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沈韫芬

(2020-04-14 17:54:49) 百科
沈韫芬

沈韫芬

沈韫芬(1933年1月29日—2006年10月31日),女,上海人,原生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3年沈韫芬从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1956年进入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学习;1960年获得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0月回国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1980年前往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环境中心,加入PFU法实验室;1983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在第十届国际原生动物大会上获得Corliss奖,同年被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2005年抱病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纤毛虫生物学会议;2006年10月3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74岁。

沈韫芬是中国原生动物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毕生致力于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沈韫芬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33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2006年10月31日
  •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 性别:女

人物生平

1933年1月29日,沈韫芬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康家庭。
1950年,沈韫芬考上金陵女子大学,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她原本就读的是医学预科,前两年读生物系,后再读四年医学。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金陵女子大学被合併到南京大学,沈韫芬转读生物系,从此走上了探索原生动物学的路途。
1953年,沈韫芬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同年7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在工作中,她师从中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奠基人王家楫院士。
1956年,沈韫芬赴苏联留学,进入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学习。苏联导师初次见面就交给沈韫芬十几本俄语专业书籍,限定她一年读完。之后的日子里,她成天泡在图书馆,一年之内,她便弄通了那十几本原着。在面试中,包括无脊椎动物在内的四门课程,她都取得了满分。
1960年,沈韫芬获得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0月回国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
1978年,沈韫芬编着的《废水生物处理微型动物图志》获得湖北省科学大会奖。
1980年,沈韫芬来到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环境中心,加入PFU法(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实验室。
1983年,沈韫芬放弃了留在美国的机会回国,她决心将PFU法用于中国国内受水污染的地方。回国之后,她北上首都,西赴重庆,并结合武汉本地的调查数据,让有关决策部门放手治理水污染。
1985年,沈韫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沈韫芬主持起草的《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準正式公布。
1995年,沈韫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7年,沈韫芬在第十届国际原生动物大会上获得Corliss奖。同年,被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
2005年7月,沈韫芬抱病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纤毛虫生物学会议。
2006年10月31日,沈韫芬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74岁。11月2日17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通过中国科学院办公厅转达对沈韫芬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沈韫芬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截至2009年,沈韫芬主持中国22个省、自治区的原生动物分类和区系研究,带领助手鉴定近2000种,发现35个新种。在《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中,描述原生动物458种,80%为新记录,含12个新品种。经30余年观察,揭示东湖富营养化过程中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过程。对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不断改进和推广,使之成为一种準确、经济、快速的水质评价方法。1991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局首先颁布为国家标準——《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
  • 学术论着
截至2006年11月,沈韫芬共发表论文219篇,出版专着7部、译着1部。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
1983.06
《水净化微生物学》
(苏)M.H.罗特米斯特罗夫,п.и.格沃兹佳克,C.C.斯塔夫斯卡娅着;沈韫芬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07
《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
沈韫芬等着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03
《河流的污染监测》
沈韫芬等着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01
《原生动物学》
沈韫芬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人才培养

截至2006年11月,沈韫芬一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博士研究生15人。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谘询联盟,沈韫芬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简称:水生所)、河北大学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年度名称作者授予单位学位
2008
原生动物四膜虫金属硫蛋白与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
克隆鉴定、表达特徵与进化分析
傅诚杰
水生所
博士
2007
微型生物的等温微量热研究
陈小娟
水生所
博士
2006
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纤毛虫研究
孟良
水生所
硕士
2006
微卫星DNA及ISSR技术在原生动物中的套用研究
张文静
水生所
博士
2006
中国淡水有壳肉足虫分类与生态学研究
杨军
水生所
博士
2006
镉和DDT暴露下嗜热四膜虫毒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俞婷
水生所
硕士
2005
微型生物群落参数与水质关係的研究
李凤超
河北大学
博士
2002
缘毛类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
缪炜
水生所
博士
2000
自由生活异养鞭毛虫的生物学研究
赵玉凤
水生所
硕士
1997
中国典型地带轮虫的研究
诸葛燕
水生所
博士
1997
特种水产动物病毒病的研究
张奇亚
水生所
博士
1996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研究
宁应之
水生所
博士
1990
衡山亚热带森林土壤原生动物区系调查及其生态研究
刘江
水生所
硕士
1990
西天目山亚热带森林土壤原生动物区系、生态研究
宋碧玉
水生所
硕士
1986
表面活性剂LAS对原生动物压迫效应的研究
蔡俊鹏
水生所
硕士
指环虫的生态学及我国内陆水体单殖吸虫的分布特徵
夏晓勤
水生所
博士
我国鱼类病原菌耐药性、耐药质粒及几种药物抗菌作用的研究
李爱华
水生所
博士
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演替的研究
吴生桂
水生所
博士
原生动物种类和群落污染值的建立及生态修复过程
中微型生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姜建国
水生所
博士
LAS、PCP-Na和K_2Cr_2O_7对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yriformis毒性效应的研究
吴玉萍
水生所
长江三峡地区的原生动物区系研究
肖化忠
水生所
硕士
武汉东湖浮游原生动物生产量的研究
徐润林
水生所
硕士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83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7年
Corliss奖
1997年
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名誉会员

社会任职

沈韫芬曾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际原生动物学会理事。

个人生活

  • 科研生活纪实
2003年8月,沈韫芬去云南採集水生物样本。已经70高龄的沈韫芬一路风尘僕僕,一个月内分别去9大湖泊、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取水样,走过大理、丽江、德钦、宝山等地,行程超5000公里,几乎踏遍了云南所有的山山水水。 结束工作后从大理返回昆明途中,发生了车祸。当时沈韫芬伤情最为严重,几根肋骨撞断,颅内出血,脸部缝了十几针。

人物评价

沈韫芬创造性地把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紧密结合,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在对多种水体近10年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在分类和生态的交接点上发展和建立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PFU法》国家标準,拓展了生物监测新领域。该标準是中国生物监测领域自行制定的首项国家标準,被国外同行誉为“建立微型生物群落评价的世界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