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某些原生动物可以包囊化,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身体外面分泌胶质形成包囊膜,代谢率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包囊随风分布,它是由胶结碎屑而成的,覆盖整个有孔虫的抗害层,在房室形成时或无性繁殖期间起防护作用;或在有性繁殖时包裹2个以上个体。待环境良好时,再脱囊而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包囊
- 外文名:packaging
- 套用学科:生物学
- 套用领域:包裹
- 拼音:Bao Nang
解释
bāo náng
1. [方]∶装杂物的小包袱;囊袋。如:包囊中什幺小东西都有。
2.低等动物在环境恶劣时分泌出一种蛋白质薄膜包围于体外。
生物学概念
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坏死物质难于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包囊(packaging)是指噬菌体DNA被包入噬菌体的头部之中。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独立进行DNA複製和形成噬菌体粒子,增殖的DNA裹入噬菌体的头部,进而完成噬菌体粒子装配。如是入噬菌体,则这一反应也能在试管内再现。在被包入的DNA中,必须具有黏性末端(COS)的结构和一定範围的大小(分子量1.9 ×107~3.0×107)。在试管中把重组的DNA裹入到噬菌体头部,通过感染可高频率地进入细菌中,因而成为基因工程中经常採用的一种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