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晨语(精选99句)
(2022-03-22 07:55:03) 说说大全 -
1、【佛语禅话】权势如绳索,捆绑身心,不得自在。
2、依法经商。《经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经》
3、知恩、报恩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分力量,负起一切责任。
5、能过清淡生活,最知足;有余力帮助他人,最富有。
6、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付法藏因缘传》卷六
7、非但以多闻,能人如来法。《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8、【佛心禅语】 谁逃避自己的责任,谁就会被命运捉弄,失去
9、大众团结,万事都兴盛进步。南传《佛教格言·齐心品第三十》
10、“南无阿弥陀佛”是模具,我们进了这个模子,又怎能不成佛呢?
11、所谓的良心,就是将信仰和因果变成了一种现实的自觉和观照力。
12、所谓远方,并非指路程的长短、距离的远近,而是指心念的迷悟。
13、苦形成的次第过程,消灭痛苦的方法,通往无苦的解脱自在之道。
14、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要先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再肯定自己的优点。
15、自造福田,自得福缘。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16、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
17、天堂和地狱,都是由心和行为所造作。我们不要怕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18、【佛心禅语】 世间有不思议,出世间亦有不思议。——《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19、【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宁可德行优秀而消失肉体,也不愿无德而苟活在世。
20、【指点迷津】 遇到有人糊涂迷惑之时,能够用言语来点醒他,也是无量的功德。
21、佛说:受爱欲支配的人,好比手里握着火炬,逆风行走,一定会有烧伤手的危险。
22、是诸缘起,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是名法性。(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
23、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间断,如是业应作。《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24、人们若少了文化,就如同处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有学识、文化,才有美好的绿洲。
25、【佛心禅语】 在佛家眼里,有和无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无中生有,有中有无。
26、一一微尘中,无量劫修行,彼人乃能得,庄严诸佛刹。《华严经》卷十一,毗卢遮那品
27、作恶不即受,如乳即成酪,犹灰覆火上,愚者轻蹈之。《大般涅槃经》卷九,如来性品
28、【佛心禅语】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何谓至行?日:庸行。何谓大人?日:小心。
29、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大般若经》卷四一二,乘大乘品
30、道理是人生一条长远的路,地理不熟就会走错路。因此,今生今世要读熟未来的地理学。
31、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乘密严经》,阿赖耶微密品第八
32、与众同忧乐、同好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孰不归焉。(宋)湛堂禅师(《禅林宝训》)
33、善用力气的人,不急不徐;善守理想的人,不猛不弛。一志向前、坚定不移,终可达成目标。
34、是知直了此心,无行不足,以一心具足万行,无一行而非心故。(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
35、恭敬和尚及和尚同学,恭敬阿阁梨及阿阁梨同学,恭敬上下座,是名威仪行。《舍利弗阿毗昙论》
36、【佛心禅语】 修行如果不把自己的错误去掉,而想追求生命的解脱,那是缘木求鱼。——元音老人
37、【佛心禅语】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慈受怀深
38、【佛心禅语】 要知道,持有好的心情,就不会争吵。小的争吵会引起官司,大的争 吵则会引起战争。
39、“真如本性,寂静常然,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干”,悟到空,悟到无,就真正触到了禅机。
40、【忍而无忍】忍就像搬石头压在草地上一样,地下的种子却依然存在,只是一时无法生长出地面而已。
41、中国不乏英雄,他们是和平年代的发展基石,是战争年代的威武雄狮——写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
42、【佛心禅语】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的过生活。——海涛法师
43、【佛心禅语】 问:“千差路别,如何顿晓?”师日:“足下背骊珠,空怨长天月。”——《五灯会元》
44、只要是有关佛法的问题,即使听上去再怎样幼稚无知,也包含了大智慧,超越人类所有其他问题的智慧。
45、对大家都赞成或反对的事,不要受其影响。一般来说,没有自己的主见,“随大流”的结果,都不太好。
46、见危不救陷后悔。遇到他人有危急时,不知及时搭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让自己悔恨不已。
47、【佛心禅语】 名利有代价,看得淡才得解脱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同样,最大的名利就是忘记名利。
48、【佛语经典语录】 内在的“心力”——精神——是强大的,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人还是要有点精神。
49、拘于一事易顾此失彼,专于一思常深陷泥淖。事和事相连,思与思贯通,事则必成,思则宏远,人生亦左右逢源。
50、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51、【佛心禅语】 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佛陀的格言》
52、【佛心禅语】 快乐在于找到内在的纯粹和自由,快乐不是费尽心机计算出的结果,而是一个无心而求的美好过程。
53、【如何真正体悟道理】我们常常在听道理、讲道理,究竟有多少人真正体会道理中的真粹?什么才是真正的体会呢?
54、一支蜡烛如果没有心,就不能燃烧:即使有心,也要点燃才有意义。虽然点燃的蜡烛会有泪,但总比没有点燃的好。
55、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56、参禅的基本要求:见地要透,功夫要稳,悟境要高。修道要具足三种心:信心、精进心、长远心。这三者缺一不可。
57、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身死神徙,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法句经》卷上,老耆品
58、背匣牵马老仆驻足转身,深深望了眼徐凤年,喊了声两人的共同口头禅风紧扯呼,然后滑稽可爱又傻乎乎地跑路了。
59、众生不解修道,便欲遣除烦恼,不知烦恼本空,将道更欲觅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研讨。(梁)宝志《道体不二歌》
60、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印光大师文钞增广与丁福保书》
61、念佛只呆呆地念,空空地念,傻傻地念,木木地念,这样就好。如同晒太阳,并不需要摆姿势、选造型,只要任凭阳光照射就好。
62、智者能迅速驱散涌起的悲伤,就像风儿驱散棉絮。应该拔掉自己的箭,自己的悲伤、欲望和忧愁。《经集》第三品,第八章《箭经》
63、平常要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64、【佛心禅语】 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无形至大者,莫若虚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响,故见空不空,见形非形。——《紫柏尊者全集》
65、【佛心禅语】 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但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证严法师
66、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67、【佛心禅语】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实,最有能力的人肯定不是爱招摇和显援的人。聪明人凡事都心知肚明,谨言慎行,不该说的绝对不说出来。
68、【天天禅语】当今时代的人们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识与理论,而真正缺乏的是对i宝的无伪信心与对因果的深信不疑。这才是我们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69、彼烦恼不可得断,烦恼灭亦不可得,以灭不可得故,道亦不可得,无有如是道而无其果。此四圣谛,但是分别虚妄非有。《大宝积经》卷六十九,菩萨见实会
70、要把众人的幸福提起,把自我的成就放下。佛陀的慈悲心与智慧心是所有信徒应该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把世人的幸福挂在心上,而抛却自我的观念。
71、在富有爱心的人的眼中,善良却是人性中的至纯至美,一切伪善、奸笑、冷酷、麻木在它面前都会退避三舍,任何顽固的丑恶都只能在阴暗角落里对善良咬牙切齿。
72、【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年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73、今后之中国民族心理,其将吸收东西两半球、古今五千年各种民族之文化,陶铸为中国民族新心理,以为创造世界文化之发轫。(民国)太虚《中国近代之民族生活》
74、我们应该常常反省自己:我有爱心,但是有没有发挥出来呢?我的言语行动是否有失检点呢?如能常常检讨、反省,不让行为、观念有所偏差,就绝对不会发生缺失过错。
75、譬如我们对很多天象不了解,但这并不影响想象的翅膀划过它们。万物的呈现各不相同,因缘聚散的过程千差万别,但遵循的可能都是一个道,我们只对道用心就是够了。
76、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境界,也是修炼人彻底放弃情欲之后所产生的纯净善念。慈悲之光威力无比,它能融化人世间一切不善的物质,照亮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
77、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大的张力。
78、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华严经》卷六十二,入法界品
79、“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我在念佛吗?还是佛在念我?或者是佛在念佛?还是佛性在念佛,佛念佛性……这一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80、【佛心禅语】 有一首禅诗这样写道:“刀山剑树为宝座,龙潭虎穴做禅床:道人活计原为此,劫火烧来也不忙。”在刀山剑树中安然*坐,于劫火烧来时仍能静定参禅,这是一种非凡的修行。
81、【心灵禅语】 心口如言行一致,应该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一个人倘若说的是“织锦缎面”,做的是“破麻袋片”,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的入,怎么让人相信?
82、有二净法能护世间。何等为二?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混乱,如畜生趣。《杂阿含经》卷四十七,第1243经
83、和一位方外人士闲聊,谈及金钱、权力和道德。他说,钱权是孪生兄弟,它们和道德往往不能并存。金钱能使鬼推磨,可见它与鬼更亲近,鬼有道德吗?权柄意味着血淋淋的争夺,而道德是仁慈的。
84、磁场和能量实质上是一个人身、心、灵散发出来的能量所形成的能量圈,即一个人先天和后天性格及习气所形成的一种惯性特质,而这种特质又会自然不自然的吸引或排斥相同或不同磁场频率的人。
85、越是不能放下,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越消失得快。越想拥有的,常不属于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越是看重的,越得不到;越是在乎的,越抓不住。那些想要的东西,大都不在你身边。
86、若欲诤论议,杂意怀贡高,非圣毁訾德,各各相求便,但求他过失,意欲降伏彼,更互而求胜,圣不如是说。若欲得论议,慧者当知时,有法亦有义,诸圣论如是。《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说处经》
87、【佛心禅语】 生活于世,切忌人云亦云,心无主见。丧失了个性,也就丧失了一切。佛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智慧。佛告诉我们,人生的种种痛苦是盲目追求“虚幻”的结果,破除虚幻,就可以达到真正的快乐。
88、始终无法安然睡去,读字取暖,读雪小禅,读白落梅,除了她们的,我想再也没可以让我留恋的文。或许,一直在为一种心境生活,那种拥有禅意而又自我清欢不染尘埃的光阴可以让我安静,淡然到难得的可贵。
89、人在爱欲中,是永远没办法满足的;爱欲愈炽,贪念也愈多。通常物质上愈充足的人,精神上愈感到空虚。放眼古今世界,古代人与现代人有着极端的不同。过去的生活因为物质缺乏,日常所需都是以人力操作,所以事事辛劳。
90、【佛心禅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我们某方面比别人差,也不必因此自轻自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无限的潜能,只等自己去开掘出来,尽情发挥。发展自己的潜力,就等于掌握了看清自我、发掘自我、成就自我的秘诀。
91、人生就是不断的面对,不断的抉择。人生,总要绕过那么长的路,走过那么多桥,方能悟得青山绿水的禅悦之境,尘世烟火中,无论怎样的浮华,也会淹没在这流年的急景中,走过人生的山高水长,最真最美的,仍是那颗纯净安然的心。
92、人生就如善变的天气,有晴有雨,有风有雾。这既是莫测的苦,又是多彩的乐。从生到死,就像一场风吹过。走过春夏,卷过秋冬;走过悲欢,卷过聚散;走过红尘遗恨,卷过世间恩情,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生命尽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93、表达无量的信心。双手合掌是代表对佛陀的无量信心,更期望接引一切众生具足信心。双手合十不存异心,而且合十在“心”之前,心手相映,心声相映,相映于对无上佛道的欣求,而弘法利生的事业,也在合十当中,得到相互肯定与印证。
94、多闻圣弟子离粗言,断粗言,若有所言,辞气粗犷,恶声逆耳,众所不喜。众所不爱,使他苦恼,令不得定,断如是言。若有所说,清和柔润,顺耳人心,可喜可爱,使他安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中阿含经》卷三,《伽弥尼经》
95、【佛心禅语】 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96、从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意思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但由于人类制定了各种制度与规范,使人渐渐丧失了原有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97、【恋爱心语】有些人就是犯贱。不在身边的人,深情无限。在身边的人,却视而不见。佛只有失去的才是朱砂痣和白玫瑰,在身边的就是蚊子血和白饭粒。什么情深如海啊,真要有感情,当初怎么就分开了?深情要用对人,不要迷恋过去。经滚蛋的都是***,只有在身边的才是好人啊。
98、某小户人家和一大家族毗邻,小户人家屋窄田瘦,大家族房多田肥。诗书传家的大家族品高德勋,历来安守本分,小户人家则总怀小家心态,对大家族既羡又妒且恨,并常常挑衅,欲侵其屋占其田。大家族却一忍再忍,甚而以德报怨。一日大家族内起纷争,小户家乘虚而入,虽被棒出,而贼心不死。
99、【经典禅语悟道】 我们的判断,不能按照事物的精确的顺序,推断不同时期所要过去的事情;因为发生在许多年前的许多事情和现在仿佛是密切关联的,目前的许多事情到我们后辈的遥远年代将被视为邈古。眼睛来说也是如此,远处的东西被太阳光照射的时候仿佛就近在眼前,而眼前的东西却仿佛很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