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囊》读后感_900字
(2019-08-17 23:59:53) 读后感 -
《皮囊》读后感900字
“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 《皮囊》这本书看了三遍,近乎每一遍都肃然起敬这份质朴与真诚,并拒绝用尚不能准确的文字写书评。今晚,享受着陌生的秋浓地儿、窗外星星点点静谧到我希望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抛弃噪杂,放松下来,去寻找长河里的那抹波光粼粼。
“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甚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每次看到父亲的【残疾】、【母亲的房子】和【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虽不能感同身受,依然感受到眼泪打转。【我真想好好和你聊聊,关于我们要怎么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让虚妄的梦想膨胀自己。我真的太想和你谈谈,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和最珍贵的。】挚友离去后的责怪和惋惜,就像,失去一个读懂内心的声音,我们总有太多忽略,所有的不珍惜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成为憾事!
从15岁左右,便对“家乡”只是一个概念。总有一个又一个远方要到达,总有一个又一个梦去追。即便我熟悉那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的光景,那样的角度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现在的模样。二楼书房的密探,平静且压抑。好像听到每次回家爸爸都兴奋地问:小公主回来啦?想起他的那句:桥头上的明月映照着明月下的桥头,不被理解的诗人情怀。越来越理解“日出东方晨为曦,日落西天霞成蔚”的寄予。他的生意如同我的工作,越来越忙,总是欠许多陪伴与一杯酒后的闲聊。诚然,看过很多书,对“父亲”的描述越来越少,近乎丧失最不可或缺的修为一般。而这种修为,还在承诺里。
有一个人,或许你总期待他出现,即便在梦里,即便只能握一下手,即便没有温度。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常常安慰自己或者他人,世界之外有天堂。那又是什么模样。有一个地方,很暗、很小,【就像生态鱼缸里的珊瑚礁,安放在箱底,为那群斑斓的鱼做安静陪衬,谁也不会在意渺小但同样惊心动魄的死亡和传承】。一别,不只春秋,也无冬夏,慈善和蔼的姥爷,您一直在我的怀念里。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朱自清的《背影》、龙应台的《目送》蔡崇达的《皮囊》,值得一读,再读。它们陪伴我度过一段又一段美妙时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