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世同堂》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1 08:21:06) 读后感 -
《四世同堂》读后感1000字
我是因为看了老舍的一篇关于母亲的短篇散文,深受感动,才再次温习这本小说,可惜,看完之后,老实说我的代入感不深,我认真思考了一下,一个是因为时代的隔阂感,一是因为人物塑造的特色。
中日之间的血海深仇,使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切齿之恨。但是作为我个人而言,并不能受到文本很深的情感熏陶。虽然说来必然受人非议,但是我们这辈的年轻人,对于强制性的情感灌输都有些微的排斥。老舍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八年抗战的痛苦的知识分子,确实有很多切肤之痛。很多情况下,直接把自己对于文本中的角色的感受与评价,直邦邦地横亘在文本中,对日本的仇恨(直接用牲畜作比),对汉奸走狗的痛恨,对软弱知识分子的恨其不争;对独立斗争的钱伯伯的欣慕,对外出抗争的祁瑞全的赞赏,对忍辱抗争的祁瑞宣的悯怜:整个情绪都非常浓烈地先于作品展现出来。
在看文本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人物处理的片面化。特别是反面角色,看到后来,坏人做出什么违背人性的事,我都不惊讶了。比如,“大赤包”和冠晓荷(这名字正好配合他的秀美的长相,严重怀疑老舍应该是个反颜控,至少对于现在这种流行审美中的“男生女相”非常不感冒,他多少次写到祁家老二“一张小干脸”怎地怎地,怎么说的,严重以貌取人)是一对辣手摧花的狼妈豺爸,在他们眼里自己家里的姐妹花只有赤裸裸的卖身价,姐妹两个养这么如花似玉了,每天只想着卖给哪个科长,哪个校长,已经非常超乎人情了,在小女儿招弟羊入虎口,彻夜不归的情况下,连“大赤包”都有些着急愤怒了,父亲冠晓荷竟然内心毫无波动,我真是日了狗了。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他的人性必然是复杂的,再大的恶人,也必然有情感在。否则,他只是教科书上道德教化的靶子。不会动的那种。
另外我感觉小说的结尾有点烂尾。有一种“好了我已经写到最后了,你们几个坏蛋赶紧排好队等死”,甚至为了让他们赶紧领盒饭,强行降低人物智商,最吐血的是冠晓荷听说自己闺女是日方特务的时候,竟然直接杀到女儿的“大本营”谋求一官半职。其理直气壮离“老泰山面见上门女婿”也不差分毫。拜托,特务啊,就算是傻子也知道特务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坏人”,一个官场上混了大半辈子的人,病急乱投医也不会智商等于零吧,后面终于死里逃生,智商却一路没上线,简直蠢到萌。
总而言之,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精神境界瞬间升华了,达到了了“样板戏”的高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