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革兰

(2020-04-17 04:54:56) 百科

革兰

革兰 (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9月13日 - 1938年11月14号)是丹麦细菌学家。革兰的父亲Frederik Terkel Julius Gram是一名法理学教授,革兰的母亲叫Louise Christiane Roulund。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革兰 
  • 外文名:Hans Christian Gram
  • 国籍:丹麦
  • 出生地:哥本哈根
  • 出生日期:1853年9月13日 
  • 逝世日期:1938年11月14号
  • 职业:药理学教授;主任医师
  • 毕业院校:哥本哈根大学
  • 代表作品:革兰氏染色法

生平

革兰
克曾在哥本哈根大学植物学,在一个动植物学Japetus Steenstrup身边当助手,Japetus Steenstrup向革兰介绍了植物的药理基本套用和显微镜的使用。
革兰在1878年进入医学院,并于1883年毕业。
革兰在1878年和1885年之间游遍了整个欧洲。
1884年在柏林,革兰开发了两种细菌的主要类别区分的方法。这种技术,就是革兰氏染色,一直到现在,这仍然是一个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标準程式。
1891年,革兰氏成为药理学讲师,后来被任命为哥本哈根大学教授。
1900年,革兰辞去了主席在药理学成为医学教授。

贡献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沖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沖洗。乾燥,镜检。
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複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緻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複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複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