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俭(俭),左右结构。
【字音】jiǎn
【字义】①节省;不浪费。②贫乏,歉收。
【组词】~朴 (俭省朴素)|~省(爱惜物力;不浪费财物)|勤~|省吃~用|~腹(腹中空虚,喻知识贫乏)。
【例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他虽然是富翁,但生活却比普通人更加俭朴。
【文字流源】俭是形声字,亻为形,佥( qiān)为声。俭的本义是指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特指生活朴素、不浪费。还指贫乏,歉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俭
- 外文名:frugal
- 释义:节省;不浪费
- 读音:jiǎn
- 出处:《说文》
- 繁体:俭
- 结构:左右
- 笔画:9画
- 部首:亻
- 五笔:WWGI
- 四角:28219
- 仓颉:OOMM
- 郑码:NOBV
- 异体:倹
简介
〖例句〗他过日子很俭省,从不乱花一分钱。
俭 <形>
(形声。从人,从佥,佥亦声。“佥”意为“两边”、“两面”。“人”与“佥”联合起来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厉行节约的人”。本义:生活上自我约束,从不放纵的人。引申义:节省、节约。说明:当着众人的面节约财物,背着众人却铺张浪费,这就不叫“俭”。所谓“俭”,一定是人前人后都能做到节约的人)
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节俭,节省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
(1)俭(俭)jiǎn
⒈节省,不浪费:~省。衣着~朴。勤~办一切事业。
⒉约束,不放纵:恭~。
⒊贫乏,歉收。旧时称青黄不接之时为"俭月",荒年为"俭岁"。
(2)俭 jiě
用于地名:前路俭,在中牟县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巨险切,箝上声。《说文》约也。《礼·檀弓》国奢示之以俭,国俭示之以礼。
又《王制》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左传·庄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又少也,岁歉也。
又姓。
又《正韵》诘念切,箝去声。义同。
又与险同。《荀子·富国篇》下疑俗俭。《注》俭读为险。
又《王制》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左传·庄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又少也,岁歉也。
又姓。
又《正韵》诘念切,箝去声。义同。
又与险同。《荀子·富国篇》下疑俗俭。《注》俭读为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