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中,1937年9月21日出生于重庆市,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士中长期从事飞行器测控及遥感传输领域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士中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重庆市
- 出生日期:1937年09月21日
-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重庆大学
-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5年,杨士中毕业于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并考入重庆大学。
1960年,杨士中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电机与电器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7月,杨士中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程师。
1965年8月起,杨士中先后担任航天部504研究所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
1985年3月,杨士中进入重庆大学工作,担任重庆大学通信与测控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杨士中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杨士中长期从事飞行器测控及遥感传输领域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发明统一扩频测控及图象传输体制,解决了测控系统无电子对抗力的问题。研製成功的卫星传输型CCD电视遥感系统,首次在我国实现传输型卫星遥感。发明精密跟蹤系统中频率的截获新方法,解决了精密跟蹤系统複杂谱线捕获和抗干扰问题。研製飞行器统一测控综合终端装置,解决了扩频测控的关键技术,首次实现扩频四合一测控。研製成功的卫星数传机及语音通信机,于1984年2月首次实现我国卫星通信。研製的多卜勒频率截获接收机是我国中、低轨卫星地面站关键设备之一。研製成功专用通信系统。具有多波速、多目标跟蹤测控、特高扩频增益通信、高速数据的OFDM调製等特点。
- 学术论着
截至2019年5月,杨士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着2部;发表论文及设计报告百余篇。
国家发明专利:“无载波统一扩频测控及图象传输系统”,国家发明专利(88105951);PN码快速捕获的方法及装置,国家发明专利(92107012.8);静电容无绳广播方法,国家发明专利(92108267)
出版专着:《合成孔径雷达》《锁相技术基础》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5月,杨士中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6项,部委级科技奖7项。
国家级奖项:“特种通信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星传输型CCD电视遥感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统一扩频测控及图像传输体制”(国家发明三等奖)、“精密跟蹤系统中频率截获新方法”(国家发明三等奖)、“飞行器统一测控综合终端装置”(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单、双频多卜勒频率截获接收机”(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光华科技奖”。
省部级奖项:“卫星数传机和卫星语言通信机”、“扩频技术在再入测量中套用的关键方法研究”、“相干扩频系统快速捕获与锁定保护的新方法及理论”
人才培养
杨士中为社会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00余名。
荣誉表彰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航天部一等功
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199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8年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範、全国模範教师
1990年全国高校先进工作者。
社会任职
国家“211工程”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重点学科和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总参军事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
人物评价
杨士中长期从事通信、雷达、飞行器测控等多学科的研发工作,首次在我国研製出传输型卫星遥感系统。填补了我国无传输型卫星遥感的空白,奠定了我国传输型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的基础。(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评)
杨士中锲而不捨地攀登科学高峰,拥有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良好师德。(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