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毒胶门

(2018-11-17 06:53:32) 百科
毒胶门

毒胶门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而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超标最高达90多倍。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毒胶门
  • 曝光时间:2012年4月15日
  • 事件: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制工业明胶
  • 铬含量:超标高达90多倍

曝光

药品安全,人命关天,铬含量超标高达90多倍的胶囊药品,这是救命药还是害人的毒药?
15日下午15时许,当警方赶到河北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生产基地时,该工厂的厂房车间突然莫名起火。早不起火、晚不起火,要被查处时突然起火,是自然起火还是销毁证据,是否有人通风报信?真相需要水落石出。
小小的胶囊,关涉着药品质量,关係到患者健康,还关乎制度尊严。如今,它却装满了大秘密,成了看不见的制度黑洞,有企业的无良、有监管的无力,还有患者的无奈。“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可能进了你们肚子里”,几天前这还是一句带有调侃意味的冷幽默,如今却在现实中找到残酷例证。

药案

19日,公安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排查、严厉打击“毒胶囊”犯罪,目前,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当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第一批抽检结果,第一批检验主要针对媒体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共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检验结果表明,长春海外製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蜀中製药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盛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有的批次产品使用的胶囊铬含量超过国家药典限量标準。上述企业未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範组织生产,使用了不符合国家药典标準的胶囊,产品质量不合格。
21日,河北省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问题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通报,学洋明胶蛋白厂纵火案主要涉案人刘爱国被抓获。公安机关经过侦查,现已查清纵火案的基本情况:4月15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播出后,为销毁证据、逃避打击,宋江新(原阜城县王集乡人大主席、学洋明胶厂法人代表宋海新之弟)电话指使这家企业的职工刘爱国赶到厂区纵火,销毁了电脑、账本、档案。随后,刘爱国从工厂后门逃离了现场。

深度

“毒胶门”事件愈演愈烈,不仅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知名药企深陷漩涡,风波已从药品领域蔓延至食品、化妆品领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製得成优酪乳,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在微博上,这个小段子被广为传播,笑过之后,也让公众很苦恼,为何频频出现皮革废料製成食用明胶的事件、企业的道德何存、监管部门的职能何在?
据了解,河北衡水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不仅生产工业明胶,也生产食用明胶、水解蛋白和阿胶,其出售的产品有奶粉企业需要的水解蛋白。由于食用明胶的数量要远高于医用明胶,而目前警方缴获的账本记录的是10多年前的事情,再加上具体的账目被烧毁,瓜葛已经很难证明,需要警方公布查封该厂后缴获的剩余材料。
学洋明胶蛋白厂纵火遗留的“2000年账本”显示,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三露厂(用蛋白)、北京步步高饮料有限公司等名列其中,其中有关三元乳业的採购货为“25袋,回款14400(元)”。外界怀疑“毒明胶”流入上述企业产品中。据悉,账本上提到的三元食品公司位于昌平县南口镇南口,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乳品四厂,是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固态奶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奶粉生产线,2006年又投入建设了乾酪生产线。目前生产“三元”“燕山”两大品牌的产品,主要包括:全脂甜奶粉、无抗全脂奶粉等系列奶粉产品;全脂甜炼乳、原味炼乳等系列炼乳产品;马苏里拉、契达等乾酪产品。
4月19日,三元发表声明否认,“我公司从未与河北学洋明胶厂有任何业务往来”“2003年前我公司从未使用明胶”,现在“明胶只是在个别产品使用,且完全按照国家规定使用”。三元乳业副总经理陈历俊指,这幺晚发声明,是因为公司进行複查了,把财务账本、文档都查了没这回事。三元乳业是业内唯一一家未捲入“三聚氰胺事件”的大乳品企业,因此重组三鹿集团。

专利

4月24日下午1点,腾讯网友“赵勇”在其腾讯微博内称,铬鞣皮废料酶法製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专利,早在1991年就申请了,专利号是“91108955”,专利称明胶收率(回收率)高于50%,产品全部为食用明胶,到现在已经整整21年了,微博上贴有申请专利截图。随后,经过实名认证的网际网路专业人士“赵开勇”也在腾讯发博称,另一项废皮料製作高铬食用明胶技术也已在1998年申请专利。
这两条微博也引起公众愤怒,有网友称,一直纳闷烂皮鞋怎幺让我们吃了,原来根子在这里!“21年啊,亲们还能淡定吗?陪伴您幼年成长的不是金刚葫芦娃,而是这个直到今天才被曝光的皮革废料製成的食用明胶”。
按网友“赵勇”微博截图所提供的信息,记者当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网上输入专利号“91108955.1”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显示,该申请名称为“铬鞣皮废料酶法製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1991年9月19日就已经申请了专利,申请人为河北石家庄的王润成,在该搜寻网页的摘要一栏有关于该工艺的详细介绍,介绍称该工艺採用稀硫酸浸泡脱铬和过氧化氢氧化脱铬相结合的脱铬方法,用中性或硷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并经高温缩胶,脱铬、胶解完全,且生产周期短,明胶收率高于50%,产品全部为食用明胶。
记者又依据“赵开勇”微博截图提供的信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网上输入专利号“98112702.9”进行检索查询,找到了名称为“高铬明胶”的申请(专利)公开说明书,上面显示于1998年10月23日申请专利,法律公开日期为1999年06月09日,申请人为汤革三、刘德山和汤怀。其摘要中写道:“高铬明胶,是一种食品和药品的添加剂,基本成分是明胶,其特徵是含有三价铬,铬含量大于2mg/kg”。高铬明胶可广泛用于皮冻、奶糖、明胶啫喱糖、棉花糖、冰淇淋、优酪乳、火腿肠、医药胶丸、医药胶囊、酒类及酱油等产品中,使广大消费者安全适宜的增加铬的摄入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重庆代办处,工作人员查询后称,1991年申请的“铬鞣皮废料酶法製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已经过了保护期(保护期是20年),标注的是逾期已失效。另外,1998年申请的“高铬明胶”专利,因为没有交年费,被终止,目前也已失效。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套用化学所负责研究的工作人员看过1991年和1998年两项专利申请表之后表示,2005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範》,明确禁止将製革厂经过鞣质的蓝矾皮加工的明胶用于食品加工。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药用明胶国家标準》,其中明确规定了皮製和骨製药用明胶的铬含量都应小于2.0mg/kg。但是从那两张申请表上来看,铬含量明显已经超标,是不能食用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