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1871年3月26日-1936年12月22日),原名继武,派名新业,亦名木,字直绳,四川省邻水县太安乡太安里柑子铺李家坝人(今柑子乡活水沟桅子湾人)。李準在广东历任候补道员、总兵、广东水师提督,后兼任巡防营统领,堪称中国百年来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最有力的海军高级将领 由于他在担任水师提督时曾乘坐兵舰巡视南海诸岛,故南海诸岛中有一块岛礁被命名为“李準滩,以做纪念。
基本介绍
- 本名:李準
- 字号:直绳、恆斋、默斋
- 所处时代:清末民初
- 出生地:四川省邻水县太安乡
- 出生时间:1871年3月26日
- 去世时间:1936年12月22日
- 主要作品:《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
- 主要成就:收复东沙岛,命名西沙邻水岛
- 职业:军人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準,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初六日子时生,是四川省邻水县人,其父李徵庸曾任南海县令,后官至钦差督办四川矿务商务大臣。李準17岁时追随父亲前往广东,其后两次参加科举应试均不第。1898年任广东钱局提调,翌年兼任广东海防善后提调和厘金局总办。直至1902年(一说1901年),31岁的李準为两广总督岑春煊赏识,由文入武,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
任职水师
1901年,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统领军队和巡海兵舰。因剿灭西江、高丽及沿海巨股海盗、活捉匪首李北海、林瓜四有功,清政府特赏“头品顶戴”、颁赐“果勇巴图鲁”名号。李準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5月)任广东水师提督,6月兼任闽粤、南奥镇总兵。李準任职期间,英国侵略者多次窜入南海非法测量,掠夺海洋资源。清庭提出抗议,英政府仗着“坚船利炮”而置若罔闻。
李準一家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李準亲率船舰巡视西沙诸岛,先到西沙群岛林岛(今永兴岛),鸣炮,升大清黄龙旗,并刻石立碑,书 “广东水师提督李準巡阅至此”。同年,李準航舰经东沙群岛时,发现日人私自侵入东沙岛,开採鸟粪,捕捞海产,并修筑码头、轨道、厂房等,经由向日本领事抗议,日人乃退出东沙岛。
光绪三十四年(1908),根据外国人的请求,中国海关安排在西沙群岛建立灯塔,以利航行。
宣统元年(1909),李準率官兵170余人,乘“伏波”、“琛航”二舰前往西沙查勘,探明岛屿15座,并逐一命名,勒石于珊瑚石上,升旗鸣炮,宣告西沙群岛为中国领土。李準回广州后,着《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并奏请朝廷开发西沙,清政府于次年(1910年)决定“招徕华商承办岛务,官为保护维持,以重领土而保主权”。宣统三年(1911),广东省政府宣布把西沙、南沙群岛划归海南岛崖县管辖。
镇压起义
李準率部镇压1902年广州洪全福起义、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和广西钦廉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由于多次在广东镇压革命党起义,李準深为革命党所恨,屡遭刺杀,先后两次受重伤。 后见革命势力日益强大,加之遭到两广总督张鸣岐猜忌,遂于1911年宣布反正起义,他还派员说服在惠州据城顽抗、与陈炯明等民军激战的清廷陆路提督秦炳直开城投降。此后胡汉民赴广州,就任都督。从而广东全省得以兵不血刃而宣告独立。直到是年年底,胡汉民辞去广东都督,在《胡汉民宣布李準反正实情始末书》的文告中指出:“粤东省城九月(指旧曆)反正,以李直绳君之功为最。”这是胡汉民对李準在广东光复过程中给予的的评价。
任职北京
1912年10月,李準奉袁世凯电召,到北京任高等军事顾问,封直威将军。1915年任混成模範团副官。1916年借赴粤和解各独立军矛盾之机,毅然离袁去港,次年定居天津。
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準以研习书法、撰写剧本度日,并成为书法名家,士林中对準所讚赏者均雅重于书法。盖準于篆书、隶书(石门颂体)、甲骨钟鼎、大小二篆、两汉碑刻以及楷书,均有所造诣,其作品珠圆玉润而古意不失,诚为大手笔,为社会人士及众亲友所喜爱。
天地同和为大乐,古今异世观斯文。

特别是在暮年所书,在天津一带尤为时人所重。所书天津《大公报》刊头“大公报”三字及所篆其祖父李逢春之墓盖“仙李蟠根”等及碑联,亦均足以说明其纯厚之气质。
民国25年(即1936年)卒于天津,终年66岁(在出生地柑子,后人修建了李準公墓,成为邻水有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李準有一印“上马击贼,下马作露布”, (露布指捷报)概括了其文武全才、百战百胜的经历。李凖是一个武人书法家、武而能文,弃武而文。惊涛骇浪的经历,大起大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人物贡献
收复东沙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李準出巡外海,至东沙岛,发现倭人已占据该岛二三年,命名为西泽岛,并已建轻便铁道十余里,机器、厂屋若干座,亦派兵监视。李準回广东后,请示两广总督张人骏,电告外务部,与倭人交涉。倭公使要求二百年以前之图为证据。广东按察使王秉恩博览群书,以康熙间有高凉镇总兵陈伦炯着《海图闻见录》中有东沙岛之图,送外务部与倭公使,证明为我国版土,使日本将该岛交还中国,仍名为东沙岛。
察视西沙
宣统元年(1909年),经吴敬荣、林国祥、王仁棠先会同粤海关船员往探,李準调集伏波、琛航两兵舰,出海巡视。伏波舰管带为吴敬荣,琛航舰管带为刘义宽,李準乘伏波舰;林国祥老于航海,皆由其指挥,随行参赞王仁棠。同行还有:
伏波号战舰

广东候补道李哲浚(宁波人,字子川),广东补用知府丁乃澄(归安人,字少荪),广东补用知府裴祖泽(霍邱人,字少荪)
王叔武,李田、邵述尧、刘镛、郝继业、陈晋庆、袁武安、赵华汉、郑继濂、张瑞图、刘启唐、潘镇藩、梁朝彝、郭朝升、陈仕平。
港商韦雪斋、李惠林、苏汇泉;
海军测绘学生四名:萧广业、邱世堃、孙承泗、梁宝琳;
测绘委员四名:孙金汉、刘乃封、赖鹏、 陆振;
测绘学生八名:吴应昌、韩国英、王钦、洪禹懋(均琼府人)、赖国琛、彭道宗、谭景(合?)、杨基;
化验师二人:无线电局工程师布朗士、礼和洋行化验师孙那;
农工路矿公司探钻工程师二名:锺饰、锺英;
军医生两名:陆锡藩、胡国镇;
庶务随员谭开宗,照相人二名(连器具华芳去);
木工四名:朱生,伍嘉,朱胜,香基 ;
泥水二名,修盐漏工四名,种植工二名,洗衣工二名,小工一百名等。
这次巡视历时一月,中国海军对群岛进行深入调查。军舰每到一处皆勒石命名,鸣炮升旗,重申中国主权。

本次命名之岛皆以军舰,物产,两广总督、李準及同行诸人之籍贯,伏波岛(伏波舰),甘泉岛(掘地得淡水故名),琛航岛(琛航舰),邻水岛(李準,四川邻水人),霍邱岛(裴祖泽,安徽霍邱人),归安岛(丁乃澄,浙江归安人),乌程岛(沈孝文,浙江乌程人),宁波岛(李哲浚,浙江宁波人),新会岛(林国祥,广东新会人),华阳岛(王文焘,四川华阳人),阳湖岛(刘子怡,江苏阳湖人),休宁岛(吴敬荣,安徽休甯人),番禺岛(汪道元,广东番禺人),丰润岛(张人骏,直隶丰润人)。
在这次巡视中,随船的测绘委员和海军测绘学堂学生绘製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沙各岛的分图。除勘查岛礁外,李準并率领将士凿井造屋,协助定居渔民放养家畜、捕捞海产,以示固守岛屿海疆之决心。
在一个月之内,我国两次派水师巡视西沙群岛,宣示主权。此举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国际社会普遍承认西沙群岛为中国海洋国土。各国航海之书,都称其为中国海洋国土,普遍认为“帕拉赛尔群岛(西沙群岛)是分散在海南岛南部中国海上的群岛”,“1909年中国政府把该群岛归于中国所有”。
李準返回广州后,在水师提督府,亲自举办了一个南海诸岛展览会,展出巡海照片、地图以及南海珍贵海产等,这是近代中国海防教育中的一次重要活动。
主权铁证
李準划界定疆,为解决领土争端,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提供了翔实的证据。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法国侵占西沙群岛,李準在报上发表过当年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几次视察南海岛屿的报告书,重申西沙、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74年,我军收复西沙群岛后,《人民日报》、《红旗》杂誌发表文章,以铁的事实证明西沙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并提及李準勘察西沙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于1980年1月30日发布的《中国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等档案内还曾引用他着的《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
文化造诣
李準除从政外,特别重视文化生活。李準擅隶书、篆书。他立志以先辈为楷模,自幼至老,每日晨昏,必作楷书、篆书、隶书之练习,以作书为乐。因能养成坚忍不拔之毅力,故其篆书之成就亦与古人名家相伯仲。所书汉碑石门颂体势,在飞动之中间以凝重。特别是在暮年所书,在天津一带尤为时人所重。李凖的篆书,无论是列名晚清或民国大家之林,冠之以“杰出”二字,均无愧色。
李準题《大公报》

李準的《大公报》题签,当代大家孙伯翔见之,称“今晚报副刊所载《大公报》、《中国报》、《民兴报》报头,颇为惊叹,观之再三,久不忍释,比之先贤,深以为愧”,并写诗 “昨见旧报刊头字,不觉钦服感汗颜”(《书法》2011年第2期彩版)。
人物亲属
妻妾
妻黄氏,未生之先即指腹为婚者,光绪十三年丁亥成婚
妾张氏
妾阎氏
子
长子相枚,名桓,字景武,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于粤垣之天平街
次子相度,民国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酉时生于津寓。
三子相普,字赵卿,民国十八年七月十六生于泰华里三号本宅。
女
长女菊荪,光绪十五年七月廿七日生于香山县署
次女梅荪,光绪十七年冬十二月十九日生于海阳县署
三女芝荪,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生于广州华甯里寓
四女蕙荪,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五日生于粤垣之天平街寓所
五女如碧,民国六年十二月初十日生于天津英租界广东路本宅,民国八年二月殇,葬于浙江义园
六女如璧,字静仪,民国七年十二月初十生于泰安里之宅
七女如秀,字静娴,民国九年四月十三日生于泰安里之宅
八女如琪,字静婉,民国十年十二月初二日生于天津法租界泰安里十一号本宅
九女小五,民国十四年冬月十二日,生于天津法租界泰安里。民国十五年四月殇
九女如璋,
十女如琇,
十一女如容,
十二女如莹,民国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生
十三女如瑜,民国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生
人物着作
兵家
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
史料笔记
李準重翻航海记
粤中从政录
广东革命大事记(广东革命史)
任庵闻见录
任庵自编年谱
国小字书
任庵临池誊稿 20册
古籀类编 12卷
词曲
玉琴缘
画中缘
棒打春桃
拾金不昧
相关资料
1.任庵自订年谱及宣统元年邻水李氏懋熙堂族谱:吾族系出陇西,原籍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三都李家村大家。明末有讳诣元公者,以江南拔贡生授四川邻水县教谕。明鼎年遂垦业于邑东之太安乡太安里河堰坝,以族繁人众,遂呼为李家坝,是为我入川之始祖。六传至我懋德公讳天贵,于乾隆中叶迁居活水沟,耕读传家,经营实业,主持乡事,整理有法,为乡党、州阁所矜式,是为余之高祖考,诰赠光禄大夫,妣氏张,诰赠一品太夫人;生我传经公,讳清典,积学早逝,是为余之曾祖考,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2. 据李準与夫人合葬墓墓碑。
3.主要内容据任庵自订年谱。
4.军机处档折件宣统元年七月十日 奏谢恩补广东水师提督
5.“任庵自订年谱”,十月初六日,奉廷官密谕:“署理两广总督,会同梁鼎芬规复粤省事宜。张鸣歧究竟逃往何处,是否潜匿租界,仰候督查明务办。梁鼎芬着赏给三品卿衔,会同李準规复粤省事宜”等谕。
6.《任庵闻见录》:又出巡外海,至距沙头八十海里之洋面,有岛竖日本国旗,异之。以为此为广东领海,何得有日本国旗飘扬于岛上,及登岸查勘,沙滩上横一木牌,标曰“西泽岛”。船员吴敬荣游戎曰:“此为东沙岛,西人呼之为希拉壮士(普拉塔斯岛(Pratas Island)),向属中国领土。”当执日兵西泽而问之,据云“已经营于此二三年矣。向以此地近澎湖,以为台湾属地,故认为日本之领土。”当与力争,不许採取磷质、玳瑁、海带之类,已采之货亦不许动。日人已建轻便铁道十余里,机器、厂屋若干座,亦派兵监视。回省请于安帅,电外部,与日本人交涉。日公使索海图证据,必中国二百年以前之图乃可为凭。 王雪岑观察博览群书,以康熙间有高凉镇总兵陈伦炯着《海图闻见录》中有此岛之图,因送外部与日公使,证明为我国版土,交还中国,仍名为东沙岛。日使索建筑费二十五万元。我以彼“盗取岛中出产品二三年之久,所值实不止此数”以答之,卒未费一钱而收回焉(详见《粤东从政录》中)
7.陈天锡 《西沙岛东沙岛成案彙编》 1928 年
8.查广东之西尚有西沙十五岛,距香港约四百海里,距琼州之榆林港约一百二十海里。经吴敬荣、林国祥、王仁棠先会同粤海关船员往探,当会商安帅亲往探明,绘成海图,以便呈鱼师、海港、军部、内阁立案。免又如东沙之覆辙,待有外人占据始为交涉为其计。安帅极然某说。当调集伏波、琛航两 旧兵舰分载前往。同行有宁波李子川观察(哲浚)、归安丁少荪太守(乃澄)、霍邱裴岱云太守(祖泽)、华阳王叔武太守(文焘)、武进刘子怡大令、番禺汪道元诸君,又有德人布斯域士,无线电工程师丹人那森同往。余带卫兵一排,以学生范连仲率之。木、石、漆、缝补匠若干人,小工百人,测绘生若干人,牲畜食料、格伙、淡水、煤炭亦足敷一月之用。以林国祥任驾驶之责,吴敬荣、刘义宽分带两船,王仁棠赞助之。三月初起行。先至琼州海口,买土式小扒艇十只及可味鱼菜之属。四月初一(5月19日)抵榆林港,添淡水,以水色不佳未能放洋,往距榆林港十余里之三丫港观盐。又往黎山内地观黎人居处、风俗,均另有记载于《粤东从政录》中。在此候天色约六日,始放洋察视各岛,与东沙情形相同,并无高山,不过海中之沙洲而已,大小不一。极大者亦不过三四十里,小者数里而已。每岛均命名刊字于珊瑚石上,建临时椰子树屋及桅桿,于岛上竖黄龙旗以为标记。历二十日,始趁好天气径向香港驶归。沿海皆暗礁,危险万分。且伏波、琛航二船与余齐年,朽腐堪虑,若非林国祥、吴敬荣二君之老于驾驶,精细谨慎,则恐无生还之望矣。回省后,将在各岛採取奇异之物为世人所不经者若干,呈于安帅及分赠同僚以作纪念。(详记〈粤东从政录〉中之西沙岛一则)。
9.任庵自订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