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2020-03-26 18:22:47) 百科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是由中央批准、中编办发文,在原航天707所、710所等五家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的原创新单位之一,是“口述钱学森工程”的开展单位。

据2018年4月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国家级平台8个,行业级平台近50个;具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百千万人选、国家“千人计画”人选、国家级和部级专家、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57人;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外文名:China Aerospace Academy of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简称:十二院
  • 创办时间:1981年
  • 主管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现任领导:院长:薛惠锋
    党委书记:郭京朝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

历史沿革

1981年,中国航天707研究所成立。
1982年,中国航天710研究所成立。
1988年,中国航天工程谘询中心成立。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揭牌成立仪式现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揭牌成立仪式现场
1993年,中国航天经济研究中心成立。
2003年,中国航天707研究所、中国航天710研究所、中国航天工程谘询中心、中国航天经济研究中心重组为中国航天工程谘询中心。
2011年,时值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工程谘询中心更名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同年,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依託,联合成立了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5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促进中心挂牌。
2016年4月24日,中国首个航天日来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科研条件

研究部门

据2018年4月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国家级平台8个,行业级平台近50个;是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两化融合创新推进联盟、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中国电子商务联盟、中国网信军民融合促进会(筹)等国家级平台的依託单位,是钱学森数据推进实验室(筹)的依託单位;是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航天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促进中心、中国航天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系统论证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智慧财产权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软体评测中心(中国航天工程谘询中心软体测评实验室)、航天育种中心等行业级平台的挂靠单位。
研究院设有规划设计系统工程研究所(一所)、经济社会系统工程研究室(二所)、信息工程研究所(三所)、科技情报与智慧财产权研究所(四所)、信息控制研究所(五所)、北京航天宏康计算机技术开发中心、航天印刷所、航天神洁(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兴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神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神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航天未来(北京)科技传播有限公司等研究部门和科技公司。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

人员编制

据2018年4月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建有由80余名两院院士、高级将领、高层领导、知名企业家组成的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由150余名长江学者、千人计画专家、国家杰出青年专家组成的钱学森创新委员会,由多学科博士后、研究生组成的创新团队,为建设高端智库、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02人)占39%;硕士以上学历人员(266人)占51%;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255人)占49%。具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百千万人选、国家“千人计画”人选、国家级和部级专家、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57人。
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由钱永刚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委员会成员由院士,老将军,老领导,政府、高校和大型企业集团现任高层领导,以及业界顶尖专家学者组成,有张文台上将、孙家栋院士、王永志院士、栾恩杰院士、糜振玉中将、杨保华副总经理、汪成为院士、陈定昌院士、邢球痕院士、沈绪榜院士、李德仁院士、周玉院士、姜景山院士等。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起,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就在研究院前身之一航天710所,开创了系统工程的中国学派。研究院率先将系统工程运用于国家巨观经济、人口政策决策,并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受中央有关部门委託,开展了“口述钱学森工程”、“群星灿烂工程”等重大项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钱学森归国6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多期在中国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钱学森论坛”,与美国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共同发行了《系统工程在中国》专刊。
研究院与央视联合製作了《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专题片,策划发行了《祖国不会忘记——献给共和国的脊樑们》、《丰碑》、《脊樑》等纪念专着。
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二研究院挂牌成立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二研究院挂牌成立
研究院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原始创新单位之一,论证提出了“从飞船起步”的方案,获得中央採纳;支撑了《201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航天及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为探月工程、高解析度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专项的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研究院是中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套用单位,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际网际网路专线,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实现全国联网的计算机网路系统,是中国航天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
研究院是中国航天四大发射基地测控系统的研製单位,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各型卫星发射等重大任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测控、通信保障;在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安全、“低慢小”航空器协同防控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独有的品牌。
据2018年4月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3.7万项航天尖端专利技术、联合拥有近17万项国防专利技术,以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尖端技术和常规技术融合套用和产业化示範;建立了中国首个“航天(国防)技术转移中心”,以航天高技术为核心资源,推进技术交易、成果转化、资本积聚、产业孵化平台建设;推动了“航天等离子点火”、“航天等离子煤制乙炔”等军民融合产业示範工程,通过航天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于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多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学术期刊

《中国航天》(月刊)创刊于1987年,设有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载人航天、飞弹与其它武器系统等栏目,被万方、知网、维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等收录,获得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Caj-cd规範获奖期刊等荣誉。
《航天工业管理》设有研究与探讨、管理与实践、产业动态、企业信息化、企业文化、管理纵横、借鉴之窗、案例分析等栏目,被万方、知网、维普、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收录。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设有专稿、航天与航空、计算机与网路、船艇、汽车与车辆、新材料与新艺、能源与环保、数据集锦等栏目,被万方、知网、维普、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收录。
《数字军工》是一本全面介绍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套用类期刊,报导中国国内外军工製造业数位化的发展动态,全面总结并交流军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工程实践。
期刊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8年4月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官网和2018年招生简章显示,研究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系统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系统工程、计算机套用技术

教学建设

截至2010年5月,研究院共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共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213名。
研究院2018年招生简章显示,研究生为全日制管理,学制3年;在读期间,除免除学费之外,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以及生活补贴及其他方面等待遇;研究生在读期间有机会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指导。

资质证书

据2018年4月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各类资质20余项,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级保密资质的多项军工资质,通过了GB/T19001-2008国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B-2009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甲级工程谘询资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探月工程软体评测机构资质认证等资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院统一使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标誌。
司徽司徽
标誌以直线、圆、字母为设计元素,以“箭头”为设计主题。
箭头象徵航天产品沖天而起,体现航天主业特徵,同时也寓意航天人奋发向上和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箭头又像一个“人”字,寓意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理念。
三个同心圆象徵三个宇宙速度,传达出航天的产业特徵,同时三个同心圆由内而外圆环线条粗细、薄厚渐变,表现集团公司不断开拓、发展、壮大的势头。
中文简称(即“中国航天”)和英文简称(即“CASC”)的字型,是以大黑字型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专用字型。中英文简称字型一般与标誌组合使用,以达到整体协调的作用。

精神文化

三大使命:打造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抓总单位。
指导方针:坚持以钱学森思想为本位,以系统科学与工程为技术,以敢超战略为理念,“建强创佳,争优做大”,力争在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时刻发挥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
薛惠锋
党委书记、副院长
郭京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