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天仙配(1955年严凤英、王少舫主演黄梅戏电影)

(2020-07-21 05:56:06) 百科
天仙配(1955年严凤英、王少舫主演黄梅戏电影)

天仙配(1955年严凤英、王少舫主演黄梅戏电影)

《天仙配》是上海电影製片厂摄製的神话题材黄梅戏电影,由石挥执导,严凤英、王少舫主演,于1956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玉皇大帝的女儿七仙女被凡人董永的忠厚善良打动,下凡与他配为夫妻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石挥
  • 编剧:桑弧
  • 主演:严凤英,王少舫
  • 出品公司:上海电影製片厂
  • 对白语言:汉语
  • 中文名:天仙配
  • 外文名:Marriage of the Fairy Princess
  • 出品时间:1955年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戏曲,神话
  • 片长:96分钟
  • 上映时间:1956年 
  • 色彩:黑白

剧情简介

天宫中,玉皇大帝最小的女儿七仙女与姐姐们到凌虚台游玩,透过云雾看到了人间凡人百姓的生活,非常羡慕。其中,董永卖身葬父的举动感动了七仙女,七仙女爱慕他为人忠厚,恳求大姐帮她下凡。大姐禁不住七仙女的恳求,违背天宫戒律,送了她一支可以在凡间召唤姐姐的难香。七仙女带着难香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妻。为给丈夫赎身,七仙女燃起难香召唤姐姐们帮她织出十匹锦绢,二人做工期满相携回家。返家途中,董永得知妻子已经怀有身孕,欣喜若狂,为妻子讨水解渴。董永离开不久,天上风云变幻,天将现身告诉七仙女玉帝要她午时三刻返回天宫,否则董永将被碎尸万段。七仙女听后痛彻心肺,但为了不让丈夫受伤害,在董永回来后告诉他自己的来历并留下誓言,然后,满怀悲痛地回到天宫。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演员配音
七仙女严凤英----
董永王少舫----
傅员外张云峰----
赵贵胡霞琳----
土地丁紫臣----
大姐王少梅----
二姐潘璟蜊----
三姐潘霞云----
四姐丁俊美----
五姐江明安----
六姐张萍----

职员表

导演副导演(助理)编剧摄影配乐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录音剧务
石挥邓逸民桑弧罗从周时白林胡倬云张曦白薛志昌 周云麟徐进
音乐顾问
葛炎
特技摄影
周诗穆
特技
姜亦素
舞蹈设计
乔志良
编曲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音乐组时白林等
演奏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音乐组、上海乐团民族乐队、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音乐组
指挥
黄贻钧、时白林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天仙配(1955年严凤英、王少舫主演黄梅戏电影)
    七仙女
    演员:严凤英
    玉帝的七女儿。她从不留恋天上的神仙生活,在爱上忠厚的凡人董永后,勇敢地打破神界与凡间的阻隔,偷偷下凡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个性顽皮、泼辣、机智,温柔体贴,能劳善作,不怕与董永一起吃苦,对爱情忠贞不渝。
  • 天仙配(1955年严凤英、王少舫主演黄梅戏电影)
    董永
    演员:王少舫
    穷苦的凡人,为葬父而卖身为奴。他忠厚、老实、善良、纯朴,不敢胡作非为,在路上遇到素不相识的七仙女时,起初他怕连累姑娘受苦而不敢接受她的追求,后经土地搓合、槐荫树作媒,才同七仙女结为夫妻。
  • 天仙配(1955年严凤英、王少舫主演黄梅戏电影)
    傅员外
    演员:张云峰
    为富不仁的财主,先以卖身契上没有写董永可以带家眷为由刁难董永夫妻,要挟七仙女一夜织出十匹锦缎,成则工期缩短,不成则加倍,却只给她一团无头乱丝。
  • 天仙配(1955年严凤英、王少舫主演黄梅戏电影)
    大姐
    演员:王少梅
    玉帝的大女儿,七仙女的大姐。善良宽厚,同情七妹,支持她下凡并赠送“难香”。当七妹有困难时,她带领众姐妹下凡,助其一夜间织成十匹锦缎。最终因帮助七妹下凡而被关入天牢。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为拍摄该片,石挥一连看了二十几场黄梅戏《天仙配》的演出。
  • 为了说服作曲家时白林同意在配乐中不再用击板指挥,石挥特意给他讲了苏联观众在观看中国戏曲片时听到配乐中的击板声误以为机器出了故障的故事。
  •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一段唱词,在陆洪非创作的黄梅戏演出版本中是放在“路遇”之后的,表现七仙女与董永一起去傅家上工的情景,而电影编剧桑弧把这段词挪到“满工”之后,并对唱词进行了修改。影片上映后,黄梅戏演出也借鉴了这一修改方法。
  • 该片上映后,据统计,在1958年底时仅中国大陆的观众就达一亿四千万人次,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获奖奖项获奖方
1957年
1949-1955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

幕后製作

剧本改编
在拍到拍摄《天仙配》的任务之前,石挥从未看过黄梅戏。他最初的构想是尝试拍摄一部神话片,完全按电影形式拍摄,重新谱曲,舞蹈动作放在次要地位,“黄梅调”仅仅作为材料。但是,当观看了严凤英主演的舞台版黄梅戏《天仙配》后,他被黄梅戏那富有地方色彩的曲调深深吸引住了,再加上亲身感受剧场观众的反应,他意识到必须把原来的构想全部丢掉,必须以黄梅戏为主体。
电影《天仙配》DVD 封面电影《天仙配》DVD 封面
在剧本改编过程中,石挥和编剧桑弧为了使主题更鲜明,把主要矛盾集中于董永与七仙女对抗天庭上,而把他们对抗地主的迫害作为副线;还调整了人物间的关係,比如在“路遇”一场中,写董永对七仙女也有好感。为了把三小时的演出浓缩成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他们将原舞台剧的18场戏减为7场,唱词由684句改为442句,其中多数为重新编写。
在删减原剧场次的同时,石挥也注意保留原剧的精华。他在观看黄梅戏《天仙配》的现场演出时,注意观察什幺地方令观众们喜欢,什幺地方引起他们激动,倾听观众的议论,以此作为改编剧本依据。
例如,仙女偷看凡间一场戏中,有仙女讚颂“渔、樵、耕、读”的歌舞情节,这在改编本的初稿里本来被删除了。但是,石挥在演出现场发现观众们特别喜爱这段戏,于是,经与作者商量后,他们恢复了那场戏。另外,黄梅戏中“路遇”一场有七仙女“三挡两撞”阻拦董永的情节,石挥和编剧认为这段戏显得七仙女是在“硬追求”董永,所以在初稿本里把它删掉,改为七仙女用悲惨身世唤起董永同情,再发展成相爱。后来,石挥经过观察思考,发现观众之所以喜欢这场戏,是因为它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黄梅戏的处理才符合劳动人民的想像,而且,“三挡两撞”有利于塑造七仙女的性格,如果合理运用电影手段来表现,还可以突出情节中的神话色彩。所以,他们在修改本中恢复了这场戏。
拍摄方式
在创作之初,对于影片的拍摄方式,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如实记录,舞台上怎幺演就怎幺拍,因为拍摄任务期限短,没时间另创造一套适合电影的表演方式;另一种意见认为电影观众不同于剧场观众,不会满足于看到七仙女在镜头里跑圆场。经过讨论,剧组达成一致意见:电影《天仙配》不是记录黄梅戏的表演方法,也不是记录某个演员的一招一式给后人当教材;黄梅戏本身就不像京剧、崑曲那样有凝固的程式,所以,完全可以将电影手段与黄梅戏表演结合起来,打破舞台的框子,用“神话歌舞故事片”的形式来拍摄。
音乐创作
在音乐、唱腔方面,石挥定下的原则是“一切服从镜头需要”。为此,他抽掉了舞台音乐中“鼓板”的指挥作用。在舞台表演中,“鼓板”指挥乐队与台上表演的演员合作,掌握节奏,而电影是用不着这些的,所以石挥只把鼓板作为打击乐器来使用。
表演指导
该片是先录唱腔,然后根据录音开机拍戏,所以石挥非常重视录音中演员的表演。在录製“路遇”中一段唱词时,严凤英录了几次,但石挥都不满意。他指出演员唱“我本住在蓬莱村”时表现不真实,七仙女编造了“蓬莱村”的住址,应表现得既心虚,又要让董永感到她“理直气壮”,所以演唱时从速度到力度都要有对比。而唱腔末两句“只要大哥不嫌弃,我愿与你配成婚”,他要求演员既表现少女的含蓄,又要有勇敢泼辣的“野味”,从节奏快慢、声音收放、力度鬆紧、音量大小都要严格把控。在他反覆指导下,严凤英一遍遍录音,终于达到了他设计的要求。

影片评价

该片巧妙地吸取了民间戏曲中的一些手法,在一些景物中也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神话的境界,例如七仙女被召回天宫时,阴暗的云际中所出现的天神,天地间倏时变化后的萧索景象等,仿佛自然界的景物都结合人物的感情而发出共鸣。这种处理方法不是单纯地表现技巧,而是成为整个表演的一部分,增加了这个神话的艺术魅力。(《大众电影》评)
该片将戏曲与电影这两种风格不同的艺术相结合,这种大胆的创新尝试使其获得巨大成功。首先,它改变了故事叙事方式,如《仙女四赞》一幕,完全打破了戏曲中由唱词表现人间美景的传统方式,而是通过镜头将人间的场景从戏词的文字变成了可视的、实在的画面,使叙事视觉化、场景具体化。其次,电影特技、特效的使用提高了观赏性。另外,电影的艺术传播形式大大弥补了传统戏曲舞台的不足之处,片中假景与真实场景相结合,演员的妆容更贴近生活,演员对人物的塑造既保留了戏曲身段表述的戏曲特点,又能体现人物内心情感,人物形象的生活化拉近了观众与故事人物的距离,因而增强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该片对结局的改编实现了悲剧性与诗性的融合,在遵守审美惯例的同时,将审美範式进行了符合地域和民族习惯的改造。(《大舞台》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