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泉》读后感_800字
(2019-09-11 04:54:36) 读后感 -
《源泉》读后感800字
作者的写作风格我喜欢,每一个比喻都恰到好处,所以本来打算给五星,但是作品本身的思想我有反对的地方,所以扣一颗星。
作品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彼得吉丁,托黑,盖尔,还有男主洛克。四个主要人物为四条线。
彼得代表着一代在世俗中失去自我的青年。他本身不喜欢建筑,而为了名誉,财富,和人们的眼光选择当建筑师。最后当他想重新找回自我那个源泉——绘画,却为时已晚。
托黑,利他主义代表。他鼓吹让人们放弃自我,投身利他的行列。他使用冠冕堂皇的词语:‘普遍的和谐’、‘不朽的精神’、‘神圣的目标’、‘天堂和极乐’、‘人种优越性’等等一步步控制人们的思想,继而企图统治他们。
盖尔华纳德是背叛者。他天生不是一个“二手货”,但却为了报复人们,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他将自我换取了财富,名望,以及他所在的城市。他是一具空壳,他尝试自杀,但屡屡失败。直到遇到霍华德洛克。
霍华德洛克是本书思想的代表——一个纯粹的自我主义者。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
作者想通过洛克告诉我们,创造的源泉来源于自我。一切出自于人类独立自我的东西都是善的。独立是人类衡量美德和价值的唯一尺度。而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则是腐败的,落后的,阻止人类文明前进的障碍。
对于这种思想,我持半支持半反对的态度。首先,人是社会动物,人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社会存在,人需要互助,需要团结,需要集体的力量完成一些工作。但我不是利他主义者,人需要自我。人需要来自内在的源泉。比起外界的鼓动——财富,名誉,声望,内在的源泉才是持久的,可靠的,更有活力的。
但我们是否需要思考,我们有创造的天赋吗?我们的内在源泉在哪里?那些生来就有热爱的事物的人是幸运的,但其余的人只剩下迷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