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900字
(2019-09-01 18:30:28) 读后感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00字
#阅读笔记# 昨天读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看了一些书评,感觉表达得不够充分。
1、绝大部分评论人都把高更说成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这里我想是不够准确的。二者相同的只有大概的人生轨迹,而作为人物形象中最主要的的个性、思想、感情等都完全没有关系。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更像是毛姆本人的一种追求。
2、天才与世俗。天才与世俗这两个概念在毛姆的思想里估计也是一文不值的。不是因为斯特里克兰德是天才所以他会有种种怪诞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不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而成就其举世无双的天才。斯特里克兰德只是不得不如此,他受到了某种意志的召唤,再也不能过原来的世俗生活,他只是一个深受折磨的可怜的人。荣格在他的心理学中有描述过类似的心理状态,他说,与其说是艺术家创作了伟大的作品,不如说是伟大的作品借艺术家把自己表达出来,这个表达的过程有时对艺术家来说是非常的痛苦。在这里斯特里克兰德就是受到这种创作和表达的欲望的奴役。
3、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伟大的人。这在小说中毛姆有明确的表达,但他的伟大不是因为创作出了不朽的作品,而是他是一个完全忠实自己内心的人。在这里,有必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内心,它不是本能,不是欲望,不是道德感。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概念来描述它,可能书中对美的描述是比较接近的。
4、关于道德。斯特里克兰德对世俗的道德是不屑一顾的,他是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吗?我想不是,只不过他的道德标准跟常人不同。在他的眼中符合美的标准就是有道德的,反之则毫无意义。
5、生命的意义。斯特里克兰德在生命结束之前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但又让他的伴侣在他死后将之付之一炬。很明显,他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作,而他所有的创作中,最后的那幅画又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他的人生,之前的种种经历,都是为了创作最后的那幅画做准备。可是为什么要把它烧了呢?其实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本人,烧与不烧,并无差别,因为他表达过了,但对于作者表达还没有结束。斯特里克兰德成了伟大的画家而被纳入世俗的体系,但这不是作者的本意,所以最伟大的作品必须烧掉,以作最终的宣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