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9 06:05:30) 读后感 -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1100字
北汉天雄军节度使,刘继业。
又是他!潘美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手心发痒,但也同时普遍性地脑子发木,身子发麻。不是怕他,而是太难缠了!
果不其然,连续攻城两个月,就差像上次一样把汾河掘开放水灌城了,可太原城墙就是死气活样地挺在那儿,无论如何就是不倒。直到他们很没面子地迎来了皇帝。
赵光义把自己的大帐设在了汾河的东岸边,从即日起巡视四城,抚慰将士。稍微休息之后,他写了一道诏书给刘继元,态度很亲切,内容很宽松,只要刘继元能投降,就什么都好说。可是诏书送到了城下,城上的北汉人却既不拒绝,也不传送,充分体现了北汉这时的迎敌精神——装聋作哑,非暴力不合作。
意料之中,但是过场也就此走完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赵光义决定亲自上战场,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穿上了盔甲,先到西城来看望曹翰。一见面,曹翰死的心都有了,当初他说了什么,全宋朝人都知道,可他现在做到了吗?尤其是皇帝陛下没有半句的埋怨,只有慰问、鼓励甚至感谢……曹翰面无表情地出去了,片刻之后太原城下沸腾了,宋军开始不计生死,全力攻城!
当天曹翰的人马差一点就冲进了太原城里。他的部下们蜂拥而上,天武军校荆嗣第一个冲上了城墙,一连砍翻了好几个北汉兵,可是代价也相当惨重,他的脚上中了好多箭,手里拿着的家伙都砍得崩了齿。史书记载,赵光义在下面都看见了,他马上命令荆嗣撤下来,赐给他锦袍银带,以示嘉奖。
但是行动还是失败了,《宋史》仍然有所讳言,眼看城就要破了,谁会因为一位勇士负伤就停止攻击?当年的理由只有一个——这段城墙的里边就是北汉的皇宫,北汉最强的士兵也一定驻扎在这里。那是谁?
刘继业。只能是他。
赵光义转场,他“躬擐甲胄,蒙犯矢石,指挥戎旅”,亲自来到了战斗的第一线,有人劝他留神安全,他的回答是:“将士争效命于锋镝之下,朕岂忍坐视!”
宋军士气大振,“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而且这时,宋朝经赵匡胤一生所积攒下来的军备力量充分发挥了威力,当时宋军随行的“控弦”之士达到了数十万,每次发给他们的箭有数百万之多,而且命令他们必须“顷刻而尽”。
就这样,射手们列阵在赵光义的马前,“蹲甲交射”,其效果达到了太原城头“城无完堞、矢集如猬”。
这还不算完,赵光义巡行四城,走过之后,城上的北汉人都吓得面无人色。只见在赵光义的马前,有数百个军校前导,他们“袒裼鼓譟”,意态豪雄,把随身佩带的刀剑抛向了空中,只见白刃飞舞,满空刀剑,这些人却反而跳了起来,左右承接,曲尽其妙,杀人的凶器在这些人的身上不过都是玩物!
但尽管如此,太原城仍然不破,它在数十万人的疯狂攻击之下巍然屹立,让宋朝人无可奈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