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阴性(Gram staining)是由革兰(C.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它不仅可以用于鉴别真细菌,也可以用于鉴别古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革兰氏染色阴性
- 外文名:Gram negative
- 对象:微生物
- 归属学科:生命科学
基本概念
1983年,彼弗里奇(T. Beveridge)等用铂代替 革兰氏染色中媒染剂碘的作用,再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结晶紫与铂複合物可被细胞壁组六,这就进一步证明了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脱色能力)的不同,从而决定了最终染色反应的不同。操作分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四步。
细菌经此法染色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经乙醇处理后不脱色,保持初染的深紫色,称革兰氏阳性细菌,常用G+表示,另一类经乙醇处理后脱去原来的紫色,经复染后染上番红的颜色,称革兰氏阴性细菌,常用G-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