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容“奇葩贷”削减移风易俗成效
(2021-03-22 14:46:43) 说说大全 -
近日,有两种“奇葩”贷款业务引发广泛关注。一是江西某银行的“彩礼贷”电子海报在网上流传,最高可贷30万元,最长可贷1年。贷款用途栏虽注明用于新婚旅行、购车、购买首饰和购家电,但上面有“彩礼贷”三个大字,还有“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宣传语。二是云南某银行与陵园结合拟推出“墓地按揭贷”,贷款额度最高20万元。
这两种“奇葩贷”产品虽处于宣传阶段就被舆论逼停,江西那家银行已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停职处理,对部门负责人给予记过处分,并就此事产生的不良影响致歉。但由此引发的话题仍然热度不减,再加上此前媒体披露的“二胎贷”“婚庆贷”等,很多网友质疑,银行金融贷款业务是想怎么开展就能怎么开展、想怎么创新就能怎么创新吗?“万事皆可贷”是不是在助推“精致穷度日”?
拿“彩礼贷”来说,它显然不合时宜。沉重的彩礼早就是部分农村青年男女结婚的“甜蜜负担”,有的家庭在彩礼、婚宴、买房、买车等开支上不堪重负、债台高筑,有的男青年连彩礼都付不起,因而结不了婚。随着彩礼高涨,离婚案件、追索彩礼案件也在攀升。因此,遏制“天价彩礼”已是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和集体行动,在全国部分地方,这方面的移风易俗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而“彩礼贷”从表面看,是在“急民之所急”,实质上却涉嫌给索要彩礼、以礼金多少衡量情感的婚姻陋习“站台”,可能助长索要“天价彩礼”的歪风——有了“彩礼贷”这一工具的兜底,在彩礼上漫天要价者是不是更有所谓的底气了?故有人说,“彩礼贷”实属故意撩拨付不起彩礼者的隐痛。对于这种涉嫌对索要“天价彩礼”的歪风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做法,舆论当然要予以口诛笔伐。
再看“墓地贷”,它则是在撩拨付买不起墓地者的隐痛。近年来,墓地价格不断上涨,动辄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几十万元。有了“墓地贷”,表面上有助于人们购买到墓地。然而,“墓地贷”也可能加剧墓地炒作,让墓地更加成为兴建方的赚钱“天堂”。这就涉嫌以后代的孝心为名行牟利之实,增加后代的债务负担,放大居民的债务风险。同时,可能助长厚葬奢祭、盲目攀比的社会风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推出“奇葩贷”,失去了商业银行应该追求的价值理念和社会责任,是在挑战公序良俗,也是在削减全社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努力。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治理。在推进移风易俗时,各地要警惕一些贷款业务削减移风易俗成效,及时对一些令公众难以接受的业务予以纠偏。(何勇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