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冯军峰

(2020-01-27 01:12:20) 百科
冯军峰

冯军峰

冯军峰,男,医学博士,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助理,2013年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优青”,2019年上海市第十七届“银蛇奖”得主。2005年浙江大学硕士,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2008-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UCDavis)博士后,专注于神经外科手术和神经修复研究。回国后加入仁济神经外科最知名和领先的特色专业组:神经创伤—重症专业组。作为临床骨干,尤其擅长颅脑损伤和神经危重症的临床救治,包括对脑外伤、脑出血、大面积脑梗的急救,对脑积水、颅骨缺损、硬膜下血肿等开展个体化、精细化的手术,对神经重症病人和昏迷病人的综合治疗等等。同时,带领科研团队进行神经损伤保护和修复再生的探索研究,目前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英文论文14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冯军峰
  • 英文名称:Feng Junfeng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乌
  •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临床职称:主治医师
  • 专业:神经外科
  • 学历:博士
  • 教学职称:副研究员
  • 执业地点:上海仁济医院

基本信息

出诊信息
每周三上午(8:00-11:00)仁济东院门诊。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将心比心 事必躬亲
“将心比心”是冯医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由于神经外科的病人常常是车祸后、高空坠落等的重症病人,病情危急且瞬息万变,更多时候医生不仅仅是与疾病作斗争,还要尽力与时间赛跑。当家属着急万分、不知所措的时候,冯医生经常想家属所想、急家属所急:亲自与预检台护士沟通,为病人开启绿色通道;亲自带领病人去做急诊CT,替病人节省时间;亲自送病人进手术室,避免转运途中出现的意外……冯医生的“事必躬亲”不仅极大地安抚了家属慌乱的心理,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诊治时间,也体现了“将心比心”四个字的真谛。
嘘寒问暖 处处为人
在九楼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门外,经常能看到冯医生与家属沟通的身影。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病人家属有需要,冯医生总会及时与他们交流,告知病人在监护室内的情况,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可能採取的处理。一番谈话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甚至有时超过一个小时。充分的沟通彻底打消了家属的顾虑,赢得了家属的信任。对家属如此,对待病人更是细緻入微。冯医生常常嘱咐监护室护士多为长期卧床的病人翻身、吸痰,避免出现一些棘手的併发症;交待自己的研究生要仔细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有异常,须第一时间汇报;频繁地在急诊、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之间巡视,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改变,即使是双休日也不放鬆。
终有回报 讚不绝口
冯医生工作的认真负责为他赢得了病人及其家属的一致讚誉。
“父亲因车祸颅骨两侧全部切除,手术之后一直高烧不退,在全家最无助的时候,让我们遇见了冯医生,我和冯医生讲述了我爸的情况后,在冯医生的帮助下我爸转入到了仁济医院,在住院期间冯医生细心的给我们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并且及时的给病人家属沟通和耐心的安慰。在我爸的病情上,冯医生还邀请高医生和毛医生给我爸在治疗上把关,在他们心里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在他们的关怀下我爸病情渐渐稳定了!真心的感谢他们为我们家的付出,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对病人家属就像家人一样,治疗病人的同时也在治疗着家属的心。不管我爸以后会如何?我们认识冯医生不后悔!如有此经历的人,还在为去什幺医院选什幺医生而苦恼,相信我,选冯医生你不会失望的。在此真心的谢谢冯医生,谢谢高医生,谢谢毛医生和游医生。祝你们好人一生平安!:)”
“上月23号老妈突发脑溢血昏迷,送到仁济医院的急诊室,病情危急,由冯医生收治入神经外科,随后立即送进手术室做脑积水引流术,把我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重症室里的十几天,冯医生,毛主任每天和我们做沟通和交流,给了我们俩姐妹很大的鼓励。可以说我母亲能遇到冯医生是她的运气。冯医生责任心强,耐心,态度温和,热心助人。虽然母亲当时还没真正康复,但我相信假以时日,母亲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在这里非常非常感谢冯医生,及其毛医生和高主任,是你们救了我母亲,也祝你们好人平安,工作顺利!”
“我的老丈人在家突发脑中风送进仁济医院,先是在神经内科治疗,连续5天,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病人一直昏迷,神经内科的医生说不能好了,当时家里人都快绝望了。后来请来神经外科的冯医生过来看,冯医生看过说病人脑内浮肿及积液已经压迫到好的一部分大脑,导致瞳孔已经开始放大,需要紧急做开颅手术来减轻脑压。儘管头天晚上冯医生已经熬夜没有回家了,但冯医生还是很耐心仔细地给我们家人讲解即将做的手术过程及风险,他说仁济医院最近遇到3个这样的病人,只有1例成功(是他开刀的喔)。通过他专业的知识和认真的作风,让我们亲人心里有了一丝期望。病人从推进手术室后约5个多小时,冯医生走出来说手术是成功的,让我们更增加了信心。接下来多日在ICU病房里,冯医生每天都会跟我们介绍病人的详细情况,即使在国庆假期,冯医生以及他们整个医疗组包括主任毛青医生都会早早地来病房进行查房,并给我们讲解病人状态。正是由于冯医生这样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技,高度的责任心,才有了老丈人病情的好转,併到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在出院时,冯医生他们还特意留下电话号码,以便于我们今后进行谘询。在当今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冯医生这样的好医生十分难得,在这里我非常感谢他们。同时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更多的还在寻找好大夫的病友们,选择冯医生错不了,他和他的医疗组会让你带着病患来,带着健康走。让我们一起为这样的好医生点个讚!”
特别病例
2017年7月21日上午7点半,伴随着120救护车急促刺耳的警报声,仁济医院急诊室转运过来一位特殊的脑外伤病人,其额头插着一块开槽切割刀片!在周围就诊患者和家属一片惊恐声中,患者同事讲述了事发经过:一早工地开工,开槽磨砂用的切割刀片飞出、直接插入赵先生额部!切割刀片锈迹斑斑,留在额部外面部分宽约4cm、长约7cm,但里面一段插进多深、伤到什幺程度无法直接判断。只看到切口处鲜血、水样液体突突地涌出。
患者CT三维重建患者CT三维重建
冯军峰医生初步查看病人,发现其神志清楚,但刀口、鼻孔出血并有明显的脑脊液流出。在做好基本的额部刀口消毒和保护之后,快速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的发现令酷暑中的医生都感到阵阵寒意:宽4cm左右的刀片,从额部劈入造成额骨、前颅底粉碎性骨折;脑内长度约6cm,前端3cm处已经折弯;刀片经过之处,脑组织直接被切割破坏、出血。右侧眶顶骨性结构已经彻底破坏,右眼肿胀,视力检查只剩下光感。头颅CTA发现刀片和脑内主要血管就差之毫厘。
在急诊室进一步完善手术準备的同时,神经外科江基尧主任、外伤组组长高国一主任、毛青主任正在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急诊手术随之展开。历时4个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术后在神经外科监护室各项对症、支持治疗顺利,赵先生神志清楚,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良好,没有明显脑脊液漏的发生。

教育经历

1997.08-2002.07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2002.08-2005.07 浙江大学医学院 神经外科学 硕士
2005.08-2008.0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神经外科学 博士
2008.11-2010.04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博士后访问学者 在神经外科和神经科学中心进行临床进修和研究工作
2010.05-2012.08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博士后访问学者 在再生医学研究院进行神经再生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于2012年全职回国后,在临床上专门从事颅脑和脊髓损伤的临床救治、神经重症监护及昏迷促甦醒综合治疗,开展相关的各项临床研究。在基础方面,搭建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的实验平台,深入对中枢神经损伤的低温保护和机制研究,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生物电场刺激新策略的探索,研究其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学术职务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创伤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交通伤与创伤资料库学组全国委员

主要贡献

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Zhao Min教授合作研究。该项研究先是移植人神经干细胞(绿色萤光标记)到大鼠脑内特定区域,通常此区域所有的干细胞都会往嗅球方向移动。而加用了电场刺激之后,可以发现细胞克服了原来内生的、诱导细胞往嗅球方向运动的所有信号,开始向反方向运动。研究过程中的电流强度、脑电活动、副反应情况,以及移植细胞的长期生存、分化情况,都做了全面监测和观察。
该成果是世界上在生物体内首次成功套用电信号激活和诱导移植干细胞的定向运动,被认为是电刺激套用于再生医学研究及后期临床套用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该成果最先于6月29日线上发表,迅速被TheScientist、ScienceDaily、MedicalXpress、NeuroscienceNews、ScienceNewsLine、NewsMedical等众多科学媒体所关注,许多来自于神经科学、干细胞研究、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做了转发和点评。

主要论文

1. Feng JF, Gurkoff GG, Van CK, Song M, Lowe DA, Zhou J, Lyeth BG.NAAG peptidase inhibitor reduces cellular damage in a model of TBI with secondary hypoxia. Brain Research. 2012; 1469: 144-52.
2. Feng JF, Zhao X, Gurkoff GG, Van KC, Shahlaie K, Lyeth BG.Posttraumatic hypoxia exacerbates neuronal cell death in the hippocampus.Journal of Neurotrauma. 2012; 29(6): 1167-79.
3. Feng JF, Liu J, Zhang XZ, Zhang L, Jiang JY, Nolta J, Zhao M. Guided Migr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by an Electric Field. Stem Cells. 2012; 30(2): 349-55.
4. Feng JF, Van KC, Gurkoff GG, Kopriva C, Olszewski RT, Song M, Sun S, XuM, Neale JH, Yuen PW, Lowe DA, Zhou J, Lyeth BG. Post-injury administration of NAAG peptidase inhibitor prodrug, PGI-02776, in experimental TBI. Brain Research. 2011; 1395: 62-73.
5. Feng JF, Zhang KM, Jiang JY, Gao GY, Fu X, Liang YM. Effect of therapeutic mild hypothermia on the genomics of the hippocampus after modera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Neurosurgery. 2010; 67(3): 730-42.
6. Weng W, Gao W, Zhao X, Mao Q, Gao G, Feng J.Bilateral Mydriasis Secondary to Propofol Administration in a Patient With Hypertensive Cerebellar Hemorrhage.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2018; 30(3): 278-279.
7. Wang CF, Zhao CC, Weng WJ, Lei J, Lin Y, Mao Q, Gao GY, Feng JF, Jiang JY.Alteration in Long Non-Coding RNA Express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J Neurotrauma. 2017; 34(13): 2100-2108.
8. Feng JF, Liu J, Zhang L, Jiang JY, Russell M, Lyeth BG, Nolta JA, Zhao M.Electrical Guidance of Human Stem Cells in the Rat Brain.Stem Cell Reports. 2017; 9(1): 177-189.
9. 翁维吉, 张永明, 刘劲芳, 姚洁民, 黄贤键, 张子衡, 吴雪松, 梅涛, 张传东, 贾军, 石小峰, 毛青, 冯军峰, 高国一, 江基尧. 颅脑创伤患者术后体温监测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誌, 2017; 33(7): 655-659.
10. Weng WJ, Yang C, Huang XJ, Zhang YM, Liu JF, Yao JM, Zhang ZH, Wu XS, Mei T, Zhang CD, Jia J, Shi XF, Mao Q, Feng JF, Gao GY, Jiang JY. Effects of Brain Temperature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Neurotrauma. 2018 Oct 10. doi: 10.1089/neu.2018.5881.
11. Weng WJ, Li HP, Zhao XC, Yang C, Wang S, Hui JY, Mao Q, Gao GY, Feng JF. The depth of catheter in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does it matter?. Brain Inj. 2018 Oct 16: 1-6. doi: 10.1080/02699052.2018.1531312.
12. Yang C, Wang L, Weng WJ, Wang S, Ma YX, Mao Q, Gao GY, Chen R, Feng JF. Steered migration and changed morphology of human astrocytes by an applied electric field. Exp Cell Res. 2019 Jan 15;374(2):282-289.
13. Shen Wang, Yuxiao Ma, Xiaochun Zhao, Chun Yang, Jiacheng Gu, Weiji Weng, Jiyuan Hui, Qing Mao, Guoyi Gao, Junfeng Feng.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mortality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17 patients, a single institute experience. J Clin Neurosci. 2019 Jun 15. pii: S0967-5868(19)30283-8.
14. Feng JF,Jiang JY.Monitor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na - Authors' reply. Lancet Neurol.2019 Sep;18(9):813-814.

科研项目

课题来源项目名称承担职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物理干预调控小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直流电场对神经细胞的诱导迁移作用和机制研究
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卫计委“新优青”计画
电场诱导神经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及关键机制
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神经细胞趋电特性及其机制研究
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亚低温脑保护基因晶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挖掘和枢纽基因功能研究
课题责任人

获奖情况

  1. Travel Grant,第十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2011年4月。
  2. Young Investigator奖,加州大学神经创伤大会,2011年9月。
  3. Travel Grant,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联合会,2012年4月。
  4. 2018年度“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生手术技能大赛”急诊重症组亚军。
  5. 2019年上海市第十七届“银蛇奖” 三等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