一,高50-120厘米,下部木质,分枝多而长;茎、枝紫红色或红褐色,被蛛丝状微柔毛。叶面绿色或灰绿色,有小凹穴,两面被灰白色密绒毛或上面毛略少,背面毛密;茎下部与中部叶卵形、椭圆状卵形或近圆形,长(2-)3.5-7.5厘米,宽(1.5-)2-4厘米,二(至三)回栉齿状的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或深裂,每侧有裂片4-6枚,裂片长椭圆形、披针形或楔形,第二回为深裂,小裂片小,边缘常具数枚栉齿状的深裂齿,裂齿细小,近椭圆形,长1-2毫米,宽0.2-0.5毫米,有时裂齿上有1-2枚小锯齿,先端有小尖头,中轴两侧有栉齿状小裂片,叶柄长0.8-2厘米,基部常有小型、栉齿状的假託叶;上部叶小,栉齿状羽状深裂或浅裂;苞片叶分裂或不分裂,而为披针形,边缘有少量栉齿。
头状花序多数,球形或半球形,直径2.5-3.5(-4)毫米,有短梗或近无梗,下垂,基部有线形小苞叶,在茎的分枝上排成总状花序、复总状花序或近似于穗状花序,上述花序常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略为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 层,内、外层近等长,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背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中肋明显,绿色,边缘狭膜质,中层、内层总苞片卵形或宽卵形,中层总苞片背面微有短柔毛,边缘宽膜质,内层总苞片背面无毛,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外弯;两性花13-20朵,花冠管状,花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与花冠管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瘦果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果期8-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新疆、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中国青海及西南省区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地区,其他省区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见于山坡、草地、灌丛、林缘等处。
白苞蒿

繁殖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蔗糖30克/升,琼脂7克/升,pH值为5.8,不同浓度IBA、NAA、6-BA等激素。所有培养基均在120℃条件下高压灭菌15分钟。培养室温度(22±1)℃,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光照时间12小时/天,光照强度1500-2000勒克斯。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选用毛莲蒿优良单株,切取带2-3个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培养。首先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再用流水反覆沖洗,在放入75的酒精中消毒30秒,用无菌水沖洗3次,再用0.1升汞消毒5-12分钟,用无菌水沖洗3-5次备用。
培养基的配製:通过附加不同浓度的6-BA与IAA的组合配製72分化培养基,分别为1号培养基、2号培养基、3号培养基和4号培养;继代培养基为MS;生根培养基为添加不同浓度的IBA、NAA的培养基分别为5号培养基、6号培养基、7号培养基、8号培养基和9号培养基。
培养方法与条件:
- 接种:将备用带腋芽的茎段用无菌纸吸取水分,用小刀切除茎段下端长0.5左右后,将剩余茎段分别接人到配好的1号培养基,接种瓶内每瓶接种1个茎段,诱导腋芽的萌发。
- 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无根小苗切下接种在1-4号培养基中,诱导形成丛生芽,20天为一个增殖周期,以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係数为5.1以上;继代培养:将萌发的腋芽切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种保持温度22+2℃,12-14小时/天光照下,培养5天左右腋芽开始生长,10天左右形成带叶的无根小苗;生根培养:将长2-2.5厘米的芽切下接种在添加IBA、NAA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2-18天可生根,生根率达80以上,32-38天形成完整植株。
栽培技术
炼苗:长出1-3毫米长的根时即可进行炼苗。先将生根苗连同容器一起置于移栽设施中,放置1周,然后打开瓶口再放置2-3天。
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乾净,移栽到田园土中,注意保水湿度因在70以上,移栽初期要注意遮荫、适当通风,移栽1个月后统计,移栽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
主要价值
毛莲蒿植物有挥发性香气,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宇妥本草》中记载坎巴嘎布具有消肿、治肉瘤、肠病的功效;《药名荟萃》中记载坎巴嘎布具有止血、消四肢肿胀功效;《蓝琉璃》中记载坎巴嘎布有利肾病和补品的作用;坎巴嘎布在藏医药里也是作为止血、消肿、清热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四肢肿胀、外伤等疾病。
毛莲蒿入药,有清热、消炎、祛风、利湿之效。【藏药】桑孜哇:地上部分治风湿性关节炎,炭疽病,“黄水”病《藏本草》。坎巴玛保:地上部分用于痈疖,寒性肿瘤《中国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