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史瓦西(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2020-05-25 08:25:45) 百科
史瓦西(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史瓦西(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1873—1916)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1873年10月9日生于法兰克福,1916年5月11日卒于波茨坦。他16岁时写出关于三体问题周期解的论文,18岁进斯特拉斯堡大学,20岁进慕尼黑大学,23岁获博士学位。1896~1900年在维也纳天文台和慕尼黑天文台工作,1901~1909年任格廷根大学教授和大学天文台台长,1909年任波茨坦天体物理台台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德军中服役。K·史瓦西在天文学的几个领域中都有贡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K·史瓦西
  • 外文名:Karl Schwarzschild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德国法兰克福
  • 出生日期:公元1873年10月9日
  • 逝世日期:公元1916年5月11日
  • 职业: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 毕业院校:慕尼黑大学

实测方面

在实测方面,他发现了照相底片变黑定律,发明了焦外照相法天体测光,奠定了照相测光的基础。史瓦西是照相测光的开创者之一,曾提出底片上的星象密度并不取决于星光照度和露光时间的乘积,而取决于星光照度和露光时间的p(p小于1)次方的乘积,后来这一关係被称为史瓦西定律,p则称为史瓦西因子。1906年指出恆星大气中自内向外的热转移主要不是靠对流而是靠辐射,并提出恆星大气中辐射平衡的概念和局部热动平衡的假设。认为整个恆星大气并不处于严格热动平衡状态,但就离恆星中心同样距离的某一薄层而言,可看成处于局部热动平衡下,并可引入一个局部温度来表征它的热状态。在这基础上建立了辐射转移的定量理论。1916年推导出广义相对论球对称引力场的严格解,表征了球对称物体所产生的静态引力场的四维时空的度量性质。后来被命名为史瓦西度规。还提出了物体的史瓦西半径的概念。当一颗恆星发生引力坍缩、收缩到这一半径大小时,就会变成黑洞。他还是玻尔原子光谱理论的先驱者,和A·索末菲各自独立地提出了普遍“量子化定则”,推出了电场对光影响的斯塔克效应的完整理论。
K·史瓦西K·史瓦西

理论方面

在理论方面,他将辐射平衡的概念引入天体物理学,最先清楚认识到辐射过程在恆星大气热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处理这种过程的数学方法。他把近代统计方法套用于天文研究,发现了以他命名的恆星速度椭球分布。对天文光学仪器的设计理论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论物理方面

他是玻尔原子光谱理论的先驱者之一。他和索末菲彼此独立地提出了一般的“量子化定则”,得出斯塔克效应的完整理论。1916年,他找到了广义相对论球对称引力场的严格解,即史瓦西解(见史瓦西度规)。这个解描述了球形天体附近的光线和粒子的运动行为,在现代相对论天体物理,特别是黑洞物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首先提出,在离緻密天体或大质量天体的中心某一距离处,逃逸速度等于光速,即在此距离以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都不能溢出。后人将此距离称为史瓦西半径,并把上述天体周围史瓦西半径处的想像中的球面,叫作视界。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天文台被命名为史瓦西天文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