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6-27 23:17:50) 百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简称“桂电”,坐落在世界着名风景游览城市——桂林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2011计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具有自主招生资格,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高校之一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08年、2018年先后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共建高校。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设有19个教学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本科专业65个;有教职工29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0600余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
    学术学位授权类别7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
  • 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
  • 学校官网:http://www.gliet.edu.cn
  • 中文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外文名: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 简称:桂电,GUET
  • 创办时间:1960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类
  • 属性: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6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12年)
    省部共建高校(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
    广西省属重点大学
  • 现任领导:校长:徐华蕊
    党委书记:张学洪
  • 本科专业:65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院系设定:21个学院(部),并另设有研究生院
  • 校训:正德厚学·笃行致新
  • 校歌:《我们从东西南北走来》
  •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
  • 院校代码:10595
  • 知名校友:陈平华,龙义和,贾晓炜,李晓春

历史沿革

  • 桂林机械专科学校
1960年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桂林建立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培养国民经济急需的机械和电子专业专科人才。4月,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和桂林技工学校合併,成立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学校附设中专部和技工部。11月,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
1961年6月,根据第三机械工业部教育局下达的精简下放指示,学校撤销技工部。
1962年4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决定将桂林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学校由专科改为中专。
1964年,学校划归第四机械工业部管理。
1966年初,“文化大革命”的风暴袭击了全国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从1966年至1971年期间学校被迫暂停招生。
1972年春,学校恢复办学并更名为桂林无线电学校。
1977年,学校参加全国高校、中专校统一招生录取工作。
60年代建设中的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全景60年代建设中的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全景
  •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1980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桂林无线电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隶属四机部,由四机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双重领导,以四机部为主。并由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口支援。
1981年1月2日,四机部确定学院政治级别为地(师)级。
1982年12月23日,附属工厂-电子仪器厂成立。
1983年3月,学院直属于原电子工业部管理。
1984年7月11日,原灕江子弟中学正式移交学院,经桂林市教育局批准,定名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属中学”。7月16日,教育部批准学院列为全国第三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
1985年12月,学院与西电联合培养硕士生。
1988年6月,学院划归机械电子工业部管理。
1990年11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学院并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1993年,学院划归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管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院获得招收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资格。
2000年,国家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学院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03年,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点(招生计画单列)。
2004年,学校成为国防生培养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航拍全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航拍全景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06年3月1日,学院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同年,在桂林市灵川县灵田乡建设尧山校区(现花江校区);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共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协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列入广西重点建设高校,并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实施高校。
2011年,5月学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培养单位。
2012年9月,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2013年,1月学校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验收。
2014年,11月国家级国家大学科技园落户桂电。
2016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7年1月,学校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7月,获得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月,学校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7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慧学院。8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7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900余人,有中组部“千人计画”人选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4人、中科院“百人计画”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3人、广西“八桂学者”8人、广西优秀专家11人、广西特聘专家5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等。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 骨干师资
中组部“千人计画”人选张国旗(兼)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廖桂生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廖桂生、张首刚、罗笑南、饶光辉等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廖桂生、张首刚、古天龙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李海鸥、徐华蕊等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孙立贤、周怀营
中科院百人计画人选:孙立贤、张坚、苗蕾、饶光辉等
广西“八桂学者”:张国旗(兼)、廖桂生、张首刚、饶光辉、孙立贤、张坚、苗蕾、陈真诚等
广西特聘专家:杨道国、蔡晓东等
广西教学名师:段复建、周娅、郭庆、吴兆华、景新幸、董荣胜、陈克东、王卫东、黄冰、古天龙
  • 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电子电路实验中心教学团队(2008,井新幸)
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生物感测与智慧型仪器教师团队(2018,陈真诚)
广西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
工科数学教学团队
2009
黄文韬
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电子组装课程群教学团队
2010
吴兆华
电子电路实验中心教学团队
2008
井新幸
电子电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2009
王卫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2010
郭庆
管理类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
---
---
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
2009
王荣
通信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2010
林基明
资料来源: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并另设有研究生院,开设65个本科专业。
院(部)设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
资料来源:
专业设定
院系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製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信息与通信学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信息对抗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体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网路工程
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动画、产品设计、书法、数字媒体技术
商学院
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行销、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行政管理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部、汉语国际教育系研究生教育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套用数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法学院
法学、智慧财产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慧型化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物流管理
体育部
---
国际学院
---
 教学实践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职业技术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公共事务学
---
国防生学院
---
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专业6个,广西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1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专业:电子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工程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桂林工具机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柳州长虹机器製造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广西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微电子製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广西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智慧型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会计学专业等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8个学科参评,有4个学科进入B类 ,其中8个一级学科排名广西高校第一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四次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
参评学科评估等级(省内排名)参评学科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信息与通信工程
B-(广西第一)
软体工程
C+(并列广西第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广西第一)
数学
C(广西第一)
仪器科学与技术
B-(广西第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
C(广西第一)
机械工程
B-(广西第一)
电子科学与技术
C(广西第一)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类别
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电路实验中心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机械製造技术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自动化实验中心
机械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通信实验中心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设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智慧型製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资料来源:
精品课程
类别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
电子电路实验
离散数学
---
广西精品课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数据结构
自动测试系统
离散数学
通信原理
财务管理
信号与系统
数值分析
法理学
高频电子电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机械设计
线性代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电子商务
算法设计与分析
高等数学
电子电路实验
管理学
电子组装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现代工程製图
现代工程製图
计算机网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教学成果
2001年到2014年,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艺术设计竞赛等全国性比赛中共获奖项509个。其中200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项——索尼杯,同时获4个一等奖,一等奖总数列全国第二名; 2003年、2009年、2011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5个,一等奖总数均排名全国第三。2004年获得滨州机器人大赛舞蹈机器人冠军、2011年Digilent”杯电子大赛全国一等奖。CASC奖学金授予的29所院校之一,计算机世界奖学金50参评院校之一。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负责人获奖类别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能力导向 校企协同 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工程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古天龙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政府引导 竞赛搭台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郭庆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为开展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0个;有广西一流学科4个;ESI全球前1%学科1个:工程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
  • 学位授予
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序号学科门类学科代码及名称授权级别
1
02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硕士一级
2
03法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一级
3
07理学
0701数学
硕士一级
4
08工学
0802机械工程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5
0803光学工程
硕士一级
6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7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8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
9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10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11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
12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硕士一级
13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14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一级
15
0835软体工程
硕士一级
16
0839 网路空间安全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17
12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18
13艺术学
1305设计学
硕士一级
资料来源: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序号名称学科代码
1
套用统计
0252
2
法律硕士
0351
3
翻译硕士
0551
4
工程硕士
0852
(1)
工程硕士(机械工程)
085201
(2)
工程硕士(仪器仪表工程)
085203
(3)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
085204
(4)
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5)
工程硕士(积体电路工程)
085209
(6)
工程硕士(控制工程)
085210
(7)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
085211
(8)
工程硕士(软体工程)
085212
(9)
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
085222
(10)
工程硕士(船舶与海洋工程)
085223
5
工商管理硕士
1251
6
会计硕士
1253
7
艺术硕士
1351
资料来源:
  •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类别重点学科名称
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信号与信息处理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计算机套用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自动控制理论与套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
广西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套用数学
计算机套用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广西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广西一流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网路空间安全
资料来源:

学校荣誉

2004年,该校成为国防生培养单位。2007年以来,该校国防生连续5年在广州军区暑期军事考核中获总评第一,被军区授予“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文化活动先进单位”。2011年,该校成为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2017年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9年7月31日,第19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获阳光组团体总分第一。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含培育)10个,广西工程实验室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培育基地3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5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平台:国家软体与积体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广西分中心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广西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广西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广西高校创新团队:先进电子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团队(2018,张平)、雷射先进制造研究团队(2017,龙芋宏)、装备智慧型诊断与主动控制团队(2016,王衍学)、可信软体(2014,钱俊彦)等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机械CAD/CAM实验室
宽频与智慧型信息处理实验室
近代通信网路与技术实验室
微波光波套用技术实验室
智慧型综合自动化实验室
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室
广西重点实验室(含培育)
广西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信息与通讯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西可信软体重点实验室
广西製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建)
广西精密导航技术与套用重点实验室
广西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西图像图形与智慧型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广西无线宽频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广西电子信息材料构效关係重点实验室
资料来源: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云安全与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中小型煤矿採煤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广西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
广西道路智慧型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广西人体生理信息无创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广西位置感知与位置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广西通信天线与微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
资料来源:
校级研究机构
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套用实验室
积体电路与系统研究所
光机电一体化研究所
光通信研究所
软科学研究院
图象研究所
智慧型与工业控制研究室
嵌入式系统实验室
实时系统研究室
机器人中心
软体技术研究所
智慧型信息与仪器研究室
金蝶ERP联合实验室
飞思卡尔套用研究中心
计算思维及套用研究室
複杂系统集成研究室
TCR研究室
CAT研究室
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室
网路传播与网路教育研究所
计算材料研究室
光机电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17年,学校共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2项,较去年增长30%,立项直接经费达2032.5万元。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託项目等。近五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0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2500篇,出版学术着作139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8项。学校长期从事国防科学研究,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之一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承担了军队“973计画”、军工型号、先进武器装备、国防关键技术等国防军工科研项目。
科研获奖
成果名称负责人获奖等级名称及年份
多复变运算元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丁宣浩等
广西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
快速子空间跟蹤的神经网路方法
欧阳缮
广西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
FM-150音频接发通信系统
赵秋明
全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
某通信系统
赵秋明
全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
某音频接发通信系统(排名第二)
赵秋明
全军科技进步奖三等,2008
某通信系统(排名第二)
李思敏
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
约束最佳化快速算法与广义凸性的研究
朱志斌等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
通信电小天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套用
李思敏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2
xxxx通信系统
李思敏
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
非线性波方程的精确解与动力学研究
陈爱永等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
稀土-过渡金属体系相图、相变及相关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顾正飞(1/6)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
煤矿透水灾害探测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欧阳缮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
多模卫星导航测试关键技术及套用
孙希延
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
高性能环保银氧化锡触头材料开发及产业化
刘心宇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
北斗自沉浮浮标的水下载体定位系统
孙希延
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
高性能相变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实现
苗蕾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
低维功能材料设计及其储氢和生物感测特性研究
孙立贤
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
化合物半导体微纳器件与积体电路研究
李海鸥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3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分为花江校区图书馆和金鸡岭校区图书馆,有纸质图书总量190.2万册,电子图书267.5万种,学位论文458万篇,中外文现刊112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7287种,有74箇中外电子文献资料库,形成了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相结合、网路资源与本地资源相配套,以电子信息类文献十分丰富为特色,涵盖机械、材料、交通、法律、管理、环境、语言、艺术、数理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电子阅览室近有200台微机供读者免费使用。1995年引进ILAS系统。
  • 学术刊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曾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广西优秀自然科学期刊,广西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CAJ-CD规範》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係。学校每年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或学习深造、并长期招收国际学生。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美学历生专项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协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有中英和中爱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为师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白字,学生为白底红字。
  • 校标
校标校标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由中英文学校名称和图案组成,白底蓝字。内环上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名,下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大写。
  • 校旗
学校校旗分为主旗和副旗。主旗为蓝色的长方形旗帜,副旗为橙色的长方形旗帜,校名为白色,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精神文化

  • 校训:正德厚学、笃行致新
《中庸》诠释“正德”含义:“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德指事物的属性,正,此处为使动用法,意为使事物的属性平正,不偏斜。
厚的概念就是积累。“厚学”即为具有深厚广博的知识,厚积薄发。要求师生崇尚知识,博採众长,兼容并蓄,融贯中西。
“笃行” 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致新”就是通过学习研究,获得新的知识,进行新创造。
  •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9月15日。
  • 校歌
《我们从东西南北走过来》  
词:徐国定,曲:吕军辉
山连着水  水连着山 
我们从东西南北走过来 
一个目标  一个理想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攀登电子科技高峰  
造福人类未来  造福人类未来 
啊 
正德育栋樑  厚学出英才 
笃行为根本  致新创品牌 
啊 
桂花树成林  尧山杜鹃开 
灕江东流海  扬帆新时代  新时代 
手挽着手  心连着心  我们从东西南北走过来  
走向未来  走向未来
手挽着手  心连着心  
我们从东西南北走过来  走过来 走向未来 
校歌校歌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张学洪
党委副书记
徐华蕊、农毅
校长
徐华蕊
副校长
欧阳缮、刘宝臣、钟平、周娅、李文军(挂职)
纪委书记
梁启谈
总会计师
曹辉景
资料来源:

知名校友

  • 学术教育
欧阳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肖岳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梁丁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杨杰,梧州学院副院长。
王源平,广西师範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克夫,加拿大雷克海德大学教授。
吴应良,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
邵根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
傅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社会仿真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俞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傅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导。
金石,全国优青、东南大学教授、博导。
史洪宾,三星电子高级研究员、早稻田大学情报生产信息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
  • 政商两界
杨少良,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公司财务处处长,兼任广东财务管理学会副会长。
李晓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祝立新,原海格通信副总经理,现广电运通监事、广电集团审计部部长。
陈显平,原桂林长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袁凤兰,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副书记、市长。
范科峰,中国电子技术标準化研究所技术总监。
李宝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所总工程师。
黎明智,原桂林市市长、现任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
李文杰, 广西区政协常委,原桂林市政协主席。
何良军,原桂林市副市长,现任河池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曾伟,广东百分百实业集团董事长。
谭震,北京声讯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玉峰,上海丰宝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
宋昆华,深圳市电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丰明,深圳市科安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仁德,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张佳轩,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克胜,深圳大族雷射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
曾高伟,广东上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曾春平,北京时代锦鸿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涂钧,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之戈,中网线上财务长,榕基软体董事。
王宝,天津通信广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施冰,全友卫浴董事长。
曾伟,广东百分百实业集团董事长。
王宝,天津通信广播集团董事长。
李宝柱,航天科工集团、总装备部高级专家。
  • 军界
周薇,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全军第一位政治工作学女博士,大校军衔,首批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获得者。
蔡永中,央视《诸葛亮军事人才思想》主讲。
龙义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广西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少将。
贾晓炜,广州军区参谋长,中将。
房峰辉, 2009年国庆阅兵总指挥。2010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2年,房峰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 其他领域
马鸿斌,中国石文化艺术家。
dodolook,华语网路极客之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