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_1800字
(2019-09-13 07:42:47) 读后感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1800字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严格来说,《沉睡的人鱼之家》并不算是一本推理小说。但你却无法否认东野圭吾的伟大,他在贡献了极其精彩的本格推理后,又找到了另一条探究社会问题、治愈人们心灵的小说之路。《沉睡的人鱼之家》便是盛放在这条路上的绚丽之花。
当父母老了,意识不在清醒,生活不能自理,活着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折磨的时候,你会放弃他们吗?我想我和绝大多数的人都一样,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理智,即便明知活着毫无意义与质量,但却依然无法割舍亲情与血脉的最后联系。对于父母我们如此选择,对于因为意外事故被判定为脑死亡的子女呢?我们是否能够保有理智,还是依然抱着一线希望,等待无望的奇迹?
面对这种人生中的大不幸,无论如何选择,都无可厚非,因为放手不是地狱,不放手也并非天堂。这是一个你不曾涉足便无法理解的世界,外面的人永远是隔岸观火,里面的人五内俱焚却也无可奈何。
《沉睡的人鱼之家》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熏子的女儿瑞穗因为意外溺水被医生判定接近脑死亡,熏子和本已打算离婚的老公和昌痛彻心扉但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就在他们即将接受女儿已经死亡,决定捐献器官与女儿做最后道别的时候,瑞穗的手突然动了。因为女儿的这一反应,熏子终究还是无法放弃女儿能够康复的希望。
但故事并未局限在展现熏子的痛苦和无望上,在东野圭吾的设计安排下,利用先进的大脑接口技术,瑞穗实现了自主呼吸。为了防止肌肉的萎缩,瑞穗在由脊髓为主要反射区的电极片的刺激下,能够实现简单的肢体动作。瑞穗一天天好了起来,不在需要接插大量的管子,对于药物也逐渐摆脱依赖,她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好似在明天就能够醒过来。
但这只是熏子的一厢情愿,甚至于熏子在这个过程中也因为别人的反应而有了动摇与怀疑。因为特别教师的一个故事,熏子认为她在影射自己应该尽早放手。于是她假借老师的名字走上街头,为一名需要心脏移植的孩子进行募捐。募捐不过是一种想要接近患儿父母的手段,熏子唯一的目的还是想要知道她的行为是否能够被人理解。
“ 我和我太太也曾经讨论过,即使已经筹到了款项,决定要出国接受移植,也不能期待捐赠者出现,至少不能说出口。因为当有捐赠者出现,就代表有孩子去世,会有很多人为此感到难过。我们认为移植手术是接受善意的施予,绝对不能要求或是期待。同样,我们也无意对无法接受脑死、持续照顾病人的人说三道四。因为对那些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还活着。既然这样,就是一条宝贵的生命。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是来自东野圭吾的温暖,温暖了熏子的同时,也温暖了我的心。同样,瑞穗何以能够一直牵动着我,无他,亦是因为瑞穗给予了同样的温暖。在商议捐献瑞穗器官的时候,熏子说,如果瑞穗能够做出决定她一定会选择捐献器官。
“之前在公园的时候,瑞穗发现了幸运草,四片叶子的幸运草,是她自己发现的。她对我说,妈妈,只有这个有四片叶子。于是我对她说,哇,太厉害了,发现幸运草的人可以得到幸福,那就带回家吧。结果你知道她说什么了”熏子问话的同时,把头转向和昌。不知道"和昌摇了摇头。“她说她很幸福,所以不需要了,要把幸运草留给别人,然后就留在那里,她说希望她不认识的那个人,能够得到幸福”
因为这样的对话,因为这样的善良,我一直希望瑞穗能够真正的好起来,一直抱着现代技术可以创造奇迹的信念。但在康复的道路上,波折并非仅仅这一点。
虽然这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但东野圭吾在写作的过程中,还是有意无意的加入了一些推理的片段。例如星野对熏子的痴迷,以及熏子对星野的利用,会不会有一段错乱的感情发生?新章房子老师对瑞穗和熏子表现出来的善意是真实的吗?那个走上街头的新章究竟想要做什么?她会伤害瑞穗吗?
但这些疑问与推理都不及瑞穗的生死来的紧要,这也是东野圭吾在推理小说之路上的一大突破。他放弃了自己所擅长的悬疑设置,而将更多的笔墨用在探讨对亲人生死的选择上。生死不仅只关乎那个躺在病床的人,生死的考量更多的存于需要作出选择的那一颗心,对于熏子来说,她执意挽留瑞穗究竟只是她一厢情愿的自私,还是真正的在拯救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疑问和摇摆一直存在她的心中。煎熬在所难免,但救赎同样孕育其中。而这也正是本书的主题,永不放弃的爱,永不熄灭的善,这些永远温暖着我们的灵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