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24个比利》读后感_2200字

(2019-08-28 23:14:32) 读后感

《24个比利》读后感2200字

给四星是因为中间内容的吸引度不太够,导致我断断续续看了十二个小时...

《24个比利》是一本多重人格纪实小说,作为一个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的人,很早之前就听过它的大名。

其实近几年对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的探讨不绝于耳。而且纷纷被搬上大荧幕,比如很评分超高的《搏击俱乐部》、前段时间上映的《你好,疯子!》还有《催眠大师》等等,该类电影一般将多重人格的设定作为最终谜底揭开的大反转,引起观众阵阵唏嘘。

然而,这些电影往往只是借“多重人格”这个设定来巧妙构思一段看似悬疑的剧情,实际上对这个精神疾病的本身并没有进行多少探讨。

《24个比利》则并不如此。

它本身可以看做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的传记,他非常人般的人生就是一部供我们阅读的小说。

说实话,这本书完完全全地颠覆了我对多重人格的想象。比利脑中存在的二十四个人格,每个人格都是性格迥异、年龄男女具存的完整人格。这就好像是二十四具灵魂共用一个躯体,而真正的“比利”却对此一无所知。

书中提到,比利的分裂与童年时遭到继父虐待与猥亵有关,并对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但是当我慢慢地研究,却发现其实早在继父贝尔莫出现以前,比利的体内已经分裂了“阿达拉娜”和“克里斯汀”,而在比利的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浮现出新的人格。

所以,我觉得“多重人格”作为一种人类的非正常形态,其产生诱因大概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单纯。当然,童年的悲惨回忆绝对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大因素,但我想,这与个体基因、体质差异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整体上来说,这本书大致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从比利因为连续犯下抢劫和强奸罪而被搜捕,但警察发现其精神不正常,公公律师因此决定对比利进行检查、研究和诊断,以期帮助比利以“精神病人”的名义避免判刑;第二部分是比利的整合人格“老师”的告白,内容主要是比利从有记忆起到当前的人生轨迹,以及各个人格的发展状况等,主要是以比利的视角看他的人生;第三部分是是案件后期比利在舆论和法院的周旋下的坎坷之路,主要谈及了当前公众对一个多重人格罪犯的“不公正待遇”。


而对我来说,读了这本书有几大收获。

第一, 多重人格也许是天才。

在比利的24种人格中,有10个是经常出现的,而其他14个则在一个领袖人格的打压下进入“不受欢迎人群”中,而在这10个常现人格中,居然存在几个极富天赋的天才。有智商高达130的阿瑟,负责统筹各个人格的出现和离开;有精通空手道且体格健壮的里根;有会打小鼓画人像的亚伦;还有擅长风景画的无线电专家汤姆。

他们几个单独看起来,完全秒杀原来的核心人格“威廉·米利根”,因为那个有童年阴影的本体人格在现实中只是一个心灵脆弱且资质平平的屌丝而已。

第二, 多重人格不止拥有24小时。

因为现实中的比利实际上只有26岁,就算是只有单个人格,也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那么多项技能。而在作品中,“阿瑟”告诉其他人格,要利用一切时间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娱乐上。所以我认为,生活在大脑里的众多人格中,其实更像是在一个封闭的“小黑屋”中生活,每个人格有属于自己的24小时,而只有站在小屋中心的光圈中时,才拥有比利的肉体,也就是我所说的“肉体时间”。

第三, 每个人格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

比如一个叫“戴维”的人格,他的出现就是为了承受痛苦。一旦一个人格在使用肉体时受到了身体伤害或者精神刺激,戴维都会立刻出现承受伤害带来的痛苦。其实想想也挺悲催的。另外“里根”人格,因为拥有健壮的体格和强大的意志,大概是为了避免比利受到欺负而存在,比利在监狱生活的时候,就是里根出面掌管所有人格。

第四, 人格最终融合并非所有人格的才能的大融合。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情绪、坏境等因素的稳定,比利的人格成功融合过。但是事实却表明,“统一的比利”并没有变成一个巨大的天才,而是对各个人格的部分才能和部分特点进行了吸收,也就是出现了“一加一小于二”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实际上每个人格不管是外形特点还是性格特点,都具有非常大的迥异性,你想想,里面不仅有三岁的小萝莉,还有23岁的强壮小哥,融合起来,肯定会进行一些弱化和均化,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

以上是我读完这本书对于“多重人格”这种病理现象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是《24个比利》想告诉我们的。


《24个比利》里所涉及到的,绝不是对这种病理的描述,而是牵扯到了很多伦理、人性、舆论、法律的问题。作为一个抢劫强奸犯,多重人格的比利到底是否应该被豁免?法律应该如何给他一个公正的判决?当比利成为一个媒体的议论对象,大众特别是当地群众,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实际上很大程度取决于舆论导向。我在阅读电子书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和我一起读这个数的读者的评论涉及到“媒体的恶意”问题,他们强调在这个媒体时代,舆论导向是有目的性和利益趋向的,大众有时候很难辨认“事实”的真相。我们看到的,只是媒体希望我们看到的。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而放在比利的身上,这种问题更加放大化。

经过对比利身世的了解,已经可以确认比利本身完全对自己犯罪的行为茫然不知,是体内的女同性恋人格阿拉达娜在里根进行抢劫的时候“偷了时间”,对受害者进行了强奸。而且事实是,比利体内的大多数人格都是三观比较正的人格,他们大都关爱妇女及弱势群体,甚至热衷于公益事业。

所以,在看到公众和当地法院对比利的严苛态度时,我有点读不下去了。

我们往往只想去相信我们想去相信的。

最终,故事的结尾比利重新被送进温暖的心理健康疗养院进行治疗。而他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