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设计与发展手册》是2002年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光军。
基本介绍
- 书名:品牌设计与发展手册
- 作者:韩光军
- ISBN:7-80162-518-8
- 页数:12,351页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年
内容简介
《品牌设计与发展手册》系统阐述了品牌的构成要素、提升和保护品牌资产的途径,并佐以大量世界成功品牌的经典案例,帮助企业适应这个趋势性潮流。
图书目录
第1章 品牌:消费者认牌购买的标誌
1.1 品牌是消费者记忆商品的工具
1.2 品牌有利于买卖双方开展交易
1.3 品牌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依据
1.4 品牌的标识性特徵
1.5 品牌的领导性特徵
1.6 品牌的同一性特徵
1.7 品牌的造型性特徵
1.8 品牌的时代性特徵
1.9 世界着名品牌的设计演变
1.10 品牌的视觉识别功能
1.11 品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功能
1.12 品牌的促销功能
1.13 品牌的增值功能
1.14 不同辐射区域的品牌类型
1.15 製造商品牌、销售商品牌
1.16 短期、长期与时代品牌
1.17 不同用途的品牌的种类
1.18 自有品牌、外来品牌
1.19 西方国家品牌的发展
1.20 20世纪初期西方的品牌发展
1.21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品牌的发展
1.22 中国品牌的发展历程
1.23 品牌的5个构成要素
1.24 品牌构造形式美的设计法则
1.25 品牌设计程式之一:调查研究
1.26 品牌设计程式之二:制定计画
1.27 品牌设计程式之三:品牌的定位设计
1.28 品牌设计程式之四:效果评估
第2章 品牌名称设计
2.1 品牌名称:品牌中能够读出声音的部分
2.2 明喻式、隐喻式、空瓶式品牌名称
2.3 商标式品牌名称
2.4 数字式品牌名称
2.5 人物式品牌名称
2.6 动物式品牌名称
2.7 植物式品牌名称
2.8 时间式品牌名称
2.9 地名式品牌名称
2.10 国产式品牌名称
2.11 外来语品牌名称
2.12 名称设计的易读、易记原则
2.13 暗示产品属性的设计原则
2.14 启发企业联想的设计原则
2.15 支持标誌物的设计原则
2.16 适应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
2.17 受法律保护的设计原则
2.18 设计程式之一:提出备选方案
2.19 设计程式之二:评价选择
2.20 设计程式之三:测验分析
2.21 设计程式之四:调查决策
第3章 品牌标誌物、标誌字的设计
3.1 品牌标誌的图形符号
3.2 品牌标誌物的几点作用
3.3 表音品牌标誌物
3.4 表形品牌标誌物
3.5 图画品牌标誌物
3.6 名称性品牌标誌物
3.7 解释性品牌标誌物
3.8 图案类品牌标誌物
3.9 符号类品牌标誌物
3.10 寓意性品牌标誌物
3.11 标誌物设计的简洁鲜明原则
3.12 标誌物设计的独特新颖原则
3.13 标誌物设计的準确相符原则
3.14 标誌物设计的优美精緻原则
3.15 标誌物设计的稳定适时原则
3.16 品牌脸谱上的组合性字型
3.17 标誌字的功能与特徵
3.18 品牌标誌字的几种类型
3.19 品牌标誌字型的性格属性
3.20 品牌标誌字的设计要求
3.21 标誌字设计的调查分析阶段
3.22 标誌字设计的确定造型阶段
3.23 标誌字设计的配置笔画阶段
3.24 标誌字设计的编排製图阶段
3.25 标誌字与色彩的搭配
第4章 品牌标誌色的设计
4.1 标誌色:品牌脸谱上的特殊色彩
4.2 色彩的混合与重叠
4.3 品牌标誌色的作用
4.4 消费者的色彩感觉
4.5 消费者的色彩联想
4.6 商品色彩的个性特点
4.7 大类商品的习惯色调
4.8 欧洲地区的色彩习惯
4.9 美洲地区的色彩习惯
4.10 西亚北非诸国的色彩习惯
4.11 亚洲地区的色彩习惯
第5章 品牌标誌性包装设计
5.1 品牌标誌性包装的性质
5.2 商品包装的层类与构成要素
5.3 包装的功能之一:有利于顾客自我服务
5.4 包装的功能之二: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
5.5 包装的功能之三:提供创新机会
5.6 包装设计的保护商品的原则
5.7 包装设计的方便使用原则
5.8 包装设计的突出个性原则
5.9 包装设计的新颖别致原则
5.10 小包装原则
5.11 包装图案的设计要求
5.12 包装图案的设计手法
5.13 包装设计的人物图案禁忌
5.14 包装设计的动物图案禁忌
5.15 包装设计的植物图案禁忌
5.16 包装设计的几何图形禁忌
5.17 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
第6章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联想与忠诚
6.1 什幺是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6.2 品牌识别是品牌设计的前提
6.3 品牌识别可为品牌提供一种熟悉感
6.4 品牌记忆会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6.5 通过独特的诉求主题获得品牌认知
6.6 通过色彩鲜明的标识宣传获得品牌认知
6.7 通过公关赞助活动获得品牌认知
6.8 通过一定的广告宣传获得品牌认知
6.9 品牌联想
6.10 使不同品牌的产品区别开来
6.11 为消费者提供购买某品牌产品的原因
6.12 使消费者对一定品牌产生积极态度
6.13 品牌联想的几种类型
6.14 产品特徵类品牌联想
6.15 产品价格类品牌联想
6.16 生活方式(或个性)类品牌联想
6.17 名人类品牌联想
6.18 消费者(或顾客)类品牌联想
6.19 地区或国家类品牌联想
6.20 产品套用状况类品牌联想
6.21 消费者利益类品牌联想
6.22 竞争者类品牌联想
6.23 无形价值类品牌联想
6.24 品牌忠诚
6.25 品牌忠诚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6.26 品牌忠诚能够吸引新消费者
6.27 品牌忠诚能够提供竞争优势
6.28 品牌忠诚的几种类型
6.29 测量标準之一:重複购买次数
6.30 测量标準之二:购买挑选时间
6.31 测量标準之三: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6.32 测量标準之四:顾客对竞争产品的态度
6.33 测量标準之五: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承受能力
6.34 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念
6.35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6.36 合理制定产品价格
第7章 品牌的行销战略决策
7.1 确定细分市场的规模
7.2 同质偏好
7.3 分散偏好
7.4 集群偏好
7.5 细分市场应遵循的程式
7.6 目标市场的地理因素细分
7.7 目标市场的人口因素细分
7.8 目标市场的社会阶层细分
7.9 目标市场的生活方式细分
7.10 目标市场的产品个性细分
7.11 目标市场的消费时机细分
7.12 目标市场的产品利益细分
7.13 目标市场的使用者状况细分
7.14 目标市场的品牌忠诚度细分
7.15 目标市场的产品使用率细分
7.16 确定细分市场的概况
7.17 评估细分市场
7.18 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评估
7.19 细分市场内部结构的吸引力评估
7.20 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资源评估
7.21 选择密集单一市场
7.22 有选择的专门化市场
7.23 选择产品专门化市场
7.24 选择市场专门化
7.25 选择完全市场覆盖
7.26 无差异市场行销
7.27 差异化市场行销
7.28 品牌定位及其发展
7.29 品牌定位的核心
7.30 运用品牌定位策略的目的
7.31 加强定位策略
7.32 空档定位策略
7.33 比较定位策略
7.34 首席定位策略
7.35 高级俱乐部定位策略
第8章 品牌竞争战略
8.1 品牌的市场地位分类
8.2 维护领导型品牌的高质量形象
8.3 靠质量赢得市场
8.4 树立高标準的质量观念
8.5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8.6 力争获得优质标誌或认证
8.7 领导型品牌扩大市场的策略
8.8 保护市场地位的技巧与策略
8.9 依靠创新确保市场地位
8.10 不断创新的瑞士手錶
8.11 设计风格上不断创新的李库珀(LEE COOPER)
8.12 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的索尼公司
8.13 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销售价格
8.14 採取合适的防御策略
8.15 宝洁(P&G)公司的竞争策略
8.16 卡特匹勒公司的竞争策略
8.17 挑战型品牌的竞争策略
8.18 攻击目标之一:攻击领导型品牌
8.19 攻击目标之二:攻击同类品牌
8.20 攻击目标之三:攻击小规模品牌
8.21 进攻策略之一:正面进攻
8.22 进攻策略之二:侧翼进攻
8.23 进攻策略之三:包围进攻
8.24 进攻策略之四:迂迴进攻
8.25 进攻策略之五:游击进攻
8.26 百事可乐攻击可口可乐
8.27 山叶挑战本田
8.28 追随型品牌的竞争策略——紧随其后
8.29 小生镜市场——补缺型品牌的竞争策略
8.30 专业化的经营策略
第9章 品牌的广告策划
9.1 对品牌进行广告策划的作用
9.2 进行广告策划的必然性
9.3 广告策划程式之一:广告调研
9.4 品牌及产品调查
9.5 品牌形象调查
9.6 消费者状况调查
9.7 竞争状况调查
9.8 广告策划程式之二:广告策略分析
9.9 广告策划程式之三:确定广告目标
9.10 广告策划程式之四:编制广告计画
9.11 广告计画的几个特点
9.12 广告计画的第一部分:执行摘要
9.13 广告计画的第二部分:市场分析
9.14 广告计画的第三部分:促销目标
9.15 广告计画的第四部分:费用预算
9.16 广告计画的第五部分:建议事项
第10章 品牌广告的定位与创意
10.1 进行广告定位的现实性
10.2 广告主题的几点要求
10.3 广告主题的常见範围
10.4 广告创新——一段心智过程
10.5 广告创意的根本属性
10.6 广告创意应遵循的原则
10.7 广告创意的几个步骤
10.8 垂直思考法
10.9 水平思考法
10.10 广告创意时应注意的问题
10.11 独特销售说辞策略
10.12 品牌形象策略
10.13 广告主形象策略
10.14 专业模特形象策略
10.15 名人形象策略
10.16 标识物形象策略
10.17 品牌形象策略的构成要素
10.18 定位创意策略
10.19 领导型品牌的定位创意策略
10.20 跟进型品牌的定位创意策略
10.21 对比创意策略
10.22 幽默化创意策略
10.23 戏剧化创意策略
10.24 共鸣创意策略
第11章 品牌延伸发展战略
11.1 品牌延伸是其发展的一种趋势
11.2 品牌延伸的重大作用
11.3 延伸準则之一:主要成分相同
11.4 延伸準则之二:服务系统相同
11.5 延伸準则之三:相同的销售渠道
11.6 延伸执行程式之一:确定品牌联想
11.7 延伸执行程式之二:识别相关产品
11.8 延伸执行程式之三:选择候选品牌名称
11.9 品牌组合决策
11.10 品牌线分析
11.11 品牌线的长度策略
11.12 品牌线直接延伸策略
11.13 品牌线填补策略
第12章 品牌的保护策略
12.1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
12.2 维持高质量的品牌形象
12.3 进行品牌再定位
12.4 保持品牌的独立性
12.5 假货市场及形成的原因
12.6 企业经营者的自卫方式
12.7 要有保密意识
12.8 谢绝技术性参观
12.9 严防家贼
12.10 切忌与竞争对手竞相降价
12.11 切忌攻击诋毁竞争对手
12.12 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
12.13 商标应及时申请注册
12.14 商标注册的程式
12.15 维护商标权的专有性
12.16 维护商标权的时效性
12.17 维护商标权广泛的地域性
12.18 营业商标
12.19 联合商标
12.20 防御商标
12.21 证明商标
12.22 服务商标与商品商标
附属档案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
附属档案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
附属档案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附属档案四 2002年度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