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捷克人Miroslav Srba培育的一个杂交捕蝇草园艺品种,并用了六年时间才最终敲定学名,后于2007年注册成功。之后这种齿形惊艳、颜色美观的小型捕蝇草很快就成了红色系捕蝇草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捕蝇草属于茅膏菜科捕蝇草属(Dionaea),全属仅1种,但有较多的园艺种、变种,原产美国卡罗莱纳州的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区,威尔明顿市周边100公里範围内。生长在稀树草原沼泽的泥炭或沙质土壤中,生长环境常年潮湿,但一般不会出现季节性淹水的情况。这些地区通常地面生长着低矮草本,因常年的野火抑制了高大植物的生长,只有零星的松树或灌木分布其中,因此很开阔,能接受到大量的日照。因地处大西洋沿岸,受海洋气候影响,这里温暖湿润,夏季白天30度左右,极少超过35度,日夜温差10度左右,冬季最低温度0度左右,一般不低于-7度。原生地由于人类的不断开发,生存空间遭到破坏日渐缩小,为保护物种,捕蝇草也被引入佛罗里达州等地区进行了复育。
捕蝇草的捕虫夹具有活动能力,捕虫过程非常具有趣味性,深得人们的喜爱,已成为国内最受玩家宠爱的食虫植物品种。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波西米亚石榴红捕蝇草
- 拉丁学名:Dionaea muscipula Bohemian Garnet
- 别称:红锯齿
- 二名法:Dionaea muscipula Red Sawtooth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 亚纲: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 目:石竹目Caryophyllales
- 科:茅膏菜科Droseraceae
- 属:捕蝇草属Dionaea
起源
波西米亚石榴红捕蝇草是皇家红捕蝇草(Royal Red)和锯齿捕蝇草(Sawtooth)的后代。由捷克人Miroslav Srba在2000年培育,但他直到2006年才敲定Bohemian Garnet这个名字,于2007年注册成功。在这之前,这种捕蝇草一直以红锯齿捕蝇草(Red Sawtooth)的名字在市面流通。在捷克,它的名字也被写做:Ceský Granát。
形态特徵
波西米亚石榴红捕蝇草在光照充足时颜色类似皇家红捕蝇草,形态特徵又和红色食人鱼捕蝇草相近,比较明显区别则是:这是一种红色的锯齿状捕蝇草。
但波西米亚石榴红捕蝇草还有一个非常显着地特徵——体型——成熟的植株仅仅只有4~6cm的直径,是多数捕蝇草的一半大小。

生长习性
波西米亚石榴红捕蝇草通常是贴地生长的,只有在夏季多数叶柄才会直立。它们喜欢光照,喜欢较大的温差和湿度,因为这样才能让它们将剔透的色泽展现出来。
同时它们也喜欢和矮小的苔藓生活在一起,因为波西米亚石榴红捕蝇草是一种非常小型却繁殖能力特彆强的捕蝇草,它们在一个生长季里面可以长出10~30个以上的分株。这样旺盛的生命能量自然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帮助,苔藓的保水、保湿、恆温功能可以帮助它们快速生长繁殖。

栽培技术
基本事项
生存温度:0-38
适宜温度:20-30
栽培基质:泥炭、水苔、珍珠岩、沙等
环境湿度:>50%
波西米亚石榴红捕蝇草对光照、湿度、温度、温差的要求比较大,因为它们晶莹剔透的红色是离不开这些因素其中任何一个的,在光照不足是会出现整株变绿的情况,所以不是特别好养的一个品种,需要环境合适和细心的照料。
鑒于波西米亚石榴红捕蝇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花期并不建议授粉,因为一颗健康的母株会保证在一年中生产出数量惊人的分株。所以只要能保护好母株,生长期就无时无刻不在繁殖。
种植要点
基质:种植捕蝇草需使用保水性好、酸性甚至是强酸性的基质,PH值在3-5之间。可使用纯水苔或者2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石英砂、河沙等)的混合基质,盆浸法种植可使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或粗沙混合。种植时应把白色的鳞茎部分全部埋入基质中,如叶片向下弯曲不好操作,可在茎部包裹水苔方便植入或将叶片上扶后植入。基质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一般一两年换一次,初春生长前换盆最佳,换盆时应把枯叶清理乾净,如有分株应分开种植以利于生长。捕蝇草鳞茎匍匐生长,一段时间后植株会发生位移,以利于获得更多养份,换盆时应重新种在盆中央或在生长点方向留出更多距离。
水份:捕蝇草对盐份比较敏感,水中矿物质浓度过高会使植株衰落直至死亡,表现为植物停长或者变小,未老化的夹子、叶子边缘、顶芽开始枯萎。所以必须使用矿物质含量低的水(如雨水、纯净水等)。捕蝇草喜湿不耐乾,生长季节需保持基质较高湿度但不能积水(积水容易烂根),除日常浇水之外也可使用低水位盆浸法种植(水位高度以花盆能够吸到水即可),基质绝对不能干透(基质过乾时颜色变浅发灰发白,质地变硬,体积缩小,盆边会出现空隙。),乾透后植株萎缩,会造成严重损伤甚至死亡。休眠期基质需保持潮而不湿的状态,过湿植株容易腐烂。
湿度:捕蝇草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以上,一般种植的环境都可以满足,无需特别加湿,只要盆土潮湿即可。但新种的捕蝇草一定要保持高湿度以免脱水萎缩,等根部长好植株开始正常生长后再逐步降低空气湿度。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20-30度,可在0-38度下存活。夏季高温(最高温度超过35度)容易烂茎,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不可腰水养殖,避免强光直射。冬季气温在10度以下时会休眠,休眠时大部分叶片会枯萎,只剩下中心很小的休眠叶,如温度进一步降低到0度左右,这时叶片、根可能会全部枯萎,只剩下地下的鳞茎过冬。休眠鳞茎比较抗冻,短时间可抵御-5度左右的低温(冬季气温低于0度时不要邮购未休眠的植株,以免冻伤。)。
水份:捕蝇草对盐份比较敏感,水中矿物质浓度过高会使植株衰落直至死亡,表现为植物停长或者变小,未老化的夹子、叶子边缘、顶芽开始枯萎。所以必须使用矿物质含量低的水(如雨水、纯净水等)。捕蝇草喜湿不耐乾,生长季节需保持基质较高湿度但不能积水(积水容易烂根),除日常浇水之外也可使用低水位盆浸法种植(水位高度以花盆能够吸到水即可),基质绝对不能干透(基质过乾时颜色变浅发灰发白,质地变硬,体积缩小,盆边会出现空隙。),乾透后植株萎缩,会造成严重损伤甚至死亡。休眠期基质需保持潮而不湿的状态,过湿植株容易腐烂。
湿度:捕蝇草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以上,一般种植的环境都可以满足,无需特别加湿,只要盆土潮湿即可。但新种的捕蝇草一定要保持高湿度以免脱水萎缩,等根部长好植株开始正常生长后再逐步降低空气湿度。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20-30度,可在0-38度下存活。夏季高温(最高温度超过35度)容易烂茎,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不可腰水养殖,避免强光直射。冬季气温在10度以下时会休眠,休眠时大部分叶片会枯萎,只剩下中心很小的休眠叶,如温度进一步降低到0度左右,这时叶片、根可能会全部枯萎,只剩下地下的鳞茎过冬。休眠鳞茎比较抗冻,短时间可抵御-5度左右的低温(冬季气温低于0度时不要邮购未休眠的植株,以免冻伤。)。
光照:捕蝇草是喜光植物,可接受全日照,适宜的光照能使植株强壮,夹子更大,颜色鲜艳。但夏季为避免高温,可适当遮阴,可用50%左右遮光率的遮阳网遮阴或放在中午前后晒不到太阳的明亮处。光照不足会使植株弱小,生长缓慢,叶片暗绿薄嫩,夹子小,原本正常情况夹子或叶柄是红色的变为绿色(此种情况不宜立即提供强光照,以免因不适应强光造成晒伤,应逐步加强光照)。
养份:在生长季节,可使用通用複合肥等稀释五千倍喷施叶面,每月1-2次。施肥宁可薄肥勤施,切勿浓度过高,以免造成肥伤甚至肥死的严重后果,没有经验请勿随意施肥(新手经常会碰到植株瘦弱、生长缓慢的情况,以为施肥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很多情况是由于光照不足造成的。)。 也可採用餵食的方法,投餵昆虫或新鲜瘦肉(生的,切勿餵烧熟的,无法消化。),且大小要合适,以夹子的1/3大小为宜,使夹子能够完全包住食物(捕蝇草的消化液有杀菌作用,能防止食物腐败,若夹子无法完全密闭,会使食物暴露在空气中腐败变质,造成夹子变黑坏死。),投餵夹子的数量不能超过夹子总数的1/3。但即使不施肥,也不餵食,捕蝇草也不会“饿死”,基质当中也有必要的养份,植物也必须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生长,餵食也不能取代光合作用,仍需保持良好的光照。
病虫害:夏季闷热潮湿,容易发生叶斑病、茎腐病,可喷洒广谱杀菌剂防治。环境良好的通风、根部降温、良好的光照、较大的日夜温差都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如发现茎部已有部分腐烂,应立即把腐烂部分彻底清除,然后放入杀菌剂浸泡5分钟,再植入消毒过的洁净基质。
养份:在生长季节,可使用通用複合肥等稀释五千倍喷施叶面,每月1-2次。施肥宁可薄肥勤施,切勿浓度过高,以免造成肥伤甚至肥死的严重后果,没有经验请勿随意施肥(新手经常会碰到植株瘦弱、生长缓慢的情况,以为施肥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很多情况是由于光照不足造成的。)。 也可採用餵食的方法,投餵昆虫或新鲜瘦肉(生的,切勿餵烧熟的,无法消化。),且大小要合适,以夹子的1/3大小为宜,使夹子能够完全包住食物(捕蝇草的消化液有杀菌作用,能防止食物腐败,若夹子无法完全密闭,会使食物暴露在空气中腐败变质,造成夹子变黑坏死。),投餵夹子的数量不能超过夹子总数的1/3。但即使不施肥,也不餵食,捕蝇草也不会“饿死”,基质当中也有必要的养份,植物也必须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生长,餵食也不能取代光合作用,仍需保持良好的光照。
病虫害:夏季闷热潮湿,容易发生叶斑病、茎腐病,可喷洒广谱杀菌剂防治。环境良好的通风、根部降温、良好的光照、较大的日夜温差都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如发现茎部已有部分腐烂,应立即把腐烂部分彻底清除,然后放入杀菌剂浸泡5分钟,再植入消毒过的洁净基质。
苗期管理
基质準备:以乾净的水苔为基质(智利水苔或阿根廷水苔),移植前至少浸泡半个小时以上。若使用国产水苔需煮沸或微波加热杀菌。之后将水苔水挤乾,使其鬆软透气后种植。
组培苗準备:用乾净的清水洗净组培苗上的培养基(清洗时和移植过程中注意对植株的保湿,不让植株叶片有萎蔫现象),组培苗不进行药剂浸泡。
移植:用水苔包住植株基部(不过高,以包住根部为宜),并有一定的紧实度(用手指捏,能下陷后又能弹起恢复),移植好后,用清水浇透定根水。
驯化:不论是自培还是购买的幼苗都需要驯化才能良好适应当前环境。驯化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应谨慎的逐步增加幼苗与空气、光照的接触,整体时间为三周最佳。可用一次性透明杯或塑封袋进行。
播种
捕蝇草的种子採收后应儘快播种,时间越久发芽率会降低,保存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幼苗会在一个月左右发芽,但生长缓慢,3-5年才能长到成株,可活长达几十年。
1、 準备好播种的花盆:将花盆填满基质后放在剩有纯净水的玻璃缸或水盆中,使基质吸水至表面湿润,再用喷瓶将表面喷湿(雾状喷射)。
2、 播种:适宜温度15-30度,种子直接撒于潮湿洁净的基质表面(可用纯水苔或混合泥炭),表面不盖土或覆盖1-3毫米高的细泥炭或细粒赤玉土以帮助固定根系,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盆底可放水盘保湿)。
3、 喷水:用喷瓶将表面喷湿(雾状喷射),小心喷射,以免种子被沖走。
4、培育:将播好种子的花盆连同玻璃缸或水盆一齐放在向阳的窗台内侧,如果是水盆,应加顶端开口塑胶罩保湿。注意及时补水,一般10天左右发芽(20度)。
5、 成苗: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移植。
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法
捕蝇草可以自花授粉,但通常得进行人工授粉才确实会结果。不过,捕蝇草的人工授粉并不见得会成功,这是因为授粉的时机不对。
捕蝇草的花开时,并非是雌、雄蕊都是同时成熟的。当花刚开时,其雄蕊已经成熟了,但雌蕊并未成熟,此时替它授粉是没用的。捕蝇草的雌蕊通常比雄蕊慢一天成熟,故正确的做法是等花开的第二天后再进行授粉的工作。我们也可以观察雌蕊的型态来判断是否成熟。未成熟雌蕊末端的柱头是圆的,成熟雌蕊末端的柱头会裂开,像绵絮状;只有成熟的雌蕊才能成功授粉。
若授粉成功,花会在1~2天内凋谢,而子房(雌蕊的基部)会膨大,再过数星期果实就能成熟。捕蝇草的种子呈黑色,水滴状;一个果实通常含有十几粒种子。种子的数量和植株本身的健康、大小有关,健壮的植株通常能结多一点种子。有时候授粉的方法正确,但种子还是结不出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捕蝇草不够健壮,或是在开花期间没有持续给予足够的光照,此时就算成功授粉,也难以结出种子。
捕蝇草的种子比较不耐保存,因此最好在採收后儘早播种。有时候,若想做异株授粉,但要用来杂交的植株并没有同时开花,此时可以先将花粉收集下来,放到冰柜中保存,以延长花粉的寿命。
由于开花对植物来说是一项耗费养分的活动,因此若没有必要,就不要让捕蝇草开花,特别是你希望种出很大株的捕蝇草时,其抽出的花茎要儘早剪掉,防止捕蝇草将养分消耗在开花上。由于捕蝇草在季节到了就会开花,有些衰弱的植株也会勉强开花,但为了保护植株,还是剪掉花茎。
无性繁殖法
叶插法
捕蝇草常用的繁殖法是叶插法,也就是将一段叶柄插到土中,便能长出新的植株。在春末到夏初,捕蝇草生长旺盛的季节,将捕蝇草从土中挖出来后,我们就可以见到其埋藏在土中白色瓣状的叶柄。将捕蝇草的捕虫夹连叶柄(像叶片的部分),连同白色的叶柄基部一起剥下,再将这些叶柄放到栽培介质上,维持高湿度并给予明亮的光照,过数个星期后便会冒出新芽了。
新芽形成的过程很慢,要有耐心去等。只要叶柄基部没有变黑、腐烂,便要一直等下去。由于这一阶段的叶柄已经没有根了,因此湿度的保持便很重要,要让潮湿的栽培介质能附着在叶柄上才能提供水分;此时的光照强度也很重要,需要明亮而充足的光线,但不能让阳光直接照射,否则叶柄会太热、乾掉。叶柄的年纪对于繁殖的成功率也有关,通常正值壮年的叶柄比较肥大,产生幼苗的机会最大;老叶和幼叶比较不会产生新芽。因此,在繁殖时,我们可以将捕蝇草外围的一圈叶柄拿来使用,剩下的中心处还可以种回去;如果叶柄能带有根,那成功的机会会更高。
为了减少叶柄的折损,使用乾净的栽培介质比较不会让叶柄腐烂,因此建议使用水苔作为叶插时的栽培介质,等到小苗长出来再考虑移植到别的地方。
分株法
捕蝇草会经常长侧芽,当长到足够大时,分株的鳞茎会从母株上自然分离,此时可挖取单独栽培或在换盆的时候分开种植。(有时花茎上也会长芽,也可当成分株一样栽培。)
花芽法
捕蝇草的花芽有时候会变成一棵植株!已经知道这种现象是因为温差而引起的。假如日夜温差很大,便会诱使捕蝇草的花芽转变成为新的植株,此时可以将这棵小植株剪下来种到土中,便又是一株新的捕蝇草了。
主要品类
锯齿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 Sawtooth)
在组培中发生了变异的捕蝇草园艺品种,几乎每一个齿都出现了分叉的情况,形成非常密集利齿群。通常它们会被和怒齿捕蝇草混淆,但实际上锯齿捕蝇草的齿更短,看起来毛茸茸的。
烈焰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 Roaring Flame)
齿状捕蝇草与怒齿捕蝇草杂交诞生的一个园艺品种,捕兽夹的齿拥有齿状和锯齿俩种形态特徵,相互交错,在光照充足时艳红的捕兽夹酷似跃动的烈焰。
怒齿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 Bristle Tooth)
怒齿捕蝇草是和锯齿捕蝇草相似的园艺品种,其捕兽夹上的齿比锯齿更长、更不规则。在特徵出现时,参差不齐的密集细齿就像一头野兽怒髮冲冠时竖起的鬃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