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控力》读后感_1000字
(2019-08-22 14:57:57) 读后感 -
《自控力》读后感1000字
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凯利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谈论自控力,倒不如说是在教我们如何去正确认识自我。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从冬日里温暖的被窝,到奢侈品店里面闪闪发光的商品。我们一方面想要这个,一方面想要那个,但又告诉自己,有的时候也许放弃才是更好的选择。或者我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做选择上,搞得自己精疲力尽,结果反而被冲动冲昏头脑。于是,我们会觉得自控比不自控更加糟糕,从而心安理得地堕落下去,和理想中的自己愈行愈远。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有两个。第一,它让我知道自控力是极限的。这一点很好理解,和我们经常说的精力有限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每天把太多精力花费在没有必要的事情上,比如选择早餐是吃牛奶还是豆浆?是去立刻投入工作,还是先刷一会儿手机。那么当我们在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会因为精力不够而导致自控力下降,对诱惑放弃抵抗。
但好消息是,自控力的极限是可以通过各种训练提升的。如同让肌肉产生轻微撕裂然后重新组合得更加强壮一样,通过记录和不断挑战自己,让自己跳出舒适区,去接受更难的选择而不是一昧遵从思维的固定模式,我们可以养成更好的习惯模式,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习惯性倾向于更加自控的选择。
第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自控力的终极真相在于了解自己。如同我开头引用的话语一样,自控说到底是冲动的自己和理性的自己的拉锯。冲动的自己更关注于当下的享乐,这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这种冲动所带来的勇气。但如果牵涉到某个长期目标,经常性的冲动和过分沉迷于“及时行乐”的心态会弱化我们对未来目标的关注,最终导致放弃。
所以了解自己是自控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一个人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在向目标前进时,他就能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终点,而不是路途的风景上面。换句话说,一个想登上山顶的人是不会为了山腰上的风景而驻足不前的。
当然,除了以上两点,书里对一些心理和社会现象也进行了分析。比如为什么人会对一件事情上瘾,为什么鼓励比批评更能激励斗志,为什么群体性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等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分支。
最后建议将这本书和以下三本书结合阅读,有互相参考和补充的作用。武志红《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查尔斯杜西格《习惯的力量》。还可以参考一下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也有相关的内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