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_1700字

(2019-09-17 18:38:44) 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1700字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达尔文进化论论述书。作者为了叙述方便将这本书中基因进行拟人化,加上了“自私”这一生物特性,从而省略大部分没有主语的“使得...”句式(主语大概是“上帝之手”吧,“上帝之手”是什么鬼又晓得了),从而达到叙述简便的效果。并且此书中讨论的是无意识层面的范围,一切人类意识形态下的东西只能类比,并不能一并而论(比如人类的无私助人行为)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自然选择的进化单位是基因,而不是种群或者个体。

从进化论角度来说,认为一种物种比另一种物种高尚是毫无依据的。不论哪个物种,都是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而来,都是自然选择的“杰出作品”。每个个体都是自己种群的基因库,包含着物种所有潜在的可能。而每个基因有都具有无限的“自私性”和有限的“利他主义”。为什么用“有限”这个词来形容基因的利他主义呢?因为,基因会促使个体做出一些看似无私,实际上从长远为了自身的生物载体生存的事情。一个基因会随着存在的生物载体的死亡而死亡,虽然说存在于其他生物载体的和它同类型的复制品还是可以随着生物载体的繁衍而复制组合的,但是这种可能性毕竟还是降低了。所以,基因为了它的生存就要保证生物载体的存活,而它的方式就是传递给个体自私的特性。

这里有个小问题,可能有人会问:基因竟然这么厉害,那么作为生物载体的我们,为什么还会有自己思想?或者说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自己的吗?会不会是基因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得先从基因的起源给大家说起。我们把能单独控制一个性状的单位叫做基因。基因确实有着自己的一套完备精密智慧的进化系统。基因最早是漂浮在汤池里的,由于汤池的摇晃翻滚,一些基因慢慢碰撞形成了聚集,形成了片段,慢慢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恶劣,慢慢他们学会了制造蛋白质包裹自己,免受伤害,再然后成了单细胞,多细胞,有了各式各样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反正比人类存在的历史都早了无数倍。所以,书友们大概了解了基因的变化是以亿年为单位的,总之就是很漫长了,而我们个体思想上行动上面对外界的刺激却需要精确到秒的反应力。那么,基因是来不及控制生物个体如何如何具体行动的。它们的计划和“控制”不可能及时让动物“安全”。所以,它们就像是给机器人编程下棋的程序员,只是给生物编程一些大体保证存活的基本纲领(就是教几个下棋的套路),具体怎么做基因是不插手的(下棋什么时候用什么套路由机器人自己决定和应对)。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啦,我们作为基因的生物载体,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只是至于我们以后有没有力量和基因抗衡,这个问题是个漫长的学问。毕竟基因进化了几亿年,对于它们来说,我们就是个昙花一现的生物类型。

再来谈谈雄性的进化,事实上,雄性的进化是由自然选择(有利于生存)和性选择(雌性的审美)共同决定的。因为偶然原因雌性对尾巴比同类更长的雄鸟产生了好感,同意交配,于是雌鸟越来越喜欢,促进了雄鸟的尾巴越来越长,而长到一定程度却对雄鸟的生存产生了更大障碍,阻碍了行动,还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但是,这都无妨,自然选择会更倾向于那些带着更大尾巴仍然可以存活的雄鸟,而雄鸟也都倾向于诚实地展示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做广告,强壮的雄性非但不因为这样的尾巴而觉得阻碍,反而会向雌鸟炫耀:看啊,即使我有这么大的尾巴,我也可以活着,所以我是多么强壮啊。

关于寄生和共生问题,其实对于一个基因来说,非生物因素以及其他基因都是它的外环境。那么,对它来说,无论是和它在同一载体的基因,还是不同载体寄生的基因都是一样的环境。区别就在于,这两种生物是否会选择同一个繁殖方式。如果寄生的生物也需要宿主的繁衍来生存(比如通过它的卵子植入自己的基因)那么他们其实可以算是共生,他们互相生存都对对方繁衍无害。而如果寄生的生物需要宿主的身体作为营养,消耗他们,危害他们,那么他们的基因就是竞争关系,他们就是寄生关系。

如果一种基因倾向于“说谎”,那么就会有另一种基因倾向于“识破”它。进化是相互影响的,没有一种基因可以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