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绣球,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绣球Hydrangea yunnanensis Rehd.的根。分布于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之功效。常用于乳腺炎,癣疮,消化不良,疟疾。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滇绣球
- 别称:通花常山、常山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蔷薇目
- 科:虎耳草科
- 属:绣球属
- 种:云南绣球
- 分布区域: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採收时间:夏、秋季
-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内服:煎汤,3-9g
- 毒性:小毒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辛,性凉,小毒。
归经
归心、脾、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食健胃。
主治
乳腺炎,癣疮,消化不良,疟疾。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3-9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除去茎叶和鬚根,洗净,切段,鲜用或晒乾。
形态特徵
灌木,高约1-3m。小枝密被近平卧的短皱曲毛,二年生枝淡黄色。单叶对生,叶柄长达1cm,被捲曲长柔毛;叶片膜质,长方形或长方披针形,长7-12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疏齿或密集小锯齿,上面绿黄色,有稀疏小刺毛,或变秃净,脉上密被平卧短皱曲毛,下面色较浅,脉上密被刺毛。伞房花序,无柄,着生在枝顶,上部平坦或半球状,有疏离分枝5-7对,被平卧皱曲短毛,不育花径3-4cm;萼瓣3-4枚,宽卵形,白色,常有疏齿或小齿;能孕花蓝色;萼裂片三角状卵形;花瓣分离,长方倒卵形;雄蕊长短不等;子房半上位,花柱3,柱头扩大,近圆形向外反曲。蒴果细小,密集,有极短柄。种子无翅,阔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