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隐山湖

(2021-06-27 23:12:53) 百科
隐山湖

隐山湖

隐山位于湘潭县黄荆坪,距湘潭市区40公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隐山湖
  • 又名:龙山
  • 海拔:437米
  • 位置:湖南省湘潭县黄荆坪

简介

又名龙山,龙王山,历为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海拔437米。因北宋大文学家,大理学家周敦颐隐居讲学而得名,并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此讲学授徒,创立湖湘学派。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游江南至此,曾亲笔御书“天下隐山”。 隐山与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纪念馆相距只有5公里,位于花明楼,韶山,乌石与南岳的旅游黄金线的中间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有隐山碧泉书院,三贤祠,胡安国胡宏父子合葬墓地及左宗堂故居,周小舟故居等人文历史资源,而且自然风光优美,有美轮美奂的“四美湖”,神秘莫测的龙王洞,天然温泉以及历代为州官府吏,文人墨客浏览的圣地“四池”“八桥八景”等,游客既可寻幽访古,又可休闲度假,採莲赏荷,登山探险。
隐山,不少学者论证,是湖南文化的正真正源头。自宋元以来至民国初年,隐山成了州府官吏,文人雅士,迁客骚人荟萃之地。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晚年隐居隐山讲学,曾于此写下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景致

隐山又名龙王山,土人又称其为西山。据说六朝时有一高僧,为躲避人世的烦扰,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隐居修行。后来有两个行脚僧人路过这里,想找些食物充饥,找遍附近却不见村落的影子。正在失望之际,但见有菜叶随着溪水漂流下来。两个和尚吃饱了,但是第二天,老僧却已焚毁了草庐,无影无蹤了……从此,这时就叫起隐山来了。
南宋时这里就已经是文化胜地,她既是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的生前住地之一,又是胡文定及其子——杰出理学家五峰先由的瘗玉之所。隐山处在湘潭县西南一百里之外的黄荆坪境内,历为县邑四大名山之一。隐山峰峦层叠,山岩陡峭,上有龙湫,又有龙洞,其径幽曲,深邃莫测,只西面稍呈平坦延缓之势,有小道与湘乡通。
隐山胜迹颇多,一寺(慈云寺),一墓(北宋理学家,文学家胡安国之墓),两祠(一为濂溪祠,周敦颐号濂溪,后人建此祠以为纪念;另一为三贤祠,意为纪念胡安国胡文定公胡宏父子三人 ),两树(濂溪祠前有一垂丝柏树,高十丈许,乾粗一丈五,相距三丈处还有银杏一棵,高八丈许,乾粗近一丈。这两树相传为周敦颐亲手所植),四池(莲化池,洗笔池,化砚池,雷池。相传为周敦颐植莲,洗笔,化墨之处),八桥(即隐水桥,流叶桥,通箭桥,珂里桥,栗林桥,狮龙桥,神仙桥,龙五桥),远近驰名。登隐山一游,湖湘文化源头尽收。

历史人物


胡安国父子于南宋绍兴之初(1131)来到湘潭隐山,创建碧泉书院,经常在隐山一带出没,从事学校教育活动。南宋绍兴之初,胡安国父子躲避战乱隐居来到碧泉,创建“文定学堂”,广收门徒,传播并研治理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开创湖湘学派,湘潭从此名闻江南。
胡安国从子胡宪,字原仲,学者称为“籍溪先生”,是朱熹的业师,朱熹从之受业近十年之久,在理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胡氏父子并以大节树于南宋,学博思精,人格俊美,在南宋及向后的中国历史中享有极高的选举讚誉,胡宪北子张式,字敬夫,学者称为“南轩先生”,与朱熹,b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张南轩就是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碧泉书院拜胡宏为师,后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的。张南轩和胡宠的其他弟子彪居正、吴晦叔、胡大原、胡广仲、赵师孟(宋太祖赵匡胤之子昌陵燕翼王之七世孙)等形成了一个规模大、实力强的稳定的学术群体,这就是所谓的“湖湘学派”。

胡安国字康侯,是福建武夷山下的崇安人。崇安宋时归建州,现在改称武夷山市。胡康侯原本设有打算来湖南,只是为战乱所逼,慌乱中逃到这里。不料这一偶然的事件却带来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胡康侯长于《春秋》学研究,早年从学朱长文与靳裁之。朱长文是宋初“三先生”之一的泰山孙复的弟子,孙复以治《春秋》学有名于当世。而朱长文与靳裁之都是着名理学家程颐的讲友。胡安国从朱长文那里得思想为核心,加以自己的理解。所以《胡氏春秋传》不是纯粹的历史学着作,而应当是史论一类的典籍。虽然因其“有感于时势”,议论并不完全——合于经旨,但“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的用意非常明显,深得孔子“笔削《春秋》”的原意,所以宋高宗讚誉《春秋胡传》“深得圣人之旨”。胡安国的《春秋传》主要就完成在湘潭隐山的碧泉书堂和衡山的“春秋楼”。“春秋楼”在湖南省衡山县,是胡安国隐居湖南期间的另一处生活与读书、着述的所在。
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日,积劳成疾的胡安国在完成“春秋传”不久就过世了。他没有带走遗憾,却留下了传世的着述。《胡氏春秋传》后来成了元、明两朝科举考试的标準範本。并且成了后世研治“春秋学”不可绕过的经典,对后世历史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就连明末清初的王船山父子兄弟的《春秋学》的研究,都深受《胡氏春秋传》的影响。
胡安国在湖南共建有两座书堂,一是湘潭隐山的“碧泉书堂”,一是衡山的“春秋楼”,后来称“衡山文定书堂”。这是因为在他身后,宋高宗赐给他的谥号叫做“文定”,意思是表彰他深通孔孟精神,博学多识而又能坚定操守,不为外欲所诱惑。就如同程门高弟大理学家谢良佐对他的评价一样:“胡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胡安国一生心繫国家民族,国土沦丧、生民苦痛常使胡安国痛楚如同身受。胡安国志节甚伟,经常为时人所称道。程门弟子侯促良从来不以讚美之辞轻易许人,只敬服二程,自了解胡安国以后,说“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而宝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胡安国的高风亮节影响了自己的后人,三子寅、宁、宏及从了胡宪法“并以大节树于东南”,成为南宋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