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毒奶瓶

(2019-11-25 17:25:41) 百科

毒奶瓶

毒奶瓶其实就是双酚A,也称BPA,用来生产防碎塑胶,工业上又叫作聚碳酸酯。BPA无处不在,从宝特瓶、医疗器械到及食品包装的内里,都有它的身影。每年,全世界生产2700万吨含有PBA的塑胶。但BPA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欧盟认为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性早熟,从2011年3月2日起,禁止含生产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毒奶瓶
  • 外文名:BPA
  • 别称:双酚A
  • 用途:生产防碎塑胶

事件经过

据报导,欧盟认为含双酚A的婴儿塑胶奶瓶会诱发性早熟,从昨天起,将禁止生产含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国家检测机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称,对PC材料的塑胶製品,国家标準正在修订中,新的标準还没有公布。而接受採访的一些商家态度很明确:国家不禁止,就会继续卖。前段时间,内地游客去香港、澳门抢购婴儿奶粉,搞得这两地的妈妈“血泪控诉”:“孩子只能喝米粉了”。在不远的明天,或许很多内地游客的採购清单上又会多了一项物品——不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到时候,这两地的妈妈大概要哀叹“孩子只能用碗喝米粉了”。信心丧失之下的恐慌,总是以如此荒诞的形式呈现出来。儘管,按照科学常识,这些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可能并不是剧毒之物,在绝大多数状态下,也是安全的,否则在欧盟也不会用上那幺多年。但是对于其潜在的风险,人们不会不在意。实际上,近年来,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因为国家标準的滞后,我国的消费者已经开始在美国和欧盟的“指导”下消费了。往往美欧禁止什幺,得到讯息的国人也就不会买什幺。而消费者的导向也会影响到生产商和销售商。当下我们的“国标”的问题,虽然还不至于如此,但是,“国标”滞后,总是跟不上民众的需求,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也严重伤害了其公信力和权威性。近年来,在公共舆论空间中,老百姓总是看到,有关部门被动地跟在美国、欧盟的后边,禁用某某食品添加剂、某某药物。当然,更严重的问题是,在美国、欧盟已经禁用多年的一些东西,我们仍然在允许厂家使用,合法地添加到我们的食品乃至和食品相关的用具之中。在纳税人看来,有关部门如果总是被动应对,其实也是一种失职,会给人一种工作不作为,甚至消极应付的印象。当然,这也可能会引发公众的 “恶猜”——国家标準到底是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还是保护商家的利益。因此,国家标準不进行系统性的提高,就对不起公众。
另外,公众不信任的心理会传染,也会蔓延。对有关部门和国标的不信任,会进而扩展至对国货的不信任。道理其实很简单,你的标準低,也就意味着你的产品质量低。我们的国家标準如果老是自降门槛、滞后于国际标準,似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其实只是加深了“国货品质不行”的印象与偏见。现在,国内奶粉市场洋奶粉占有率达到七成已经说明了一切。欧盟的奶瓶标準出来后,知道的人不一定会再去买那些危险奶瓶。

事件高度重视

国家有关部门理应对“双酚A奶瓶”事件高度重视,修改并提高相关国家标準。当然,有关部门更应该有战略眼光,应该意识到提高国家标準,其实就是要提升国货的质量和形象。只要国人能安心、放心、舒心地消费国货,我们的扩大内需才不会变成刺激别国的外需。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昨天告诉记者,双酚A主要是增加透明度,同时抗摔性能好,不容易碎裂。而对于食品包装中用的双酚A,我国有国家标準规定。
据介绍,目前我国只有一份适应于所有PC瓶的现行国家标準,就是GB 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準》,里面对双酚A用量规定:就是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0.05mg。
董金狮指出,这个是国家强制标準,按规定每种PC塑胶製品都必须要检测双酚A这个项目的,并且限量使用。如果使用的是合格的PC材料,一般双酚A就不会超标。但如果奶瓶使用回收的废旧光碟、工业塑胶来製造,就很容易导致双酚A超标。
董金狮说,在超市里销售的大品牌塑胶奶瓶还是比较能让人放心的。不过,出于谨慎的考虑,最好选玻璃奶瓶。如果使用塑胶奶瓶,消毒时温度不要超过100℃,不用将奶瓶放在微波炉中消毒。塑胶奶瓶在反覆消毒后会磨损老化,溶出的双酚A就会增多,所以使用几个月就要更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