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站台》由中国铁路文工团出品、製作,2015年7月首演于天津大剧院。本剧由着名作曲家孟卫东先生包揽全部曲目创作,国家一级编剧、词作家杨启舫先生填词并担任编剧,国家一级编导杨梅女士任总导演,并协同中国铁路文工团多名国家级艺术家协力完成。
故事取材于高铁列车及动车组乘务员的工作与生活,两列相向飞奔的列车,一座远在深山的小站,60秒会车时短暂的相聚……99次的爱情约定,让这段注定曲折的故事又多出一份悽美和浪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站台
- 外文名:The Platform
- 演出类型:音乐剧
- 首演日期:2015年7月
- 出品单位:中国铁路文工团
- 作 曲:孟卫东
- 编剧/作词:杨启舫/巩智星
剧目介绍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与爱情、承诺与坚守、付出与收穫、堕落与升华的音乐剧。故事取材于高铁列车及动车组乘务员的工作与生活,两列相向飞奔的列车,一座远在深山的小站,60秒会车时短暂的相聚……99次的爱情约定,让这段注定曲折的故事又多出一份悽美和浪漫。
和目前国内舞台上那些形式感强烈的剧目相比,《站台》是一部更加注重用真诚平实的态度展现身边生活的音乐剧。它以站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这里面有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有轻快浪漫的喜剧元素,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人间百态,同时也有善与恶的交锋、邪与正的较量。

男女主角关小川与李梦园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发生在铁路与站台,但剧目所触及的深层次思考却隽永而绵长。在金钱与物质的诱惑面前,有多少人能够沉下心来甘于日复一日的忙碌与平凡的奉献?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里,又有多少人的爱情能经得起分分合合的考验?《站台》以群像的形式刻画了一批性格迥异的特色人物。率直美丽的李梦园,爱慕虚荣又不失可爱的于楠楠,严厉古板却心地善良的列车长周悦,一生把火车和女儿当成生命的老铁路李铁山,炫耀浅薄的咖啡店老闆翠兰,以及衣冠楚楚却内心邪恶的毒贩钱多……在欢笑或流泪之余,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生活中身边的影子,会联想到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生活片段,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站台》是一部从故事架构到剧本到作曲再到舞台呈现完全原创的作品。着名作曲家孟卫东出任艺术总监并亲自操刀音乐创作,故事不仅隽永绵长,而且生动精彩,值得期待。
铁路文工团
中国铁路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10月,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直属事业单位,国家级大型综合文艺团体,A级电视剧拍摄单位。文工团编制为10个部门:党群工作部、演艺策划部、歌舞团、曲艺杂技团、影视舞台剧製作中心、舞美工程部、人力资源部、计画财务部、生活服务中心、多元经营中心。

全团现有演职人员近400人,现任团长:着名作曲家孟卫东,党委书记:刘志江。建团60多年来,中国铁路文工团先后创作、排演了3000多个曲剧目,拍摄了60余部影视剧。一大批优秀作品和演职员荣获了国内外各类大赛金奖、大奖400多次,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相声大赛”一等奖,中国艺“牡丹奖”、话剧“金狮奖”、戏剧“梅花奖”、声乐“金钟奖”、电视剧“金鹰奖”和“飞天奖”、电影“百花奖”,“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节”金奖,“法国明日杂技节”金奖等。
中国铁路文工团群星荟萃、人才辈出,拥有着名作曲家孟卫东、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石富宽、着名影视演员张国立等一大批业务精湛、德艺双馨、具有很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艺术家。
中国铁路文工团送戏下基层慰问演出累计行程30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各类演出2.8万场,观众累计达3200多万人次。出访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文化使者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幕后製作
出品人/艺术总监/作曲:孟卫东
现任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长,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家政府津贴,国家一级作曲,浙江师範大学音乐学院外聘教授。创作歌曲400余首,其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新闻联播》片头曲等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
音乐剧《站台》
歌剧 《雷雨》、《红河谷》
歌舞剧 《太行奶娘》
舞剧《长城魂》
歌曲 《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大风车》、《致祖国》等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曲自1988年始延用至今
编剧/作词:杨启舫
诗人、词作家

中国音乐文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
主要作品
音乐剧《站台》
歌剧 《宋庆龄》
音舞诗剧 《百年追梦》
诗集·剧本集 《花落时回家》、《寂寞的视窗》、《因为爱你》、《渴望孤独》、《一只绣花鞋》等
总导演:杨梅
中国铁路文工团导演、舞蹈编导

国家一级导演
主要作品
音乐剧《站台》
歌剧 《八女投江》
舞剧 《山水谣》、《白鹿额娘》
歌舞剧 《太行奶娘》
楚剧 《三月茶香》
舞蹈 《娶亲》、《宫怨》
创作团队
作曲:孟卫东、张巍
编剧/作词:杨启舫、巩智星
总导演:杨梅
舞美总监:何斌
音乐监製:药林
声乐指导 顾虹
编舞:张强(特邀)、 刘翠(特邀)
舞美设计:任冬生(特邀)、刘蓓(特邀)
灯光设计:贾鸿宇
视频设计:胡澍
音响设计:张国庆
服装设计:潘雪
造型设计:张维佳
平面设计:多衡、宋莹泽
创作故事
孟卫东坦言:“这部戏算得上是我们团这幺多年做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音乐剧,难度可想而知。整个策划、创作、编排过程历时一年半,数易其稿,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创作一部反映一线铁路职工生活的接地气的作品。”
“我的创作原则是好听、大气、符合人物特点。以剧中人物翠花为例,因由两组演员共同饰演,为了发挥每个演员的特性,我特意写了两组不同的音乐。对于来自湖 北的演员,我为她量身定做的是土家族山歌曲调;而另一个来自东北的演员,我选择了她擅长的二人转风格。”孟卫东说,用音乐语言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出来, 最终将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杨梅看来,能够打动观众、引发共鸣的关键在于这部戏的真情实感。“戏中的很多情节对于一线铁路职工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出乘、退乘都是他们 日常工作的缩影,在欢笑或流泪之余,观众能从中联想到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生活片段,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自排演开始以来,杨梅几乎每天穿梭于排练厅,给演 员们说戏、示範,力求演员对剧本完美呈现。
而为了能真实还原铁路人的生活,中国铁路文工团于2014年初安排部分主创深入青岛铁路客运段,与一线铁路职工跟班作业一个月,体验他们的生活。 “採风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採风,对真实素材进行还原、提炼、改编,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才有可能打动观众。”中国铁路文工团党委书记刘志江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