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颗粒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缩写CSP)是由中国颗粒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学术性的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颗粒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社会力量。
198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组建中国颗粒学会,成立大会于1986年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
根据2019年3月中国颗粒学会官网显示,学会下设9个专业委员会和6个工作委员会;有两千多名个人会员,97个团体会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颗粒学会
-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CSP
- 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登记证号:3532
- 社会信用代码:51100000500008797P
- 机构挂靠: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发展历史
1983年10月,成立中国颗粒学会筹备组,郭慕孙任组长,胡荣泽任秘书长。
198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颗粒学会,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986年11月27日中国颗粒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52名,其中的15名组成学会的常务理事会,郭慕孙院士当选为中国颗粒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会上同时成立了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颗粒製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
1986年—1987年,上海颗粒学会、天津颗粒学会、江苏颗粒学会、广东粉体技术研究会先后成立。
1988年,湖北颗粒学会、湖南颗粒学会、山东颗粒学会、西安颗粒学会先后成立。
1995年1月,《粉体技术》(内部)创刊。
1996年7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颗粒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其中理事71名和常务理事21名,郭慕孙院士连任理事长。
1997年9月“中国颗粒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1998年10月,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在第四届“全国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上宣布成立。12月《粉体技术》获準更名为《中国粉体技术》,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2年11月4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中国颗粒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成员,选出102名理事和22名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当选为本届理事会的理事长,原理事长郭慕孙院士被聘为荣誉理事长。成立了学会企业工作委员会、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2003年4月,ChinaParticuology(《中国颗粒学报》)正式创刊。该刊为英文版,双月刊。
2003年11月,与上海环球展览有限公司合作主办首届“上海国际粉体与散装技术展览会”,此后该展览每年在上海举办一次。自2008年起,增加了共同主办单位纽伦堡会展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2004年12月,陕西颗粒学会成立。
2006年4月,取得2014年“第七届世界颗粒大会”的主办权。8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颗粒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成员,选举出理事119名、常务理事35名,李静海院士当选为第四届理事会的理事长。新设了学会对外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标準化工作委员会、期刊工作委员会。
2007年1月,ChinaParticuology开始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7月,ChinaParticuology被EI收录。
2008年1月,ChinaParticuology(《中国颗粒学报》)更名为Particuology(《颗粒学报》)。
2008年6月,Particuology(《颗粒学报》)被SCI收录。10月,北京粉体技术协会成立。12月,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成立了学会青年理事会,第一届青年理事会共推荐选出80位青年理事。
2009年1月,《中国粉体技术》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库收录。5月—12月,承担中国科协项目,组织学会专家编写《颗粒学学科发展报告》,并于2010年4月正式出版。5月,辽宁颗粒学会成立。
2010年8月16日,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理事135人、常务理事37人,李静海院士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书记陈运法研究员共同担任理事长。
2012年9月,学会青年理事会换届,第二届青年理事会共推荐选出青年理事112位。11月,经中国科协和民政部批准,增设2个专业委员会:“生物颗粒专业委员会”和“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
2014年5月,在北京成功主办“第七届世界颗粒大会”。5月18日,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理事176人、常务理事43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书记陈运法研究员当选为第六届理事会的理事长。
2016年3月经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以承担中国科协项目为契机,启动学会团体标準工作。5月,中国颗粒网正式上线试运行。
2018年8月,在瀋阳召开了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改选出了103名理事和42名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书记陈运法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庆山研究员共同担任第七届理事会的理事长。
组织体系
机构设定

- 代表大会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颗粒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四年召开一次。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工作。理事会由全国颗粒学领域内的着名专家、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长主持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学术成就
学术期刊
《颗粒学报》( PARTICUOLOGY )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颗粒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和 Elsevier 出版集团共同出版的英文版双月刊,正式创刊于2003年4月。
《中国粉体技术》是中国颗粒学会、济南大学、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内粉体工程领域唯一的专业技术期刊。
学术交流
1999年10月,“中国颗粒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珠海召开。
2002年11月,“中国颗粒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2004年9月,“中国颗粒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烟台召开。
2006年8月,“中国颗粒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期间组织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
2008年12月,“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2010年8月,“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12年9月,“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16年8月,“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国际合作
2007年3月,与英国皇家化学会颗粒技术分会联合举办首届“中英颗粒论坛”,该系列会议此后每2年在两国轮流召开。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
1997年1月,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设立。2007年8月,经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成为国家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
- 中国颗粒学会—赢创颗粒学创新奖
2012年3月,与德国赢创德固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设立“赢创颗粒学创新奖”。
- 麦克-《颗粒学报》优秀论文奖
2012年3月,与美国麦克仪器公司合作,共同设立“麦克-《颗粒学报》优秀论文奖”。
- 中国颗粒学会技术发明奖
2016年3月,经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增设“中国颗粒学会技术发明奖”、“中国颗粒学会科技进步奖”。
学会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荣誉理事 | 蔡小舒、陈建峰、金涌、王树林、吴澜尔、张福根 |
理事长 | 陈运法、朱庆山 |
副理事长 | 曹军骥、常津、费广涛、葛宝臻、李春忠、卢春喜、彭峰 |
秘书长 | 王体壮 |
历任领导
任期 | 职务 | 姓名 |
---|---|---|
第一届 | 理事长 | 郭慕孙 |
第二届 | 理事长 | 郭慕孙 |
第三届 | 理事长 | 李静海 |
第四届 | 名誉理事长 | 郭慕孙 |
理事长 | 李静海 | |
第五届 | 名誉理事长 | 郭慕孙 |
理事长 | 李静海、陈运法 | |
第六届 | 理事长 | 陈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