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绣球(拉丁名:Viburnum plicatum Thunb.)在园艺内种植,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可以达4米左右。枝广展,树冠半球形。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日本绣球
- 拉丁学名:Viburnum plicatum Thunb.
- 别称:斗球、雪球荚蒾、蝴蝶荚蒾、粉团、蝴蝶绣球。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菊亚纲
- 目:川续断目
- 科:忍冬科
- 属:荚蒾属
- 种:日本绣球
-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
形态特徵
灌木,高2~4米。日本绣球的芽、幼枝、叶柄均被灰白或黄白色星状毛。冬芽裸露。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端钝,基部圆形,缘有细锯齿,下面疏生星状毛。4~5月开大型球状花,聚伞花序复伞形,白色。不结实。本属常见栽培的变种有琼花(F.keteleeri),又名聚八仙花,本绣球。5~6月开花,聚伞花序仅边缘有白色不育花,中间为可孕花。浆果状核果,椭圆形,9~10月果熟,初殷红,后转黑色。

生长环境
原产日本,我国长江流域栽培广泛,其他各地也有少量栽培。喜光照,略耐荫,性强健,耐寒性不强,萌芽力和萌櫱力都比较强,耐修剪。能适应一般土壤,但好生于肥沃、湿润的土壤。
主要价值
绣球花树姿舒展,开花时白花满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宜配植在堂前屋后,墙下窗外,也可丛植于路旁林缘等处。琼花地配置可参照绣球花,常作观花观果树种,或作绣球花砧木。是优良的的赏花观果树种,江南园林中常见栽培。习性,繁殖,园林用途等同木本绣球。
繁殖方法
因全为不孕花不结果实,故常行扦插、压条、分株繁殖。扦插一般于秋季和早春进行。压条在春季当芽萌动时将去年枝压埋土中,翌年春与母株分离移植。其变型琼花可播种繁殖,10月採种,堆放后熟,洗净后置于1~3℃低温30天,露地播种,翌年6月发芽出土,搭棚遮荫,留床1年分栽,用于绿化需培育4~5年。移植修剪注意保持圆整的树姿,管理较为粗放,如能适量施肥、浇水,即可年年开花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