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认证中的电磁兼容测试与对策》是2004 年7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振宇。本书适合于电子线路设计人员、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及现场调试维修人员阅读,也可作为专业的电磁兼容检测试验人员、产品研究开发人员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基本介绍
- 书名:3C认证中的电磁兼容测试与对策
- 作者:钱振宇
- ISBN:7120001116
- 页数:416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 年7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丛书名: 电磁兼容技术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从3C认证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入手,介绍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有关内容、电磁兼容基本名词术语,以及电磁兼容测试标準和方法。着重讲述了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包括提高产品抗扰度的方法,设备内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设备安装、现场故障检测等,实用性强。
目录
第1篇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第1章 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1.1 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1.1.1 什幺是强制性产品认证
1.1.2 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1.1.3 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重要意义
1.1.4 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
1.2 强制性产品认证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1.2.1 电磁兼容问题在产品认证中的地位
1.2.2 强制性产品认证中的电磁兼容测试
第2章 中国电磁兼容标準化简介
2.1 cispr出版物
2.2 iec/tc77制定的iec61000系列标準
2.3 中国的电磁兼容标準与国际标準的对应情况
第2篇 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标準化试验
第3章 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标準化试验
3.1 基本名词术语解释
3.2 标準化试验
第4章 电气和电子产品对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要求
4.1 电磁兼容测试标準的标準体系
.4.1.1 基础标準
4.1.2 通用标準
4.1.3 产品族标準
4.1.4 专用产品标準
4.2 通用标準在电磁兼容标準体系中的地位
4.3 通用的电磁骚扰发射标準
4.3.1 试验连线埠的概念
4.3.2 各试验连线埠的电磁骚扰发射限值
4.3.3 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4.4 通用的抗扰度标準
4.4.1 试验连线埠
4.4.2 各试验连线埠的抗扰度要求
4.4.3 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4.4.4 试品性能的评定準则
4.5 小结
第5章 产品的电磁骚扰测量方法
5.1 交流电源线的传导骚扰测量(测量频率範围0.15~30mhz)
5.1.1 试验布局
5.1.2 测量接收机
5.1.3 人工电源网路
5.1.4 人工模拟手
5.1.5 试验方法
5.2 交流电源线的断续骚扰测量(测量频率範围0.15~30mhz)
5.2.1 断续骚扰和喀呖声
5.2.2 喀呖声骚扰的测量方法
5.2.3 试验方法
5.3 信号线、控制线、直流电源线的传导骚扰测量
(测量频率範围0.15~30mhz)
5.3.1 试验布局
5.3.2 电压探头
5.4 用吸收钳法测量试品产生的辐射发射(测量频率範围30~300mhz)
5.4.1 试验方法的提出与试验布局
5.4.2 功率吸收钳
5.4.3 试验线路说明
5.4.4 吸收钳校正
5.4.5 对用吸收钳法测试辐射骚扰发射的点评
5.5 辐射骚扰的场强测量(测量频率範围30~1 000mhz)
5.5.1 试验布局
5.5.2 必要的试验设施
5.5.3 试验方法
5.6 辐射骚扰磁场分量的测量(测量频率範围9khz~30mhz)
5.6.1 试验布局
5.6.2 环天线
第6章 设备运行对电网供电质量的影响和测量方法
6.1 问题提出
6.2 谐波电流的测量
6.2.1 谐波电流的产生
6.2.2 谐波电流的危害
6.2.3 gb17625.1标準简介
6.2.4 测量线路与测量方法
6.2.5 标準点评
6.3 电压波动和闪烁的测量
6.3.1 电压波动和闪烁的产生
6.3.2 gb17625.2标準简介
6.3.3 测量线路
6.3.4 测量方法
6.3.5 标準点评
6.4 小结
第7章 常用产品抗扰度标準和测试方法
7.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7.1.1 静电的产生与危害
7.1.2 静电放电试验
7.1.3 静电放电的模拟
7.1.4 试验中的放电方式
7.1.5 实验室的形式试验
7.1.6 现场试验
7.1.7 试验等级
7.1.8 标準点评
7.2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7.2.1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的由来
7.2.2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7.2.3 试验等级
7.2.4 试验方法
7.2.5 标準点评
7.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7.3.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产生和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7.3.2 脉冲群发生器
7.3.3 实验室配置和布局
7.3.4 实验室的形式试验
7.3.5 现场试验
7.3.6 标準点评
7.4 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
7.4.1 雷击浪涌试验的提出
7.4.2 雷击浪涌发生器
7.4.3 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
7.4.4 标準点评
7.5 由射频场感应所引起的传导干扰抗扰度试验
7.5.1 由射频场感应引起的传导干扰的由来
7.5.2 试验要求和试验等级
7.5.3 试验设备
7.5.4 採用耦合/去耦网路的试验方法
7.5.5 採用夹注入的试验方法
7.5.6 不同耦合情况对试验发生器的要求
7.5.7 试验记录与试验报告
7.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7.6.1 问题的提出
7.6.2 试验仪器
7.6.3 基本试验配置
7.6.4 试验
7.6.5 试验等级及产品试验要求举例
7.7 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渐变抗扰度试验
7.7.1 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渐变的产生
7.7.2 试验仪器
7.7.3 试验方法
7.7.4 电压瞬时跌落和短时中断的优先选用试验等级及持续时间
7.8 衰减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7.8.1 问题的提出
7.8.2 试验仪器
7.8.3 试验
7.8.4 试验等级
7.9 高频噪声模拟器
7.9.1 问题的提出
7.9.2 高频噪声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7.9.3 用高频噪声模拟器做被试设备的抗扰度试验
7.9.4 高频噪声模拟器与脉冲群发生器的比较
7.10 车载电气、电子设备的传导瞬变发射和设备的抗瞬变干扰能力测试
7.10.1 试验条件
7.10.2 设备的瞬变电压发射试验
7.10.3 设备的抗扰度试验
7.10.4 除电源线外,p3脉冲经串扰方式对设备造成的干扰
第3篇 测试场地
第8章 开阔试验场
8.1 对开阔试验场的要求
8.1.1 面积
8.1.2 环境条件
8.1.3 反射地面
8.1.4 环境保护罩
8.1.5 转台
8.1.6 天线升降设备
8.1.7 测试仪器的安置
8.2 开阔试验场使用的局限性
第9章 禁止室
9.1 禁止室的分类
9.1.1 单层钢板可拆卸式
9.1.2 双层钢板可拆卸式
9.1.3 单层钢板焊接式
9.1.4 金属网可拆卸式
9.1.5 薄膜禁止和金属喷涂层禁止室
9.2 禁止室关键部位的结构
9.2.1 双层禁止的禁止室结构
9.2.2 禁止室的接地
9.2.3 通风窗
9.2.4 禁止室门
9.2.5 滤波器
9.2.6 室内照明
9.3 禁止室的实际禁止效果
第10章 电波暗室
10.1 电波暗室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徵
10.1.1 全电波暗室
10.1.2 半电波暗室
10.2 电波暗室的结构和吸波材料
10.3 电波暗室的性能校验
10.3.1 禁止性能的校验
10.3.2 场地衰减性能的校验
10.3.3 场地均匀性的校验
第11章 gtem小室
11.1 gtem小室简介
11.2 结构
11.3 工作原理
11.4 性能指标
11.5 gtem小室在电磁兼容测试中的套用
11.5.1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11.5.2 试品的电磁骚扰辐射发射测试系统
第4篇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第12章 产品骚扰的抑制方法
12.1 接地(接参考地)
12.1.1 参考地的概念
12.1.2 设备参考地的接法
12.1.3 参考接地线的处理(搭接)
12.1.4 单点接地例
12.1.5 单点接地小结
12.1.6 搭接不良对设备的影响例
12.2 设备的接地(接大地)
12.2.1 供电系统的接地
12.2.2 接大地线的处理问题
12.2.3 接地系统与防雷保护
12.3 禁止
12.3.1 电场禁止
12.3.2 磁场禁止
12.3.3 电磁场禁止
12.4 机箱的禁止设计
12.4.1 概述
12.4.2 关于孔缝
12.4.3 电磁密封处理
12.4.4 显示视窗的禁止处理
12.4.5 通风孔的处理
12.4.6 控制轴的处理
12.4.7 指示器、按键和灯的处理
12.4.8 辅料
第13章 提高产品抗扰度的方法
13.1 导论
13.1.1 干扰的方式
13.1.2 对干扰方式的判断
13.1.3 电源线上干扰的类型
13.1.4 干扰是如何进入设备的
13.1.5 干扰对设备工作的影响
13.1.6 干扰的抑制技术
13.2 专用线路
13.3 瞬变干扰吸收器件
13.3.1 气体放电管
13.3.2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
13.3.3 硅瞬变电压吸收二极体(tvs管)
13.3.4 固体放电管
13.3.5 组合式保护器
13.4 滤波器
13.4.1 电源线滤波器
13.4.2 铁氧体抗干扰磁心
13.4.3 信号线滤波器
13.5 隔离变压器
13.5.1 概述
13.5.2 最简单的隔离变压器
13.5.3 带禁止层的隔离变压器
13.5.4 高性能隔离变压器
13.5.5 隔离变压器的安装
第14章 产品内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14.1 印刷线路板上的电磁兼容问题
14.1.1 印刷线路板的设计
14.1.2 电路设计上的一些有益建议
14.1.3 关于电路设计建议的若干说明
14.2 开关电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14.2.1 开关电源中谐波电流和功率因数的改进
14.2.2 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的改进
14.2.3 输出噪声的减小
14.2.4 其他
14.2.5 设计举例
14.3 电缆线的选择、禁止和接地
14.3.1 常用电缆线的选择
14.3.2 电缆线的禁止层
14.3.3 电缆线禁止层的接地问题
14.3.4 禁止电缆的端接方法
14.4 设备的内部布线
14.4.1 电缆的干扰问题
14.4.2 串扰
14.4.3 电缆线辐射与对外界干扰的抑制
14.5 设备对静电放电的防护
14.5.1 静电放电的机理
14.5.2 静电放电的防护
14.5.3 静电的消除
14.6 设备内部的开关触点的处理
14.6.1 开关断开过程中的瞬变干扰的形成原理
14.6.2 开关切换瞬变的抑制
14.7 含有电动机的设备的电磁骚扰抑制
14.7.1 骚扰产生的原因
14.7.2 骚扰的抑制
第5篇 电气装配、试验对策、性能摸底
第15章 设备电气设计和装配中应考虑的问题
15.1 设备电气设计的一般原则
15.2 设备中元器件、电气配件排布和安装的原则
15.3 导线的排布
15.3.1 导线排布时应注意的问题
15.3.2 汇流排设计、排布与安装的注意事项
15.4 安全与可靠性
15.4.1 绝缘与抗电强度
15.4.2 电磁干扰与防护
15.4.3 设备的可靠性
15.5 结束语
第16章 设备电磁兼容性的定性探测
16.1 比较“正规”的配置方案
16.2 定性试验的配置方案
16.2.1 传导骚扰的定性观察法
16.2.2 辐射骚扰发射的定性观察法
第17章 电磁兼容故障的诊断与处理意见
17.1 辐射发射超标
17.1.1 金属机箱禁止性能不完善
17.1.2 非金属机箱
17.1.3 线缆问题(包括怀疑是设备上余下线缆的问题在内)
17.2 传导骚扰发射超标
17.3 抗静电干扰不合格
17.3.1 直接放电
17.3.2 间接放电
17.4 抗射频辐射电磁场干扰不合格
17.5 抗脉冲群干扰不合格
17.6 抗浪涌干扰试验不合格
17.7 由射频场感应所引起的传导干扰抗扰度试验不合格
第18章 对电磁兼容的故障分析和判断方法简述
18.1 故障诊断的方法
18.2 故障信号的探测
18.3 小结
附录a 几个与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关的问题
a.1 强制性产品认证中的组织管理
a.2 电气和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方法(以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为例说明)
a.3 处罚
附录b 《计测控制机器的抗干扰试验法导则编制报告书》(摘编)
附录c 某电磁兼容实验室设计实例
c.1 3m法标準电波暗室
c.2 简易电波暗室
c.3 放大器室
c.4 控制室
c.5 其他
附录d 机柜间的线缆处理原则
附录e 系统故障的现场检测实例(以变频调速系统为例)
参考资料